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發改委:充實政策工具箱,有效應對外部環境不确定性

作者:青縣發展和改革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4月新聞釋出會,回應經濟運作、一帶一路、物價走勢、糧食安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等社會熱點。

國家發改委:充實政策工具箱,有效應對外部環境不确定性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 高弘傑 攝

“今年以來,面對更為複雜嚴峻的國内外發展環境,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一些超預期因素的出現,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經濟運作保持了總體平穩,發展品質效益有所提高,實屬不易。” 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4月份新聞釋出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玮出席新聞釋出會,介紹宏觀經濟運作情況,并就穩增長、大宗商品價格、纾困服務業、糧食安全、粗鋼産量壓減工作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孟玮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應逐漸顯現,正常經濟秩序将快速恢複,經濟運作會回歸正常軌道。企業适應形勢變化的能力很強,大陸經濟發展的韌性很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

孟玮談及國家統計局一季度經濟資料時表示,從資料來看,前2個月的消費、投資增速均有所加快。但3月份以來,由于國内疫情多發,特别是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給經濟平穩運作帶來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戰,消費特别是接觸性聚集性消費以及一些投資項目都受到了較大影響,3月當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由增長轉為下降,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前2個月明顯回落,消費、投資出現了較大波動。

“同時要看到,疫情對國内需求的影響是階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應逐漸顯現,正常經濟秩序将快速恢複,經濟運作會回歸正常軌道。”孟玮說。

孟玮表示,為實作穩增長,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會同有關方面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政策舉措靠前發力、适度加力,并積極謀劃更大力度的政策舉措,強化政策協調關聯,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具體有三方面措施。

着力擴消費促投資。消費方面,重點是推動出台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政策檔案,努力穩定目前消費,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落實好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纾困扶持措施,鼓勵地方加大幫扶力度,穩住更多消費服務市場主體。要擴大重點領域消費,繼續支援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要促進新型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态。要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引導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台等向農村延伸。引導金融機構豐富大宗消費金融産品。投資方面,4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召開專題新聞釋出會介紹擴大投資有關情況,下一步将積極促進有效投資,力争在上半年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重點是加快落實好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18條政策、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複發展的43條政策,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強化中小企業減負纾困政策落實督查,持續開展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認真落實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産業鍊供應鍊穩定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在精準落實疫情防控舉措的基礎上,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

堅決守好民生底線。重點是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支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農民工外出務工和就近就地就業,鼓勵返鄉創業帶動就業,繼續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持續提升就業服務品質。切實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保障好困難群衆基本生活。

孟玮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密切跟蹤研判國内外形勢發展變化,針對可能遇到的各種不确定性,制定完善各類應對預案,加強政策儲備,及時出台有力措施,確定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中歐班列連續23個月保持千列以上

今年以來,大陸先後與尼加拉瓜、叙利亞、阿根廷、馬拉威等四國簽署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案。截至目前,大陸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案,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繼續擴大。

“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歐班列國内重點鐵路口岸及境外主要運輸通道保持安全暢通,總體運作平穩高效,展現出強大發展韌性。” 孟玮介紹,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3630列、運送35萬标箱,同比分别增長7%、9%,綜合重箱率97.7%,單月開行量連續23個月保持千列以上,有效保障了國際産業鍊供應鍊穩定。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外交部、生态環境部、商務部共同印發《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部署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3方面15項重點任務。孟玮概括為“三個統籌”。一是統籌推進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合作。包括加強綠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綠色能源合作、綠色交通合作、綠色産業合作、綠色貿易合作、綠色金融合作、綠色科技合作、綠色标準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等9項重點任務。二是統籌推進境外項目綠色發展。包括規範企業境外環境行為、促進煤電等“兩高”項目綠色發展等舉措。三是統籌完善綠色發展支撐保障體系。包括資金、綠色發展合作平台、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境外項目環境風險防控等支撐保障。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會同有關部門和機關,統籌協調和系統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工作,加強宣傳引導,适時組織開展評估,確定相關重點任務及時落地見效。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将與國開行、UND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舉行三方協調委員會會議,深化“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方面的合作。

