天天看點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作者:季耘愛電影呀

一、尴尬的電影

“尴尬”,說的不是《鳥人》,而是“電影”這個藝術形式。

自從它誕生起來,大家就沒停止過争論:這算是藝術嗎?這隻是一種娛樂方式吧!

莎士比亞的話劇剛問世,一方面受到人們熱情的追捧,同時也受到嚴苛的批評,認為它們戲劇性太強、太刻意,不夠嚴肅深刻,隻能用作茶餘飯後的消遣。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如今的電影也遇到了同樣的處境。

曾幾何時,“電影”是一門藝術,眼看就成了闆上釘釘的事實。但是,商人們見到有利可圖,就開始制作觀衆容易接受的内容,觀衆也開始過度消費有關電影的一切。就這樣,出現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電影《鳥人》中抨擊的“超級英雄”類作品,就屬于人們容易接受的内容,它們直白、淺顯易懂,随着技術手段的成熟,給觀衆帶來的感官刺激越來越豐富。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現在,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的戲劇是偉大的藝術作品,他本人也被尊稱為“莎翁”,但是電影的危機可沒有解決,也許我們要等到下一個更不嚴肅的娛樂形式出現,電影才能成為藝術吧。

電影“藝術感”的喪失,還和電影依附的媒介形式有關。

起初,電影的媒介隻有大熒幕,大家要聚到電影院等專門的地方來觀看電影,這還算比較有儀式感;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後來,出現了電視、電腦,這時候出現了一衆可以供大家觀看視訊的“長視訊”平台,自己一個人在家就可以看電影,儀式感也算有所保留吧,畢竟我們得坐下來;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再後來,出現了具有颠覆意義的手機,這時候産生的“短視訊”平台,儀式感應該是片甲不留了。

獲得方式越來越輕松,嚴肅的成分越來越少,娛樂的屬性占領了高地!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二、焦慮的明星

電影處在一個尴尬的地位,那麼從業者的自我懷疑自然少不了。相比于幕後的從業人員,熒幕上的演員們,他們的狀态受到了更大的關注。

演員的焦慮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由“電影”這個行業本身帶來的。如果電影不是一門藝術,那演員自然就不能算是藝術家。事實也正是如此,能算得上“藝術家”的演員的确屈指可數。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那麼演員的價值又是什麼呢?

在《鳥人》中,過氣的演員裡根試圖靠一部改編的話劇來挽救自己的事業,在面對記者的采訪時,他說的是自己的藝術追求、對人生的思考、對文學哲學的了解等嚴肅深刻的話題,但記者關心的是什麼呢:你整容了嗎?你還想飾演超級英雄“鳥人”嗎?

裡根很絕望,在自己跟生活的壓力較勁的時候,他發現對大衆來說,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仍然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演員另一方面的焦慮,是日益發展起來的傳播手段帶來的。好萊塢的電影擁有全世界最成熟的最頂級的技術,同時這也意味着,從這裡制造出來的電影對科技的依賴程度要遠遠高出其他地區的電影。相應的,在這裡工作的演員,就要頻繁地出現在大衆媒體視線中。

人們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視訊中可看不出某位演員豐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這麼短的時間也就隻夠用來關注外在形象了。

但是樣貌衰老、身材走樣,這是不可避免的。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在《鳥人》中,多次、多場合出現過赤身裸體的畫面,這是導演用來象征演員們焦慮感的符号。電影一開始,裡根隻穿着内褲在休息室懸空,我們看到了松松垮垮的身體、皺皺巴巴的衣物;裡根“裸奔”廣場,愛看熱鬧的人們相中了這具“醜陋”的身體,他竭力掩飾的東西被傳到社交平台上無限地公開。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關于影帝影後的得主,很少有年輕人,因為年輕的奧斯卡影帝影後更讓人焦慮啊!

也許有人會說,年輕人實力不夠。但真的是這個原因嗎?在一個天才型選手和努力型選手雲集的地方,實力真的是唯一一的标準嗎?

學院獎似乎是在用清一色的“大齡”影帝影後來告訴大家:你們不要焦慮,不論多大年紀都是可以一直發光發熱的!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鳥人》的男主角邁克爾.基頓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他30歲才開始演藝事業,此前從未獲得奧斯卡提名,以後應該也不會了,這是他離影帝最近的一次;

男配角愛德華.諾頓,27歲出演自己的首部電影,随即便獲得了奧斯卡提名。但是從業這麼多年,諾頓前前後後總共三次提名,卻沒有一次捧起小金人。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三、自卑的好萊塢

國際上,在電影這個領域,有分量的大獎可不隻奧斯卡一個。這邊有設立在美國的奧斯卡,那邊還有設立在法國的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等,大西洋兩邊,完全不是一個畫風哦。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不可否認,任何領域都有鄙視鍊。就像驕傲的歐洲一直瞧不上後起的美國,大西洋東邊的藝術電影也一直俯視着西邊的商業電影。

以前,好萊塢還算是“造夢的地方”,現在它更像是一個商販。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是以,盡管《鳥人》毫不留情地抨擊好萊塢由演員、經紀人、媒體以及觀衆組成的惡劣的生态環境,奧斯卡的評委和投票人還是要把獎頒給它。

因為好萊塢需要這樣的電影,以此明志:我不是膚淺的、娛樂的,我也是有追求的!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好萊塢的自卑展現在很多方面,除了懷疑自己的定位,就連自己創造的内容也開始懷疑。就比如“超級英雄”,在電影《鳥人》中,導演對它的基調是“否定的、批判的”,但是自己又運用了超級英雄的元素來潤色自己的電影,不能否認,騰空、墜落、噴火、瞬間移動等超能力都為電影增加了玄幻的色彩。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尴尬的電影,焦慮的明星,自卑的好萊塢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關注,我們一起看電影、一起胡思亂想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