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執導《圍城》《孽債》《人·鬼·情》等,著名導演黃蜀芹在滬逝世,享年83歲

作者:上觀新聞

記者獲悉,中國電影家協會原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原副主席、上海電影制片廠國家一級導演黃蜀芹,4月21日19時48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因病去世,享年83歲。

黃蜀芹是戲劇大師黃佐臨和丹尼之女,曾先後執導《當代人》《青春萬歲》《童年的朋友》《超國界行動》《人·鬼·情》《畫魂》《我也有爸爸》《嗨,弗蘭克》8部電影,電視劇《圍城》《孽債》《承諾》《上海滄桑》《啼笑因緣》等;電視電影《丈夫》和《紅粉》以及昆劇《琵琶行》與話劇《金鎖記》。

執導《圍城》《孽債》《人·鬼·情》等,著名導演黃蜀芹在滬逝世,享年83歲

1939年9月9日,作為戲劇藝術家黃作霖(黃佐臨)和金韻之(丹尼)的長女,黃蜀芹出生在天津祖父母家的老宅,取名“蜀芹”——“蜀”意為母親在四川懷孕,“芹”取其祖母名,以示紀念。翌年,黃蜀芹随父母到上海。7歲的黃蜀芹進入中西第二國小(永嘉路第二國小)讀書,兩個妹妹進同一條路上的幼稚園。放學後,她在辣斐劇院背景做功課,在側幕或者前台看爸爸媽媽的“苦幹劇團”演出。

1947年,8歲的黃蜀芹在桑弧導演的文華影業公司第一部電影《不了情》中客串一名北方口音、 會彈鋼琴的“缺牙龍”女孩,電影公映後還跟着劉瓊等大明星去街上做宣傳。

1951年,黃蜀芹考進上海中西女中(後更名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六年的女中生活,讓從小拘謹的她天性得到充分的解放。她開始迷上電影,萌生做電影導演的願望。

1959年,20歲的黃蜀芹如願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4年,為完成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作品——30分鐘的短片《搭橋的人》,黃蜀芹和盧萍、段祺順創作其中一部分,實踐了電影攝制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年,她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

1979年,黃蜀芹40歲,與石曉華一起跟随謝晉導演拍劇情片《啊!搖籃》。次年,她擔任謝晉的第一副導演,執導《天雲山傳奇》,協助謝晉整理工作台本,得益匪淺。電影拍完,謝晉宣布“黃蜀芹畢業”,可以獨立拍片了。

執導《圍城》《孽債》《人·鬼·情》等,著名導演黃蜀芹在滬逝世,享年83歲

1981年,湖南電影制片廠改為潇湘電影制片廠,投拍第一部電影《當代人》,黃蜀芹被上影廠廠長徐桑楚推薦去當導演。這是她第一次獨立當導演,後期制作在上影廠完成。1982年,黃蜀芹将王蒙的小說《青春萬歲》搬上銀幕,拍攝原則是不過度追求技巧,隻求真誠、樸素地表現那一個他們共同經曆的歲月。1984年,黃蜀芹執導《童年的朋友》,找到一種新的構思方法,先産生造型願望,再構思劇本、表演和節奏等,這是她自己導演方式的起步。

1986年,黃蜀芹執導動作片《超國界行動》。上海大光明電影院首映,一票難求,為當年上影廠票房最好、拷貝賣得最多的一部電影。

1987年,黃蜀芹與李子羽、宋國勳共同編劇,執導電影《人·鬼·情》,被貼上“女性電影”标簽。這是她第一次與美術師丈夫鄭長符合作,并聽從其建議,在表現鐘馗世界時放棄寫實,追求寫意,将攝影棚全都蒙上黑絲絨,創造出特殊效果。該片大獲好評,尤其獲得父親黃佐臨的贊許,在國内外頻頻獲獎。本片獲第8屆“金雞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電影音樂等7項提名,最終榮獲最佳編劇獎、最佳男配角獎;第5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電影金鳥獎;第5屆裡約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第11屆法國克雷黛爾國際婦女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很多人熟悉黃蜀芹,是因為名動一時的電視劇《圍城》。1990年,錢锺書、楊绛答應把小說《圍城》的電視劇改編權授予黃蜀芹這位“賢侄女”。

