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不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文|李強

為什麼星星會眨眼睛?為什麼海水是鹹的?為什麼鴿子能從遙遠的地方飛回自己的家……“為什麼”這三個字代表的是少年兒童不竭的求知欲望,自然界裡千變萬化的事物也吸引着每一個熱情、好問的少年兒童。《十萬個為什麼》——這是所有中國孩子都不會陌生的書,直到今天仍是孩子們科普讀物的首選之一。僅從1961年4月算起的50多年間,《十萬個為什麼》就出了6個版本,銷量高達1000多萬套、1億多冊。或許在許多人的認知裡,大陸《十萬個為什麼》的最早版本是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其實非也!

你不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1929年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出版了一大學普小冊子《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隻有短短的50000字,卻立即引起閱讀高潮,印數一再增加,并很快出現了英譯本、法譯本、德譯本等。在俄語中,“十萬”是個形容詞,形容數量之多。而這個有些誇張的書名其實更早出現在一首詩中:“五千個在哪裡、七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這是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詩人吉百齡(亦譯作吉蔔林)的詩。1932年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給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伊林:“伊林的一本書用德文出版了,書名是《改變世界的五年》,另一本用英文出版了,書名同樣有趣,《十萬個為什麼》。”

在中國,最早将伊林《十萬個為什麼》譯成中文的譯者之一是董純才,其版本1934年10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董純才(1905—1990),大陸第一代科普作家。1931年開始科普創作,1937年他到延安參加革命,一生從事教育和科普工作,是與高士其齊名的大陸第一代科普作家。

董純才自己創作的科普作品主要有《馬蘭紙》《鳳蝶外傳》等,他的翻譯作品也很多。僅查閱山東省圖書館《(館藏)革命文獻書目》(1987年編印)一書,筆者發現董純才翻譯的作品當年在抗日根據地和老解放區出版的就有:《人和山——人類征服自然》(東北書店1947年10月出版)、《幾點鐘——鐘的故事》(東北書店1948年11月出版)、《鳳蝶外傳》(冀東新華書店1949年5月出版)……當年他翻譯的科普作品達到了信、達、雅的标準,不但受到了陝甘甯邊區及其他老解放區人民群衆的喜愛,還曾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好評。

1956年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号召。當時大陸僅有的兩家專業少年兒童出版社之一——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們備受鼓舞。他們在兩三個月時間裡發動了幾十所學校、少年宮的老師和學生提問題,請科技工作者和大學教師提問題,自己還從大量的報刊上摘編問題,一共收集了4000多個問題,之後按照符合“為什麼”的标準選出了2000多個,最終采用了1484個。這些問題成為《十萬個為什麼》這一大型科普讀物的成書基礎。從1961年4月起,編輯出版了《十萬個為什麼》共8冊,出版後受到了廣大讀者歡迎。1964年,他們又根據讀者的要求,對這套書作了修訂,并于1965年出版第二版,由原來的8冊擴充為14冊——在1965年版《十萬個為什麼》修訂的審稿人名單上,有這樣一些著名科學家閃光的名字:李四光、竺可桢、華羅庚、茅以升、錢崇澍、蘇步青……他們都是當時中國科學界最負盛名的大家。

後來,少年兒童出版社被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并組織了一個新的班子對這套叢書進行了從頭至尾的“修正”。1970年至197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繼續出版《十萬個為什麼》。1977年底,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從上海人民出版社分離出來,後來的18冊至21冊改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1980年《十萬個為什麼》開始第三次大修訂,推出的第四版以1964年版的規模和特色為基礎,仍分14冊,共計1919個問題。1990年又出版了10個分冊的“續編本”,與之前的14分冊合并為24冊的《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達到了3007個,史稱第五版。

你不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2013年8月《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又在上海舉行了首發式。全書600萬字,共18分卷,收入了4500個代表科技發展前沿和青少年關心的熱點問題,共有3438個“為什麼”得到了解答。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離最初設計要做到名副其實的“十萬個為什麼”仍相距甚遠。

更讓人驚奇的是,除了這些年不斷出新的版本,即使在解放戰争時期,我們的孩子們依然有機會讀到自己的書店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你不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筆者手中有一本77年前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是董純才翻譯的版本。該書由渤海新華書店在1945年10月發行,印量3000冊,定價6元,32開,石印,毛邊本,折疊裝訂,64頁。封面設計依現在眼光看來亦顯高端大氣:“100000”下方正中一個大大的“?”,它可以激發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的求知欲。目錄頁印有“室内旅行記”,第一站:自來水龍頭。第二站:火爐。第三站:食櫥和鐵竈。第四站:鍋架。第五站:碗櫥。第六站:衣櫥。

你不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室内旅行記》首先提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為什麼”。如“穿三件襯衫暖呢,還是穿一件三倍那樣厚的襯衫暖?”“你們能用空氣造牆壁嗎?”“火能投射出影子來嗎?”“為什麼水不能燃燒呢?”“當我們熄滅火柴的時候為什麼要吹它?”“火爐使我們溫暖,因為爐裡有火,但為什麼外套也能使我們溫暖呢?”……通過對人類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種種“為什麼”,深入淺出地詳細展開論述,共解答了64個“為什麼”。

據了解,渤海新華書店1945年1月成立于山東墾利縣八大組,最早隸屬于《渤海日報》社,由中共渤海區黨委宣傳部直接上司,主要翻印各抗日根據地出版的圖書,1949年因渤海區行将撤銷,随即停止圖書出版業務,實際僅存在4年多時間。

渤海區是抗日戰争時期山東的一個行政區,它是在1944年1月由冀魯邊區和清河區合并而成,與膠東、魯中、魯南、濱海等并稱為我黨上司下的五大戰略區,直到1950年6月與其他行政區同時撤銷。如今當年渤海解放區出版發行的報紙、書刊日漸稀少,難覓難尋。

翻閱山東出版史料得知,1945年石印的《十萬個為什麼》在整個山東解放區都是非常珍貴的版本。“石印”,即用石版進行印刷。其方法是先把原稿用含有油質的特制墨寫在藥紙上,再軋印在石版上,并在版面上塗上一層桃膠,這樣印刷施墨時,由于水油相斥的作用,版面僅有有字的部分着墨,然後将紙覆于其上印刷。 或許有關“十萬個為什麼”的話題還遠遠沒有結束;或許《十萬個為什麼》叢書還将以嶄新的面貌再版……我們堅信,77年前《十萬個為什麼》的版本價值、文獻價值、收藏價值,自會随着歲月流逝更顯珍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