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對于中國古代的書法名家而言,在他們身上有着諸多的共同點,這些共同點也是當代書法家所不能具備的,這也是為什麼當代書法家比不上古人的一個原因。這些共同點包括了書法環境、書法學養和書法道統!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成親王楷書

書法是根植于傳統文化的一門藝術,是在傳統文化這片土地當中生長出來的,“土地”越肥沃,那麼則“長勢越好”。古人與今人最大的差距便是這種文化上的差距,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人寫出來的書法,沒有“書卷氣”的一個原因!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成親王行書《書論一則》

這種文化在上個世紀産生了斷層,在清代民國以來還健在。清代有一位全才型書法家,其書法的内在氣質,令當代人汗顔。

他就是成親王。

成親王作為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曾經是“王儲”的人選,但他一生當中,深谙“自污”之道,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并不被儒家認可的小道書法當中,而正因為此,書法史上多了一位不世出的書法大家,而少了一位難挽狂瀾與既倒的皇帝!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成親王行書《書論一則》

清代王朝的覆滅始于乾隆時期,各種原因錯綜複雜,這自然也不是當時的人力所能抗力的,作為一種時代慣性,成親王能夠明哲保身,說明他能深谙自保之術,将全副身心投入到書法當中而成就書法之名,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舉!

清代的書法家普遍的特征有兩點,第一是受到了“館閣體”氣息的影響,從元代末期,開始這種“館閣體”之風,便已經興起,此風的愈演愈劣在清代時期達到全盛,這便是一個時代的氣質,基本上所有的書法人都受到了這種氣質的影響。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成親王行書《書論一則》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康熙皇帝崇尚董其昌,和乾隆皇帝崇尚趙松雪開始,從上到下刮起了一陣“學習趙董”的風潮,這種風潮自然對一個時代的書法面目有所影響!

成親王也不例外,但他又能夠從中出離出來,而能夠迥異于時代之上,成為一個時代的翹楚,這也與他的天分和書法多學習條件密不可分。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成親王行書《書論一則》

有一個酷愛收藏的父親,成親王永瑆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同樣也酷愛收藏,尤其是在書畫領域,皇子的身份加上自己對于書畫的鐘情,是他成為顯赫一時的書畫收藏家,同時他又能夠盡覽内務府所藏曆代名家法帖,這對于一個書法家來講,是極大的機遇。

鄧石如飽覽梅缪家秦漢以來所藏曆代碑版而開啟了清代的碑學大門,而成親王則是以超凡的天賦打通了五體,将歐陽詢、柳公權和趙子昂的書法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妩媚秀逸同時又不失剛勁的書風!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成親王行書《書論一則》

成親王傳世的行書作品并不多,其中一件最能代表他所達到的境界,這幅字就是著名的《書論一則》。

此作如今傳世僅有拓本,然而拓工極精,連細如發絲的地方都清晰畢現。

很多人看到此作,以為是趙松雪所書,但細看其精神氣質,妩媚之氣略少,而挺健之姿更多,這便是“清四家”之一的成親王的功力。

一位清代高手的書法,滿滿的“書卷氣”,為啥今人寫不出這水準?

成親王行書《書論一則》

如今,我們采用德國進口超高清微噴儀器,将此作進行了完美複原,還原出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極為細膩而清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