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疫情時代,投資方向在“新基建”

作者:萬石集團

後疫情時代,想穩定經濟增長還是依靠投資。投資方向在“新基建”:5G裝置、特高壓裝置、城際交通、新能源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産業園和工業标準廠房。

後疫情時代,投資方向在“新基建”

3月14日淩晨,張文宏發文指出:

我們這次疫情來的很突然,與其說是冬季還沒有過去,還不如說是一次倒春寒,但當我們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來的春天,又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

然而國外的疫情卻處于放任狀态,疫情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出行減少,交易次數降低、消費減緩。各國為了保增長,紛紛量化寬松,不斷放水,通貨膨脹随時有爆發的可能。

這些年,我們新增的貨币,主要引導進了樓市,吃了房價上漲紅利的人都實作了财富自由,而我們的工資增長速度始終沒能追上房價漲幅。這次也必然要将錢引導進某一領域。

後疫情時代,投資方向在“新基建”

下一個造富機

從“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上看:國外疫情還在攀升階段,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呈下降趨勢;雖然大陸的供給不是問題,但全球外部環境的需求,加上各個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出口必然受影響。

抗擊疫情雖然取得成果,但回味起來仍心有餘悸,消費欲望受阻。雖然最近也不斷出台如汽車消費刺激政策,但口袋裡沒錢。

想穩定經濟增長那隻剩下了投資。“房住不炒”,頂層定的規矩誰敢出頭。老基建已經飽和,全鐵路、公路、橋梁等都很新。那就“新基建”:5G、特高壓、城際交通、新能源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産業園和工業标準廠房。

未來的錢會流進這些領域,新的蓄水池,就是新的經濟發動機,帶動中國經濟走向新時代;同時也是新的造富機器,我們投資重點也應放在新基建發展和應用領域,踏上時代的節奏,實作财富爆發增長。借勢國家發展,貢獻自己力量,享受時代紅利。

早前的沒有進行規劃的生産集中區舊廠房将會進行大量的拆遷,配建設更完善的工業标準園區,助力産業更新、聚集人才産生創新,工業園區是未來生産制造業的生産載體,需求在增長,工業園區的價格也将上漲。

1、行業需求增大,稀缺性凸顯

近年來,随着中國進入産業更新時代、世界制造中心加快向中國轉移、國家推動重點工業園區建設等重要因素的作用下,國内工業産業園區的長期需求逐年呈上升趨勢,目前許多地區已出現工業産業園區供需倒挂,工業産業園區的投資價值正逐漸顯現,同時租售價格穩步上揚。

與此同時,國土資源部釋出《關于加強土地調控的有關通知》,對于新的工業用地出讓按照“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收取的相關費用之和”的标準制定,并将工業用地最低價标準制定權從地方政府收歸中央。因而,工業用地的批租環節将日益市場化、規範化,工業用地的資源稀缺性将日趨明顯,工業用地價格上漲不可避免。

後疫情時代,投資方向在“新基建”

2、工業産業園投資收益更穩定

工業産業園的租賃期一般期限為3年-10年,甚至更長的期限為20年。長租期帶來了工業産業園更穩定的租金收入。

圖檔

工業産業園雖然看起來離我們很遙遠,但實則直接關乎人們的“線上生活”和各行各業。當下,價值正在不斷挖掘,工業産業園将有非常高的增長預期!

後疫情時代,投資方向在“新基建”

3、園區多樣化發展

工業園區不僅是生産熱門日常生産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在向多遠話發展比如科創産業比傳統制造業發展更快,催生了都市型工業産業園,集研發、實驗、測試、試制、資料中心、輕型生産、辦公、宿舍等多種職能,相比其他類型工業産業園,地段更靠近市中心,交通友善,環境更宜人,機關産出更高。

後疫情時代,投資方向在“新基建”

上海萬石集團是一家多年從事從事高标準産業基礎設施的産業研究、規劃設計、資産管理、投資開發和招商營運服務于一體的企業。我們主導的模式主要是基于創新産業生态的載體開發及營運。引進産業項目并合作進行産業基礎設施建設,配合項目投資、落地及孵化,推動地方産業投資與貢獻稅收收入,打造良好稅收基礎,推動地方投資與就業。同時緊跟城市發展的步伐。面對城市更新的必然趨勢,提前布局拓展商業、産辦、教育、投資、租賃等複合領域,在持續實踐中探索空間功能的轉換,為人們提供生活、工作、休閑、娛樂等多元化場景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