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厲害了!華農這位校友,任埃及高校校長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21年前,他不遠萬裡,從埃及來到中國,在華南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專攻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學成回國後,他緻力于推動埃及農業科技發展,持續推進中埃合作,助力中埃文化交流。

他是華南農業大學2004屆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現該專業隸屬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畢業生納賽爾·塞義德·阿蔔杜·哈立克·曼杜爾。去年底,納賽爾被任命為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校長。納賽爾是以成為埃及首位有中國留學背景并在中國獲得博士學位的高校校長。

專攻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求知,哪怕遠在中國。”這句古老的阿拉伯諺語,是納賽爾留學經曆的真實寫照。

2001年,納賽爾攜家人來到廣州,在華南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厲害了!華農這位校友,任埃及高校校長

在華農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納賽爾認真學習,成績優異。

華南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科是華農第一個國家重點學科。在著名昆蟲學家、生物防治專家任順祥教授的指導下,納賽爾以國内重大入侵及傳毒害蟲——煙粉虱為目标,開展生物防治研究,分析煙粉虱分泌的蜜露及其主要糖原、煙粉虱若蟲與成蟲及它們的排洩物作為利它素源,對兩種天敵寄生蜂寄生行為與效率的影響。

納賽爾的同門師兄邱寶利現為華農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他用“認真、勤于思考、善于解決問題、吃苦耐勞”等關鍵詞評價納賽爾。

邱寶利回憶,有一次,納賽爾因為試驗中的農事體力活不小心拉傷了後背,醫生叮囑他要卧床休息3周,可是納賽爾怕耽誤試驗程序,隻休息了5天,便忍着背痛回到實驗室繼續開展研究。

對科研的執着、認真,使納賽爾以優異成績完成博士階段的學習。他在博士階段課程綜合考試中獲得92分,并發表了多篇重量級學術論文。

厲害了!華農這位校友,任埃及高校校長

納賽爾的博士學位論文(封面)。

“煙粉虱是世界上抗藥性最強的害蟲之一,納賽爾的論文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創新性與前瞻性。”邱寶利說,時至今日,研發入侵與媒介傳毒昆蟲的綠色防控技術與産品仍是國際昆蟲學研究的熱點。這與大陸提出的“減肥減藥”政策不謀而合,符合綠色農業的發展方向。

喜歡逛市場的“中國通”

從華農博士畢業回到埃及後,納賽爾來到蘇伊士運河大學任教。蘇伊士運河大學建立于1976年,是一所隸屬于埃及政府的綜合性大學,也是埃及國内較為知名的高校之一。

納賽爾先後任蘇伊士運河大學農學院副院長、院長,親手創辦了埃及-中國應用技術學院并擔任院長。擔任蘇伊士運河大學校長後,納賽爾積極推動學校與華農的合作。

“蘇伊士運河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之間已經有很好的合作基礎,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将兩校在農業科教等領域的合作推向深入。”不久前,在華農與蘇伊士運河大學舉行的視訊會議上,納賽爾說,下一步,計劃與華農簽訂備忘錄,圍繞作物育種、植物保護、智慧農業等方面開展合作。

厲害了!華農這位校友,任埃及高校校長

華南農業大學與蘇伊士運河大學舉行線上視訊會議洽談合作,左圖為納賽爾。

談及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納賽爾笑着用中文回答:“我的中文不太好,但我肯定是個‘中國通’。”

回憶起在華農的學習生活,納賽爾記憶猶新。“雖然漢語很難學,但這并不妨礙我融入中國文化,中國就像我的第二故鄉。”他說,自己喜歡和家人一起逛當地市場、吃中國菜,參與中國朋友的聚會。“我和中國的老師朋友們關系非常親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

厲害了!華農這位校友,任埃及高校校長

2018年9月,納賽爾(左四)應邱寶利(左三)邀請回到華農進行學術通路。

求學期間,納賽爾在文化交流中找到了中國與埃及的更多聯結。邱寶利說,納賽爾對中國的曆史比較了解,他對中國文化的喜歡并不局限于大熊貓、長城和中國功夫等文化符号,還會思考更深層次的文化問題,比如将中國的象形文字與埃及的象形文字進行比較。

埃及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今年已是中埃建交的第66個年頭。納賽爾所在的蘇伊士運河大學和中國交往頻繁,先後成立了孔子學院和漁業研究所,共同開展文化和農業科教領域交流。“我對中國文化有絕佳的體驗。”納賽爾說,“我們将秉持開放的态度,不斷增進與中國夥伴,尤其是華農的合作交流。”

【記者】汪祥波

【通訊員】陳芃辰

【作者】 汪祥波

廣東教育頭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