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棒,少年!

棒,少年!

棒,少年!

如果說人生如遊戲,那麼你希望這是一場什麼遊戲?

我希望是棒球。

這場遊戲裡的所有人各得其所,也不用追逐着同一個既定目标,千軍萬馬地擠上獨木橋。

文/曹愉欽插畫/鶴然

要踢足球,最好能跑得快;要打籃球,最好要長得高;要玩冰上運動,平衡性要好……那麼,棒球呢?

在北京郊區,有一個名叫“強棒天使”的青少年棒球公益基地。這個基地用5年時間,打造了6支棒球隊,在國内獲獎10餘次,甚至還曾前往美國參加國際比賽。然而,基地裡的學員們在加入之前,連棒球是什麼都完全不知道。

誰能打棒球?

2015年年末,幾輛汽車穿梭在河北省的崇山峻嶺間,車裡坐的是強棒天使公益項目發起人孫嶺峰和他的團隊,這是他們第一次外出招收學員。小雙就是那時認識的孫嶺峰,他也是棒球基地最早的學員之一。當時小雙才9歲,父母雙亡,和二伯相依為命。當得知自己要離開家去北京的時候,小雙哭得撕心裂肺,以為是二伯要把他賣了。“幾乎所有孩子,認識我們的時候連棒球是圓的還是方的都不知道,隻聽說一日三餐管飯,孩子們的父母就讓他們跟我們走了”,這些場景孫嶺峰仍曆曆在目。

挑選運動員苗子,需要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體質、禀賦、性格……但孫嶺峰團隊遇到的孩子大多數都營養不良,身體素質不達标。不僅如此,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缺乏管教,甚至難以用正常的方式與人交流。從甯夏西吉縣來的馬虎就是這樣,他在村裡與人打架,來到基地繼續與别的孩子打架,隻要是需要與外界交流的場合,他都能打架。但當他一個人待在走廊的角落,他卻會唱起歌:“媽媽呀我想你,離開你之後,我的天空就下起雨。”因為,在馬虎3個月大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離家出走了,父親也很少回家。無人照看的童年,心事無處訴說的日夜,暴力和沖撞最終變成他的語言。

就是這些不達标的“小苗”們,隻要在7~10歲之間,孫嶺峰都帶回了基地栽培。馬虎那時已經12歲了,他是被破格錄取的,因為“一看就是最可憐的”,不照顧他,就徹底沒人管了。

孫嶺峰覺得,他們都可以打棒球!

必須是棒球

1978年,孫嶺峰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勞工家庭。7歲那年,棒球教練張錦新去學校選才,見他雖然矮小,但爆發力不錯,對棒球也有些興趣,便将他帶走了。18歲時,孫嶺峰進入國家隊,後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拿到關鍵分擊敗當時世界排名第四的中國台北隊,聲名大噪。2年後,孫嶺峰正式退役,但退役之後做什麼?他對此非常迷茫。他先後當過江蘇省棒球隊總教練,營運過中國棒球聯賽,但一種沒使上勁兒的感覺始終萦繞着他。一直到2010年3月,他受邀幫朋友教育訓練了一幫孤兒院的小孩,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孩子們就拿到了世界級棒球錦标賽的冠軍。

那一刻,孫嶺峰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麼——用棒球給困境中的孩子帶去人生的更多可能。

2015年初,孫嶺峰賣了自己的房子,搭上父母的養老金和朋友的投資,傾盡所有創辦了“強棒天使”棒球公益項目,又先後前往河南、四川、東北、甯夏、甘肅等地,尋找困境中的孩子,把他們帶到棒球基地訓練。

要讓條件參差不齊的孩子,從零開始學習一種運動,個中艱難自不用說,更何況棒球在中國本身相當小衆,但孫嶺峰有信心:踢足球要跑得快,打籃球要個兒夠高,玩橄榄球要能沖撞,但棒球不同,高矮胖瘦、文靜奔放的孩子都能發掘自己獨特的一面,在賽場上找到一席之地。

找到自己,找到家

初到基地時,孩子們大都才8、9歲。第一次離開山村,心裡更多的是對未知的不安與恐懼,并且與小雙和馬虎一樣,他們也都有着自己的問題。

面對這些來自天南地北、性格迥異的孩子,棒球基地的教練、文化課老師、生活老師們都傾注了大量心血,甚至有一位教練曾連續27個月沒有休假過。2019年底,孫嶺峰也被确診為心肌梗塞,心髒裝上了4根支架。

來到基地的前兩年,每一個孩子都會學習打棒球所需要的全部技能:擊球、投球、捕球、跑壘……在這之後,他們才會去尋找那個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棒,少年!

