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潘克律曬出一張和兒子的同框照片,看上去爺倆既是父子也是朋友,網友熱情留言道,子以父為榮,父以子為傲,高大帥氣,一肪相承。潘克的父子照引發了關于基因和教育哪個更為重要的讨論,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老話能夠流傳至今,說明它有一定的道理的,人的外表可以掩飾,但骨子裡的東西很難改變!基因決定了人的品質以及能力範圍的上限下限,而後天的教育決定了你能在這個範圍之内處于哪個位置。
在28案中,姚威生下來就與親生父母分離,因為錯換流落到了河南,在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長了28年,雖然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繼承了姚爸的老實與忠厚。
首先,尊重長輩。在郭姚兩家形成對立時,他與許媽一起坐上了原告席,但從來沒有對外說郭杜半個不字,是以被柴桑評價為是個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其次,對物質看得不重。在萬達房産沒有定論的情況下,為了不讓雙方長輩為難,他主動搬出了郭家的房子。
第三,對别人包容。受偷換論的影響,河南這邊受到了質疑,一些網友認為姚威在中間作梗,洩露了郭家的資訊,并罵他為忘恩負義的呆子,對于這些指責與謾罵,姚威從來沒有正面回怼過,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讓世人随便評說。
同樣在沒有血緣家庭長大的姚策,得到了許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但他并不像許家人那麼單純,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顯得比較多變與圓滑。
比如在房産問題上,他的立場讓人難以琢磨,他時而說還,時而說要等到出判決,時而又說自己不能白死,房子應給妻兒留下。
再比如處理與養父母的關系時,他一言不合就翻船,不但在電話裡對許媽出言不遜,還主動将家醜外揚,公開内部聊天記錄,讓許媽遭受到了網暴。
姚策的做法在許家和姚家沒有範本,無論是雲昊還是姚家男兒都展示出了翩翩君子的形象,如果不能從後天教育找到原因,隻能認為是内在的基因在起作用了。
結語:通過以上分析,表面上可以得到基因比後天教育更為重要的結論,魯迅确實也說過這樣的話,有些人畢生所追求的是有些人與生俱來的。簡單來說,基因的作用是比較大的,但一個人如果因為基因不好,就放棄了向善的後天的努力,那将是人生的完敗。
因為,一個人最終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由自己決定,這就是常說的我命由己不由天。但前提是,要先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要有決心努力通過後來不斷的修行去改進和提升。如果明明自己撒了謊犯了法,卻要倒打一耙指責别人,這樣做隻會順從自己不良的基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