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

作者:趣享科學

鳥神星是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位于海王星軌道之外。它于2005年被發現,是已知第三大矮行星。

關鍵事實和摘要

  • 它于2005年3月31日由帕洛瑪天文台的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他們也發現了矮行星阋神星。
  • 它的發現以及阋神星和妊神星的發現有助于冥王星被重新分類為行星到矮行星。
  • 這是第四顆被發現的矮行星。這包括被重新分類的冥王星。
  • 鳥神星有一顆衛星,一顆昏暗的變亮的衛星,被命名為MK 2。
  • 鳥神星足夠大,足夠明亮,可以被高端業餘望遠鏡研究。
  • 鳥神星大約是冥王星亮度的五分之一。它比冥王星暗淡,但比阋神星更亮。
  • 鳥神星的半徑約為444英裡/715公裡,是地球半徑的1/9。
  • 像其他矮行星一樣,它穿過柯伊伯帶。
  • 鳥神星的一天持續約22.5小時。
  • 鳥神星距離太陽約45.8天文機關,距離地球約53.2天文機關,然而,這些值不斷變化,為了獲得準确和真實的統計資料,人們可以線上檢查其位置,因為Makemake不斷被跟蹤。
  • 鳥神星的光到達地球大約需要7小時22分鐘。
  • 它是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已知第三大矮行星。

制造事實與曆史

鳥神星的發現于2005年7月29日公開宣布。天文學家邁克爾·E·布朗(Michael E. Brown)上司的團隊在位于聖地亞哥的帕洛瑪天文台發現了這個物體。

在一段時間内,當這一發現被公開時,鳥神星獲得了2005财年的臨時指定。然而,在此之前,發現團隊使用了代号“Easterbunny”,因為這顆矮行星是在複活節後不久發現的。

2008年7月,

根據IAU對經典柯伊伯帶天體的規則,這顆矮行星以一位神靈命名。鳥神星是複活節島原住民Rapa Nui神話中人類和生育之神的名字。是以,選擇這個名字是為了保留物體與複活節的聯系。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

編隊

鳥神星比谷神星更幸運,因為它與其他矮行星阋神星,冥王星和妊神星一起位于柯伊伯帶,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區域。它是柯伊伯帶中第二亮的天體,冥王星是最亮的。

柯伊伯帶是一組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圓盤狀區域中運作的物體。這個遙遠的領域充滿了數千個微型冰冷的世界,這些世界在大約45億年前形成于我們太陽系的早期。

距離、大小和品質

鳥神星的半徑約為444英裡/715公裡,是地球半徑的1/9。它的直徑約為1,430公裡。與鎳相比,這就像芥菜籽的大小。與太陽的距離相當大,距離地球約45.8天文機關,距離地球約53.2天文機關。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

它的大小約為冥王星的三分之二,大約是277英裡長的大峽谷的三倍。它的品質估計在4 x 10²¹ kg,大約4,000,000,000萬億公斤附近,相當于0.00067個地球。

軌道和旋轉

鳥神星的軌道周期估計約為310年。它的軌道離海王星足夠遠,可以在太陽系的邊緣保持穩定。它有一個稍微偏心的軌道,範圍從近日點的38.5天文機關到遠日點的52.8天文機關。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

自轉周期估計為22.83小時,對于矮行星來說相對較長,完成一次恒星自轉大約需要7.77小時。這些統計資料表明,鳥神星上的一天不到8小時,而一年持續約112.897天。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歸因于鳥神星衛星的潮汐加速。另一個建議是,鳥神星可能有第二顆未被發現的衛星,這可以解釋它異常長的旋轉時間。

地質和大氣

與冥王星類似,它在可見光譜中看起來是紅色的,比阋神星的表面明顯更紅。鳥神星甲烷的光譜特征比冥王星和阋神星的光譜特征強得多。分析表明,甲烷必須以至少一厘米大小的大顆粒的形式存在。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

可能存在大量的乙烷,硫醇和少量的乙烯,乙炔和丙烷等高品質烷烴,可能是由太陽輻射的甲烷光解産生的。Tholins可能是可見光譜的紅色的原因。一些資料聲稱氮冰的水準也很低,

相對缺乏這可能歸因于太陽系年齡的某種消耗。然而,即使在低水準下,甲烷冰的存在如果暴露在太陽輻射下一段時間也會變成紅色。

根據天文學家哈維爾·利坎德羅(Javier Licandro)及其同僚的發現,鳥神星有一個明亮的表面,估計反照率為0.81,類似于冥王星。

鳥神星的氣氛在一段時間内仍然是一個謎。2011年,它和一顆18等恒星之間發生了掩星,這顆恒星的所有光線都被鳥神星阻擋了。

這些結果得出結論,矮行星缺乏實質性的大氣層,這與早期假設其大氣層與冥王星相似相沖突。但這種情況可以通過甲烷和可能的氮的存在而改變。據信,當鳥神星到達太陽附近軌道上的最近點時,它可能具有類似于冥王星的瞬态大氣層。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

随着這種接近,氮和其他冰将升華,形成由氮氣和碳氫化合物組成的脆弱大氣。這也将為氮的枯竭提供一種解釋,氮的枯竭可能是通過大氣逃逸的過程而消失的。

衛星

鳥神星有一個綽号為MK 2的天然衛星。它于2016年由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寬視場相機3發現。然而,有人猜測它可能擁有第二顆未被發現的衛星,這可以解釋其異常長的旋轉時間。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

MK 2 尺寸和軌道

據估計,MK 2的直徑約為175公裡,假設反照率為4%,半徑約為90公裡。它的軌道周期約為12天。據估計,它的半長軸距離鳥神星至少21.000公裡。實際的軌道偏心率是未知的。

亮度和進一步觀測

初步研究表明,MK2具有類似于木炭的反射率,使其成為一個非常黑暗的物體。事實上,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因為鳥神星是柯伊伯帶中第二亮的已知物體,而它發現的衛星大約是1.300倍。關于鳥神星及其月球的許多事情仍有待回答,是以觀測仍在繼續。

生活可居住性

鳥神星上的溫度通常在-406華氏度或-243攝氏度左右。我們所知道的生命不可能存在于如此寒冷的地方。

鳥神星的未來計劃

根據最近對目前技術的計算,估計在木星引力輔助的幫助下,飛越鳥神星的任務可能需要大約16年的時間。根據2024年或2036年的發射日期,當宇宙飛船到達時,鳥神星距離太陽大約52天文機關。

然而,目前還沒有為鳥神星設定的探險隊,盡管它的神秘性和我們缺乏有關它的資訊,但它肯定是未來探險和持續觀察的強項。

#太空##宇宙##矮行星#

太空系列(13)矮行星—距離太陽第二遠的矮行星-鳥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