圖/插畫 打棒球的孩子

一場棒球比賽攻方隊員有9名,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擊球員,也可能成為跑壘員,但出場順序卻至關重要。比如第1棒需要由隊裡性格最活潑、勇敢的孩子來沖鋒陷陣,因為他們膽大、有闖勁,敢于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而第2棒則由性格較沉穩、保守的孩子來打,他需要有犧牲精神;隊裡綜合能力較強的孩子則要在第3、4棒上場;第5、6、7、8棒又按照這種方式類推。一場棒球比賽就像是排兵布陣,每個人都在最合适的時間出戰。

找到自己可以發光發熱的位置當然重要,但棒球也是一項極為注重團隊協作的運動,是一項被稱為“回家”的運動。

與足球、籃球不同,棒球的得分邏輯并非在于把球打進什麼地方。擊球員站在本壘上準備,用球棒把投手扔過來的球打得盡可能遠,然後在球被對手攔截或落地之前,盡快跑回“家”(本壘),這樣就可得1分。是以在一場棒球比賽中,大家并非為球而争奪,而是懷揣着“回家”的目标,各自披荊斬棘。

永遠正确

孫嶺峰說,打棒球和人生一樣,最重要的是有預見能力,有判斷力,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這需要知識,需要經驗。很明顯,學員們還做不到這一點。

對于馬虎來說,進入基地學習棒球就是他撬動命運最重要的杠杆,但他由于莽撞調皮曾被老師送回了甯夏老家。這或許是一次刻意安排,在馬虎重新體驗了一番家鄉生活後,老師還是将他接回了基地,他也哭着答應以後會好好訓練。

在賽場上要赢,就要時時刻刻做出正确的抉擇:擊球員是否擊球?跑壘員是跑還是等……然而和人生一樣,我們不可能永遠正确。

但所幸,在賽場上的錯誤并沒有那麼可怕,并肩作戰的隊員會互相彌補對方的錯誤,甚至為對方犧牲,因為大家都是為同一個“回家”的目标前進着。

人生的賽場

成立至今,“強棒少年”已經參與過國内國外的多場比賽,也斬獲了不少獎項。但最令他們難忘的卻是2018年那場刻骨銘心的失敗。2018年,“強棒少年”前往美國參加PONY小馬聯盟世界大賽,這是中國隊伍第一次直接獲邀代表亞太區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重新整理了曆史。當時孩子們平均受訓的時間不過兩年,但卻個個志在必得。其實,教練們早就預見到了結果,輸是必然的,他們隻想通過這一次讓孩子們深深記住輸的感覺。果然,“強棒少年”止步7強。比賽一結束孩子們就抱在一起大哭,但回國後所有人都發生了很明顯的轉變——大家不僅真正地把基地當成了自己的家,還把彼此當成了榮辱與共的戰友和家人。

目前基地裡最大的孩子已經17歲了,他們通過棒球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方向,收到各種機構和院校抛出的橄榄枝,有的則想去國外上大學,或者進入職業球隊,還有孩子想留在基地當教練。

不管是留是去,他們都還将繼續自己的人生,像在球場上那樣審時度勢、精準判斷、彌補失誤,把生活打成一場場精彩的棒球賽。

│本文根據對“強棒天使公益項目”發起人孫嶺峰的采訪撰寫完成。

人物介紹|

棒,少年!

孫嶺峰

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曾為國家隊效力 15 年,榮獲“世界盜壘王”、“亞洲盜壘王”、“中國棒球聯賽最有價值球員獎”、“最佳盜壘獎”、“最佳防守獎”、“最佳安打手獎”、“最多得分手獎”等榮譽,2015年創立“強棒天使”棒球公益項目。

棒,少年!

圖: 棒球規則示意圖

奉獻一份愛心,

改變一個未來,

期待您的加入!

我們一起讓生命更有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