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作者:溫柔思華年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後世稱之為永樂大帝。

朱棣的一生可謂輝煌燦爛,文治武功就不說了,他的非乎尋常的人生經曆就足以傲視曆史。

都知道朱棣的這個皇位是搶奪回來的,也就是造反得到的,在古今藩王篡政而謀反上位成功的當屬第一人。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朱棣謀反之時,他成功的機率真的不大,正如後世人所說,如果穿越成朱允炆,完全可以阻止朱棣的成功,但穿越成朱棣,那成功的幾率真的微乎其微。

這就是曆史的有趣之處,一個人要成功了,怎麼擋都擋不住,曆史沒有假如,曆史沒有如果,很多人說如果朱标不死,這大明恐怕再怎麼變也到不了朱棣手中。

天命之子就是這運氣,在朱元璋晚年,朱标就死了,這個如果不存在了。

而朱元璋也是癫狂似地清算了一衆老臣,那些有能力的,能獨當一面地近乎被朱元璋滅族,是以說,朱棣就是天選之子,想成功了連老天都在給你做準備。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就算朱标挂了,在天子守國門的大明,還有兩個藩王的實力不可小觑,比如長城沿線的秦王朱樉,太原的晉王朱棡,别的不說,就這兩大藩系就足以讓謀反的朱棣頭痛,畢竟這可是很有實力的二哥和三哥,單說秦藩,在大明又稱之為塞王之首,據說配置屬于最頂級,人數達到萬人之多。

你說朱棣運氣好不好,朱标挂了也就是了,竟然連另外兩個哥哥,老二老三都挂了,這還怎麼玩,現在的朱棣誰能控制,就算如此,朱棣的實力在建文帝那要造反成功的幾率還是很低,不确定性占據百分之九十。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建文帝繼位後,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一般文弱書生不做好事,初期就要削藩,步子邁得太大,扯疼了自己,加上削藩的影響,這些藩王在世的也不賣力,離世的子孫更是恨不得建文帝早一點被推翻,是以說,朱棣的運氣很好,妥妥的位面之子。

朱棣起兵造反之前,朱允炆為了感化朱棣,竟然把三個作為人質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個人從南京放走了,這下好了,朱棣更是沒有後顧之憂了,有時候真覺得老天太偏袒朱棣了。

正如朱棣說的那句話:吾父子複得相聚,天贊我也。朱棣也覺得老天對自己不錯。

建文元年,張信被朝廷推薦,被任命為北平都司,而且張信接到朝廷密诏,奉命和張籨、謝貴謀取燕王朱棣。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張信什麼人,内心明鏡一般,大明目前的形勢皆看在心裡,張信内心惶恐不安,在自己院子裡走來走去。

張信的母親見張信這般,就聞道:“我兒這是怎麼了,心神不安。”

張信朝着母親說道:“朝廷要削燕王的番号,要我和張籨、謝貴等人緝拿朱棣,現在這種形勢,一步錯了都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内心憂慮不已。”

張信母親沉默一會,說道:“常聽你的父親說,大明的王氣在燕京,你所做的要考慮清楚,不然我們一家都有可能招緻滅頂之災。”

張信望着天空,内心有了主意。

張信最終背叛了建文帝,投身于朱棣麾下,讓朱棣得以順利反叛,據記載,朱棣親自跪拜張信,說是張信給了他一家生路,大恩不能忘。

張信的仕途也随着這次告密,而風生水起,後被朱祁鎮追贈鄖國公,并谥号恭僖,是以有時候努力不重要,跟對人才重要。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當然,朱棣并不是沒有遇到風險,這次的風險就差一點要了朱棣的命,在和鐵铉對抗中,朱棣就差掉挂掉,怎麼回事呢,是這樣的,在攻打濟南的時候,朱棣遇到了名将鐵铉,長時間的對抗讓朱棣軍隊受盡了苦頭,但濟南城又是必須要拿下的,隻要拿下濟南,就可以将南北分割,而且可以占據中原,問鼎金陵。

鐵铉長期對抗,軍士也是心神俱疲,于是鐵铉有了一個主意,詐降,而朱棣也上了當,朱棣帶着十幾人,洋洋得意去接受鐵铉的投降,再過了城門前浮橋以後,從泺源門入城,朱棣剛進大門,一個巨大的鐵閘從天而降,朱棣迅速滾落地上,哐,噗嗤,朱棣的戰馬被鐵閘瞬間砸爛,鮮血四溢,朱棣大驚,随從立刻讓馬,拼死保護才逃離出來。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如果這次鐵铉成功了,估計曆史上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朱棣就是這麼幸運,有時候人還真不得不相信命運這個東西。

起兵三年,南北對抗的戰火燃燒着大明大片疆域,而朱棣推進的程序并不多,朱棣三年大戰,卻隻得到了北平,保定,永平三府,這在大明疆域版圖中來看,真的太過寒酸,與此同時,有人秘密告知朱棣,說建文帝将大部分兵力全部用于外部防禦,南京城此時是一片空虛。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曆史原文是這樣記載的:“當是時,王稱兵三年矣。親戰陣,冒矢石,以身先士卒,常乘勝逐北,然亦屢瀕于危。所克城邑,兵去旋複為朝胤廷守,僅據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無何,中官被黜者來奔,具言京師空胤虛可取狀。王乃慨然曰:“頻年用兵,何時已平?要當臨江一決,不複返顧矣。”

朱棣擡頭望天,下了一個決定,以一己之力直搗黃龍,去南京。從“頻年用兵,何時已平?要當臨江一決,不複返顧矣。”這一句話便可看出朱棣的雄才大略,建文帝是開着奔馳也追不上的。

朱棣不但是《山河月明》的主角,更是整個曆史的天選之子

不成功便成仁,朱棣就這樣成功了,用很少的兵力取得了大明江山,成就了霸業,不管曆史怎麼書寫,我們都要承認,朱棣是一位文治武功都達到頂峰的皇帝,為中華民族的曆史程序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說他幸運也好,天生主角光環也罷,總之,誰也改變不了人們對他的喜愛,他就是曆史書寫的主角,永樂大帝朱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