執導《圍城》《孽債》《人·鬼·情》等,著名導演黃蜀芹在滬逝世,享年83歲

《圍城》劇照,王志華飾演的劉東方和陳道明飾演的方鴻漸

去年8月,這部10集電視劇經修複後在東方影視訊道重播。幾十年前的老劇再次走入觀衆視野,令人感歎當時在演員選擇上的形神兼備。

可以說,《圍城》開創了中國電視劇史上從未有過的最隆重的演員陣容。陳道明飾演的方鴻漸、英達飾演的趙辛楣、李媛媛飾演的蘇文纨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三闾大學校長高松年由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扮演,著名導演吳贻弓一家三口都在劇中出演了角色。

執導《圍城》《孽債》《人·鬼·情》等,著名導演黃蜀芹在滬逝世,享年83歲

1990年《圍城》拍攝現場。

《圍城》裡,有名有姓的人物有72個,導演黃蜀芹把他們稱作“七十二賢”,要求全劇72個角色個個不馬虎,優先考慮具有幽默感的演員,“全盤演員的選擇要做到幾十年後不後悔”。她在選角時還有一個前提,小角色最好是上海演員。因為這是部“上海出品”電視劇,反映的是上海的風土人情。最後,整部戲大約百分之八九十的演員都來自上海。

讓人動容的是,整部《圍城》,黃蜀芹幾乎是坐在輪椅上或拄着拐杖拍完的。當時在骨折休養100天後,黃蜀芹由丈夫鄭長符推着輪椅上片場,用拍電影的方式執導《圍城》。

黃蜀芹不會要求演員如何去演,但會提醒,機器跟着人走,誰表演裡的細節多,鏡頭就給誰。因為《圍城》就是這樣一部細節豐富的小說。當年11月,中央電視台播放電視劇《圍城》,慶祝錢锺書先生80壽辰。該劇赢得錢锺書、楊绛高度評價,榮獲第11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優秀導演獎、優秀男主角獎和第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

在《圍城》之後,1995年,黃蜀芹又執導了20集電視連續劇《孽債》,任總導演,梁山和夏曉昀任執行導演,兩個月左右完成,首創電視劇中運用滬語對白。該劇在上海電視台以滬語播映,創下42.62%的收視率,獲“飛天獎”三等獎。

黃蜀芹的創作腳步并未停下。1996年,黃蜀芹再次執導兒童題材電影《我也有爸爸》。8月7日開拍,9月14日停機,實拍39天。縮短周期省下的經費用于精心制作,還第一次使用了AVID音頻電腦。2001年,黃蜀芹執導了最後一部電影《嗨,弗蘭克》。2002年,她執導最後一部電視連續劇——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啼笑因緣》。

除了電影與電視劇外,2000年,黃蜀芹執導昆劇《琵琶行》,堅持在三山會館古戲台作回歸傳統的庭院式表演,首創把演員裝扮過程呈現在觀衆眼前,強調戲劇的寫意和間離效果。9月,昆劇《琵琶行》受邀赴德國演出,好評如潮。

執導《圍城》《孽債》《人·鬼·情》等,著名導演黃蜀芹在滬逝世,享年83歲

1990年《圍城》甯波天童寺外景,黃蜀芹與王志華、鄭長符等合影,黃蜀芹偷偷把拐杖藏在了身後。

2004年10月,黃蜀芹首次執導話劇,張愛玲原著、王安憶編劇、黃蜀芹導演的《金鎖記》演繹了“三個上海女人一台戲”的佳話。

2007年,黃蜀芹籌拍上影集團與上海平劇院合作的平劇電影《廉吏于成龍》,後改由兒子鄭大聖執導。

作為中國第四代成就卓著的導演,女性的身份給了黃蜀芹獨特的觀察視角,她的代表作《人·鬼·情》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女性電影”。黃蜀芹的作品力求完美,屢屢獲國際、國内大獎。她追求藝術上的鮮明個性,提倡“小題材大感情”。2016年3月27日,黃蜀芹榮獲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欄目主編:施晨露 題圖來源:1990年《圍城》拍攝現場,導演黃蜀芹在給演員們說戲。

圖檔來源:資料圖檔,部分由《圍城》執行導演王志華提供      

來源:作者:張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