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中,樊哙闖帳救下劉邦
可以說是屬于他的高光時刻
《史記》關于這段曆史的記載
樊哙不僅酣暢淋漓地對項羽進行了大罵
并且還全身而退了
讓屠狗出身的樊哙變成了忠、智、勇的化身

樊哙劇照
在《史記》裡,還記載了一位英雄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周苛
他和樊哙有點相似,也是粗犷豪爽、光明磊落
荥陽被項羽大軍包圍後
項羽因為非常欣賞周苛,于是勸他投降
還準備封他為将軍,三萬戶
然而周苛對着項羽罵曰:
“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
項羽一怒之下,把周苛給烹殺了
我們就有些疑惑了
同樣是罵,為何樊哙和周苛不一樣的結局呢
周苛劇照
樊哙闖帳
樊哙是徐州沛縣人, 原以屠狗為業
後來跟随劉邦反秦, 屢建戰功
他還是劉邦的連襟,娶了呂雉的妹妹
是以樊哙與劉邦既有君臣之誼, 又有親戚之情
鴻門宴上雖是觥籌交錯
卻已到了劍拔弩張的危急關頭
“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這是要置劉邦于死地,但項羽沒有動作
不肯善罷甘休的範增又召來項莊
以舞劍為名,要刺殺劉邦
面對宴會上的殺機,謀士張良洞察了一切
急忙到帳外尋求外援
于是便有了樊哙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
樊哙劇照
聽到張良說沛公有危險
樊哙便立刻“帶劍擁盾入軍門”
項羽的衛士不讓他進去,樊哙側盾沖撞
“衛士仆地”,樊哙闖進帳内
走進帳内的樊哙是大氣凜然,霸氣十足
“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眦盡裂”
讓“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項羽
不禁“按劍而跽”
樊哙的突然到來,也突然改變了宴會的節奏
項莊也不再舞劍了,劉邦暫時脫離危險
劉邦劇照
樊哙給了項羽一種強烈的期待
這位壯漢是什麼人,他闖進來要幹什麼?
他為什麼會這樣看着我?
于是很自然就有了項羽的“客何為者”
既然樊哙進入大帳
本應該走到劉邦身邊保護他
可是樊哙沒有這樣做
而是欣然接受“鬥卮酒”和“生彘肩”
這些動作,吊足了項羽的胃口
“這家夥究竟要幹什麼?”
項羽再次賞賜他酒喝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趁此機會,樊哙先是說亡秦之暴
再論劉邦之功
似乎都是在批評、指責項羽的直曲不分
項羽劇照
周苛守荥陽
時間來到公元前204年
此時的項羽大軍如鐵桶一般包圍了荥陽
沛公劉邦好像要徹底失敗了
糧草斷絕,士氣低沉
楚漢相争要見分曉了
劉邦也像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轉圈圈
作為劉邦身邊的謀士陳平更加着急
陳平劇照
陳平深受劉邦器重,擔任全軍督察之職
他在深深思考着,要想辦法解決目前的危機
他突然想到一計:金蟬脫殼
要想通過此計把項羽給蒙過去
必須要有兩個關鍵的人
一個是誰來扮演劉邦
二是誰來充當死士來守荥陽
這樣“金蟬”才能“脫殼”
這兩個關鍵的人都可能必死無疑
于是紀信和周苛登上了曆史舞台
陳平劇照
紀信和周苛都是早年跟随劉邦起義的
他們是和樊哙、盧绾、夏侯嬰一起“出道”的
可能是紀信比較愛發牢騷
周苛不愛說話,不善經營自己
職務也一直在軍中比較低
當陳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劉邦時
劉邦感覺不太穩妥,懷疑二人的忠誠
陳平告訴劉邦已經考察過了
這兩位沒有問題
于是劉邦就依陳平之計行事了
項羽劇照
劉邦先是寫了一封降書,派人給項羽送去
說漢王今夜出東門投降
到了半夜,先是兩千位婦女從東門出來了
絡繹不絕
楚兵都跑過來看熱鬧,放松了警戒
于是劉邦帶着幾個人從西門跑了
當“假劉邦”從東門出來,走到項羽近處
項羽一眼就認出這是個假的
才知道上了當
也把紀信給殺了
劉邦劇照
已經被激起憤怒的項羽下令攻城
劉邦在出城前已經任命周苛為守城将軍
雖然周苛率領漢軍抵抗一段時間
但畢竟敵我力量懸殊,也被項羽所擒
周苛也算是一位英雄,兩人惺惺相惜
項羽就勸他
“給我做将軍吧,任命你為上将軍,
封你為三萬戶侯。”
周苛卻答道
“你若不快快投降漢王,漢王就要俘虜你了,
你不是漢王的對手。”
項羽盛怒之下,讓人烹殺了周苛
周苛劇照
兩點原因
周苛和樊哙都是英雄,為何沒有相同的禮遇
周苛會被烹殺呢
小編認為,樊哙之是以會不辱使命,全身而退
主要還是他高超的勸說藝術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樊哙當時所說的話
是張良教給他的
無論怎麼樣,至少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項羽和劉邦雖然實力懸殊很大
但不是主奴關系
劉邦稱項羽為“将軍”
樊哙所說的話,抓住了項羽好大喜功的心理
始終把他放在與秦始皇同等的位置
讓項羽仿佛實作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夢想
樊哙劇照
總的來說,樊哙注意把握了兩點
一是時機把握得當,水到渠成
如果樊哙一進大帳就慷慨陳詞
可能項羽早讓人把他砍了
二是樊哙掌握了項羽的心理,投其所好
是以樊哙和周苛兩人有着不一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