三方面持續加大對市場主體支援力度

“近期疫情多點散發,給市場主體特别是服務業相關行業帶來不小困難。”孟玮說,為推動服務業渡過難關、穩定恢複,經國務院準許,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13個部門,集中出台了纾困服務業43條政策措施,并持續推動政策落地。孟玮從兩方面介紹了最新的進展情況。

部門層面,各領域配套政策陸續釋出。孟玮舉例介紹,如财政部、稅務總局密集釋出10項減稅降費政策公告,國資委、文化和旅遊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出台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租減免、促進旅遊業恢複發展、規範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等系列政策措施。

地方層面,各地加速推動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份制定出台了具體實施辦法,并結合實際提出相關創新支援舉措。

孟玮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鞏固和拓展各項政策成效,繼續加大對市場主體的支援力度。

一方面,着力打通難點堵點問題。堅持上下關聯、部門協同,加大重點措施協調督導力度,及時有力解決落實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另一方面,強化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問效。持續深化政策宣傳指導,讓更多市場主體知曉政策、用好政策。指導各部門、各地區主動對接市場主體,推動政策盡快落地執行,對落實不到位的部門或地方,加強督促指導和通報。

“此外,我們還将加強國内外形勢跟蹤研判,做好政策儲備,進一步充實政策工具箱,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不斷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孟玮說。

以國内保供穩價确定性應對外部環境不确定性

“我們将會同有關方面綜合施策、精準調控,以國内保供穩價的确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在談及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時,孟玮表示。

近一段時間,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價格明顯上漲。“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部分大宗商品外采比例比較高,國際價格上漲客觀上會帶來輸入性影響,加大國内PPI上行的壓力。”

去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密切跟蹤研判部分原材料供應和價格運作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從目前情況看,3月份,PPI同比上漲8.3%,漲幅較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落,與主要發達經濟體PPI高位持續攀升形成鮮明對比。

對于後期走勢,孟玮分析,盡管國際輸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不确定性,但随着保供穩價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疊加高基數效應,“預計年内PPI總體回落的态勢不會改變”,孟玮說。

孟玮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從三方面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一是密切跟蹤大宗商品市場和價格走勢,持續加強監測分析,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判形勢、及早應對處置。二是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加快優質産能釋放,加強價格和儲備政策協調關聯,發揮儲備調節作用,強化儲備和進出口調節。三是強化市場預期引導,及時釋出市場資訊,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擡價格、散布虛假資訊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過度投機炒作。

大陸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

近期,受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危機擔憂加劇。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全球糧食價格再次躍升至曆史新高。全球範圍内的糧食危機風險在增加,大陸将如何應對?是否會增加國家儲備?

“相較之下,大陸糧食供應較為充足、價格平穩,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孟玮從3方面分析,一是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較強,全國糧食産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二是糧食庫存較為充足。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防範市場風險能力增強。三是糧食應急保供能力日益增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條件下,國内糧食市場始終保持了平穩運作的良好态勢。

糧食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在目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下,需要我們強化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毫不松懈地做好相關工作。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糧食物資儲備局将堅持綜合施策、精準調控,有效保障國内糧食市場供應。穩定糧食生産,精準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持續抓好糧食收購,強化市場監測預警,加強糧食市場執法監管。

目前,正是春耕時節,化肥供應保障直接關系糧食等農業生産穩定。然而,大陸鉀肥需求約有一半依賴進口,在外部較多不确定因素的影響下,是否能保障化肥等農資供應和價格的穩定,是廣大農民群衆關注的焦點。

對此,孟玮表示,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春耕備肥啟動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密切研判供需形勢,及時通過建機制、促生産、抓儲備等措施,開展了一系列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支援春季農業生産,夯實夏糧豐收基礎,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從目前來看,大陸氮肥、磷肥供應總體有保障,鉀肥需要部分進口以滿足農業需求。”

