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網遇“停用風波”:中科院訂購仍在推進 市場監管總局正核實其是否壟斷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峰

教授下載下傳自己的論文都要收費、查重費昂貴、續訂費用逐年上漲。近年來備受公衆質疑的中國最大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知網(CNKI資料庫),近日因中國科學院傳出的“續訂費用達千萬級、續訂條件苛刻,将停用知網”消息,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4月19日下午,中國知網釋出說明,稱其對中科院的服務未出現停止或中斷的情況,2022年的訂購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4月19日,多位中科院大學圖書館的從業人員向封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知網的使用不會中斷,新一年度的服務簽訂後,中科院師生能通路的知網的資源庫,可能會有調整。“停用抵制”能否讓知網降價?知網連年漲價的底氣來自哪?作為國内現存規模最大、使用最為廣泛的資料庫網站,知網會被反壟斷調查嗎?

“停用”抵制知網後

高校采購價格仍逐年提高

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對于知網資料庫漲價的不滿已有十餘年。公開資訊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至少有包括南京師範大學、金陵科技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的6所高校,先後釋出公告表示暫停使用知網,原因均為知網漲幅過高。

但這些“抵制”從未“有效”阻止知網漲價,最終都以高校恢複使用收場。河南某大學圖書館館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大圖書館‘牽頭抵制’也沒能産生多大反響” 令他深有感觸。曾停用知網的一家高校的圖書館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停用風波”最多是讓知網漲價的幅度降低一些,“一分不讓”是普遍的情況。

從金陵科技學院的公開招标檔案中,可以看到其停用知網又恢複使用後的艱難談判過程。

金陵科技學院2016年-2020年知網資料庫采購價變化。制圖/楊峰

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釋出通知:圖書館與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輪購買協定已商談了3個月,因該公司漲價幅度過高和服務内容縮減而未達成一緻。

2016年,金陵科技學院以38.1936萬元詢價采購知網資源庫,以38.19萬元成交,成交價下降了36元。

2017年,金陵科技學院以32萬元詢價采購知網資源庫,以32萬元成交,采購價下降的原因是隻采購了3個子資料庫,而非整包的資料。

2017年10月,金陵科技學院發起了2018年度知網整包資料庫的競争性談判采購,預算為42萬元,因在采購過程中符合競争要求的供應商不足3家,終止采購活動。

2017年11月,金陵科技學院重新發起2018年度的知網資料庫競争性談判采購項目,預算為42萬元,知網作為單一來源中标,成交價格41.6萬元。

2018年12月,金陵科技學院以25萬元的預算詢價2019年度的知網資料庫,并由詢價采購轉為單一來源采購,以25萬元的價格成交。

2020年,金陵科技學院由詢價轉單一來源采購中國知網資料庫,成交價恢複至54萬元。從2016年到2020年的5年間,金陵科技學院兩次通過拆包子資料庫降低采購價格,但采購價依然上漲了41%,年均漲幅8.2%。

一位曾參與采購知網資源的山西某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單一來源采購是因為知網擁有獨占資源,沒法有其他家來參與競标。單一來源采購不同于其他采購方式,政府規定高校招标時現場還需要三位專家的意見稽核。知網資源的“唯一性”和“無可替代性”是頻繁出現相關的稽核意見中的詞彙。

也因為是單一來源采購,高校在招标時幾乎沒有議價的空間。分拆資源包是知網常用的銷售政策,單個資源包成本效益低、覆寫有限,但有些學校預算确實不夠,砍掉部分資源是降價的唯一方式。記者查詢發現,因高校預算不夠導緻的知網資源采購流标并不少見。

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政府采購網查詢了20所中國高校2021年度和2022年的知網資料庫采購價格。20所大學的采購價中無一降價,四所大學未漲價,平均漲幅3.28%。漲價最多的是北京語言大學,漲幅14.04%。這些高校的其他招标檔案中也顯示了,知網的采購價格均遠遠高于市面上其他的資料庫。

武漢某高校圖書館的從業人員向封面記者表示,據她了解,知網的銷售人員同不同高校間的銷售政策不一,帶來的價格漲幅也不一樣,平均下來都有10%左右,總體上都在逼近各家學校能夠承受的預算極限。“資料庫裡的資料變多了”,是銷售人員漲價時給出的主要理由。

知網遇“停用風波”:中科院訂購仍在推進 市場監管總局正核實其是否壟斷

20所高校2021年至2022年知網資料庫采購價變化。制圖/楊峰

多家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

知網資源的獨占性 讓師生産生依賴

作為國内最大的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知網CNKI工程最早是以實作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标的資訊化建設項目,1999年6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經過20多年的發展,CNKI成為海内外中文學術資源領先的數字圖書館。截至2021年,知網收錄北大版核心期刊1970種,約占北大核心期刊總量的98.99%。在很多高校圖書館館長看來,這就是知網能卡着大家脖子、不斷漲價的底氣。

曾停用知網的一家高校的圖書館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停用風波”最多是讓知網漲價的幅度降低一些,“部分中文核心期刊的資源隻有知網有,涵蓋這些内容的中文學術一站式搜尋在其他資料庫很難實作。尤其是英文文獻閱讀能力較弱的大學生,對知網很依賴。我們沒辦法長期停下去。不能不采購。”

前述山西某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也向記者表示:“知網的中文學術期刊資源是最全的,師生們用習慣了,停止采購會帶來教學和科研的不便。中科院停用知網事件或許是改變知網連年漲價的契機,我們學校2022年已經續訂了,漲了2萬。希望明年的漲幅可以會小一些。”

知網是否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市場監管總局正核實研究

連年的漲價确實為知網帶來了高額的利潤。中國知網項目所屬公司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同方股份财報顯示,僅2020年全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歸母淨利潤1.93億元,毛利率53.93%;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歸母淨利潤1892.70萬元,毛利率為51.30%。

曾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的陝西省政協委員賈申利,2020年在向陝西省政協送出的提案中指出了知網的持續漲價問題,并點出漲價是由壟斷造就。賈申利稱,近年中文數字學術資源壟斷加劇、價格持續上漲,高校經費壓力不斷增大,高校抵制學術資源惡性漲價孤掌難鳴。

賈申利表示,知網從2018年更開始将其使用效果好的期刊從其總庫中拿出單獨銷售,以此達到提高總價格的目的。以陝西某高校為例,同樣的資源2019年花了49萬元,2020年知網報價65萬多元,總價上漲33.6%。

針對賈申利,反映中國知網價格持續上漲問題。陝西省發改委給出的答複是:建議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映中國知網的行為。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也曾就知網是否涉嫌壟斷發聲,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稱,知網讓知識變得越來越貴,根源在于壟斷。他說:“最珍貴的往往是免費的,比如空氣,而知識是現代社會的空氣,知識擷取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2022年3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一司在回複記者網上留言說:“市場監管總局正在核實研究。”2022年4月20日,封面新聞記者緻電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一司了解到,該問題目前不便回應。

“中科院停用知網事件”發生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中科院因不堪近千萬續訂費停用知網,再次将知網抛上火山口。事件原委尚需起底,知網被指借“壟斷”地位漁利卻非新聞。知識無價,收費有據,但一種商業模式屢屢沖撞公共利益,頻頻敲打世道人心,乃至不時打法律擦邊球,确有反思必要。如何平衡商業逐利與公共利益關系,該有個說法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