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朝晖:雨天說《聽雨》

作者:樂藝會
鄭朝晖:雨天說《聽雨》

雨天說《聽雨》

鄭朝晖

鄭朝晖,上海市國文特級教師,全國國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寫作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國小國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攻關項目主持人,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誼會副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MOOC中心兼職教授,華師大國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建平教育集團秘書長建平中學副校長。

獨處靜室,暖茶在手,窗外雨聲淅瀝。

下雨的時候,四周會顯得格外的靜寂,如果是陰冷的冬春之交,比如現在,連綿的雨,是會讓人不由得産生凄清寂寞的感覺的。松尾芭蕉有一首俳句:初寒雨,猿也想披小蓑衣。詩裡是說不出的寂寞。不過說到聽雨,中國詩人的诠釋會更豐富,更深摯。比如“春水碧于天,畫舫聽雨眠”,那是一種既無奈又柔美的情愫——詩人流寓江南,難免故園之思,但是,于春水畫舫中望着碧天聽着雨聲,淺淺地睡去,又是怎樣的一種缱绻的柔情啊。文學之妙,不在于科學一般的明晰,而在于将那種道不盡理不清的情思真切地呈現到讀者的面前,讓人有一種于心有戚戚焉的感覺。這仿佛是畫畫,不是一種色調,而是在一層底色上又有一種顔色,底色從面上的顔色的底裡透出來,面上的顔色又深深的滲入到底色裡,而在人們看來這樣的顔色才是生活中最真實的色彩。

鄭朝晖:雨天說《聽雨》

阿森作品《詩和遠方》

說到聽雨,大概很多讀過古詩詞的人都首先會想到蔣捷的那首《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自然的物态激發起生命的感慨,這在中國詩人的筆下是一種很常見的模式。在中國人看來,大自然與人的生命之間就存在着這種微妙但又确實的關聯。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文學中是少不了山水的氤氲的。中國詩人的抒情,常常并不直接,而是借助于對自然物态的描摹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我以為這是中國詩歌最溫暖的地方,因為這裡面有一種信任在。詩人相信,那種自然的景物一定能在讀者的心裡激發起像他心中一樣的漣漪。這份信任,一方面是給自然的,一方面也是給讀者的。蔣捷的這首詞,之是以能夠打動千百年後的我們,大概就是借助于人生不同階段聽雨的感受,觸動了我們心靈最深處的那點柔軟的傷感吧。

鄭朝晖:雨天說《聽雨》

阿森作品《 秋天的歌》

在蔣捷的這首詞中寫了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壯年與“而今”,不同階段聽雨的感受自然是不同的,而詩人又為每個人生階段設定了一個特定的情境:歌樓、客舟和僧廬。歌樓者何?溫香軟玉,倜傥恣肆,是年少的不羁;客舟者何?轉蓬飄蕩,寂寞無依,是落拓的悲涼;僧廬者何?晨鐘暮鼓,寂靜清涼,是勘破的無奈。——人生無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内心的躍躍欲試,一個是現實的堅硬寒冷;此消彼長,便是一生。

這樣的一生,在蔣捷寫來,有着格外鮮活的沉重。“紅燭昏羅帳”,紅燭羅帳,是浪漫,是溫柔鄉中的迷夢,而“昏”字,點出雨天的幽暗與綿長。青春在少年人看來總是漫長的,總覺得自己有着過也過不完的日子,我自己的記憶裡,童年的黃昏是甯谧而漫長的,而今的黃昏早已在匆匆歸家的路途裡消逝不見了……“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是迷茫與蒼涼,江闊雲低,是舟中所見,暗寓一個“雨”字,而且是微雨;斷雁西風,是客中所感,暗寓一個“聽”字,而且是愁聽:這是羁旅者不知前路何在的彷徨與迷茫。猶記自己舉家遷居海上,窘困之時也感歎“不如歸去”,妻子一句“還回得去嗎?”讓人怆然。正是因為自己有了這樣的人生經曆,讀到這些詩句才會百感交集,也才能從自己的生命感受裡覺出蔣捷這首《虞美人》的好來。至于僧廬聽雨一段,寫得尤妙。有時候想想漢語真是妙極的語言,比如“遁入空門”一詞,一個“遁”字,就将生命的潰敗與逃避講得清清楚楚。鬓生華發,白雲蒼狗,心灰意冷,不如逃去,一切以不了了之。是以,那個“鬓已星星也”的“也”字,是一種生命頹敗的喟歎,“悲歡離合總無情”的“總”字,是對于命運不可戰勝的确認,是曆經多少頭破血流之後的領悟。而更讓人動容的則是“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一個“任”字,是無可奈何的認命,但是内心又并不能真正平靜如水,因為“點滴到天明”,詩人一夜無眠,聽雨聲點點滴滴都在心頭,是對曾經的如水歲月的回顧,種種不舍,種種懊惱,種種不甘,都在那從暮色滴到黎明的雨聲之中了。

鄭朝晖:雨天說《聽雨》

阿森作品《大家庭》

其實,不要說蔣捷的這首詞,即便是那些标榜通達的文字裡也是有不甘的,因為如果真的将什麼都想明白了,也就省卻了語言與文字的累贅了,正如禅師所雲:“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俗”。而文學的魅力大概也就在明白了而又不甘,不甘而又無奈的悲涼之中吧,因為揭示了生命的常态。——這大概就是悲劇更有生命力的緣故所在。

今年的春天有些陰冷,應該是“倒春寒”吧,本該春意勃發的日子,卻陰冷潮濕,但又無可奈何,在這樣的日子裡,聽着雨聲,寫這樣的文字,似乎更能夠體會蔣捷當年的心緒了。翻一翻月曆,今天居然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似乎冥冥中有一種天啟的意思了……

文章已于2022/02/19修改

本圖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釋出

配圖由繁花藝術中心提供

文中配圖,均為藝術家阿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