針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響我鉀肥保供穩價問題,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通過引導重點鉀肥生産企業增産增供、部署投放100萬噸國家鉀肥儲備、積極組織擴大鉀肥進口、暢通鉀肥國内運輸、推動降低鐵路運輸成本等一攬子措施,全力推動鉀肥保供穩價。據監測,近期鉀肥供應形勢持續轉好,全國氯化鉀批發價格穩中有降。

孟玮介紹,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密切監測研判化肥供需及價格形勢,充分發揮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機制作用,推動各有關方面切實做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生産方面,切實增強國内化肥生産供應能力,推動停産企業盡快複産、達産,督促煤炭企業履行與化肥生産企業簽訂的煤炭供應中長期合同,能源企業要保障化肥生産企業天然氣、硫磺穩定供應并合理确定價格。運輸方面,提高化肥及其生産原料運力保障水準,優先保障化肥國内運輸,落實農用化肥鐵路運價優惠政策,對進口到港化肥及硫磺等化肥生産原料優先接卸。儲備方面,督促承儲企業将到期儲備化肥盡快向市場銷售,加強國家鉀肥儲備前期競拍投放後續監管工作,督促競拍成交企業嚴格履約。流通方面,提高化肥流通效率,加快農資進店進村入戶,確定不斷檔、不脫銷、不誤農時。監管方面,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協同配合,對特殊品種化肥生産流通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化肥市場違法行為。

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成效持續顯現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宣布,支援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一年多來,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面落地實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持續顯現。”孟玮具體介紹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取得的六方面成果。

一是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闆注冊制改革以來,新增上市公司302家,累計股票融資5439億元。率先開展契約型基金商事登記試點,一批優質私募管理機構落戶深圳。

二是營商環境優化方面,破産制度改革成效顯著,收到個人破産申請1084件,審理終結個人破産案件89宗,在一批企業破産程式中與香港法院實作互認。新型知識産權法律保護改革有序推進,全國首例“知識産權行政禁令”落地實施,首次通過司法認定人工智能生成文章構成作品、權利人享有著作權。

三是科技創新環境方面,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标準,已為符合條件的人才簽發《外國高端人才确認函》440餘份。在37家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完成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确權160多件。

四是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方面,在稅務、建築、規劃、旅遊服業等領域,實作港澳專業人才免試跨境執業,截至目前,69位港澳涉稅專業人士、6家合資稅務師事務所完成行政登記,324名香港建築和29名規劃專業人士辦理執業登記。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在深圳鹽田港加注成功。

五是民生服務供給方面,穩步推進國際前沿藥品應用試點,13種臨床急需藥品和3種醫療器械獲批使用。118名港澳籍醫師在深取得醫師執業證書,37位港籍顧問醫生在深圳獲得正進階職稱證書。

六是生态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方面,氣候投融資改革制度架構下第一批入庫項目成功融資,深圳首宗二三産業混合用地挂牌成交,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綜合效益。

“同時,改革與立法實作有效關聯。”孟玮介紹,國務院批複同意在深圳市暫時調整實施4部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為遊艇自由行實行免擔保、國際船舶登記改革等提供重要法治保障。新制定個人破産條例、資料條例等7部經濟特區法規,人工智能等一批新興領域立法加快推進,有效填補相關領域制度空白。

孟玮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會同有關方面,指導深圳對綜合改革試點進行全面總結,推動改革不斷深化,取得更多成果。

引導鋼鐵企業摒棄粗放發展方式

粗鋼産量壓減工作在持續推進,今年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如何推進?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孟玮表示,2021年,在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粗鋼産量同比減少近3000萬噸,粗鋼産量壓減任務全面完成。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态環境部、國家統計局将繼續開展全國粗鋼産量壓減工作,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品質發展。

“在粗鋼産量壓減過程中,将堅持‘一個總原則’,突出‘兩個重點’”。孟玮介紹。“一個總原則”為牢牢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在保持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企業積極性,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關法律法規。

突出“兩個重點”為堅持區分情況,有保有壓,避免“一刀切”,在重點區域上突出壓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粗鋼産量,在重點對象上突出壓減環保績效水準差、耗能高、工藝裝備水準相對落後的粗鋼産量,目标就是確定實作2022年全國粗鋼産量同比下降。

文章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