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科專家化身孕婦群“客服”

産科專家化身孕婦群“客服”
産科專家化身孕婦群“客服”

1. 醫護人員在産科專用隔離病區護理新生兒。通訊員供圖

産科專家化身孕婦群“客服”

2. 醫生顔少娟接聽醫療熱線電話。 受訪者供圖。

産科專家化身孕婦群“客服”

3. 醫生在給孕婦做超聲檢查。通訊員供圖

“哇……哇……”4月13日晚,随着一聲洪亮的啼哭聲,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3号樓10樓産房響起,又一生命誕生。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孕産婦醫療保障工作,省二醫、廣東祈福醫院等從組織保障、應急預案、就醫流程、醫療救治、院感防控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安排,滿足封控管控區孕産婦的正常就醫需求。

專用隔離病區

提供24小時孕産婦救治服務

家住廣州海珠江海街道的譚小姐(化名)懷孕36+4周。近日,譚小姐雙下肢水腫得厲害,伴有頭暈,身處管控區域的一家人都很着急。于是,他們急忙向社群醫院求助。接到求助資訊,社群醫院立即上門檢視,發現孕婦血壓升高,通過省二醫-海珠重點區域醫療保障工作組,緊急聯系上省二醫,通過救護車立刻将孕婦送往該醫院産科。

一接到轉院資訊,省二醫就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期間孕産婦救治應急預案》,孕婦進入醫院後,從指定救治綠道由專人接到産科專用隔離産房,在特殊産房待産。

為做好海珠區孕産婦的醫療保障工作,省二醫設立了重點地區孕産婦收治專用隔離病區,與其他孕産婦完全分開,含病房4間,待産室1間,産房1間,可收治4名孕産婦,現已進一步擴大到8名收治量。防護物資、醫療物資、孕産婦與新生兒的急救裝置、急救藥品等物資一應俱全,確定孕産婦轉運流程和路線合理規範。

“男孩,2600克!”13日下午6點35分,一名男嬰順利來到這個世界,這讓醫護人員長舒了一口氣。

自疫情發生開始管控以來,省二醫産科專用隔離病區提供24小時孕産婦救治服務,随時保證“1+1+2”,即1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2名規培醫師在崗,護理人員4小時一班。

據統計,省二醫産科共收治封管封控區孕産婦26名,其中7名産婦在特殊産房分娩,10名産婦在專用隔離病區住院,16名孕産婦完成産檢、NT篩查等服務,完成20例高危妊娠孕婦的院外電話随訪。

綠色通道

管控區孕婦順利完成早期唐篩

為了幫助封控管控區孕産婦不中斷産檢需求,在醫務部、超聲科等部門的支援和配合下,省二醫3天内建立了《新冠中高風險地區孕婦正常産檢及NT檢查計劃》這條綠色通道,通過與社群醫生緊密聯系,合理安排産檢、孕早期唐氏篩查等重要檢查,全程提供抽血、驗尿、Ⅰ級超聲及預約Ⅱ級、Ⅲ級超聲檢查等一條龍服務。

近日,來自廣州海珠南洲社群的陳女士就通過這條綠色通道成功完成早期唐氏篩查。

記者了解到,陳女士懷孕13周,按照計劃需在13+6周内完成早期唐氏篩查。然而,身處管控區的她就醫不便。于是,她在省二醫-海珠重點區域醫療保障溝通群發出求助,希望早點完成篩查。

收到求助消息後,省二醫立即啟動早期唐氏篩查綠色通道,醫務部立即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具體方案,院感科、超聲科再次落實超聲檢查診室環境,設計規劃醫務人員與就診孕婦的行進路線、防護措施與環境消殺等。

為最大限度減少接觸,管控區孕婦挂号、開單、錄入等均采用無紙化線上操作。就診時間調整為晚上7點後,避開高峰期。孕婦到院後,由專用電梯接送至特定彩超診室,NT篩查與抽血檢查一起完成,再由後勤部門環境消殺專員沿行進路線進行全面消殺。

于是,晚上7點50分,陳女士在社群從業人員的陪同下,乘專用電梯至超聲科指定診室,順利完成了NT彩超檢查,産科護士在她超聲檢查間隙完成了血液采樣。

孕婦課堂

專家實時線上監測孕婦狀況

.

已孕36周的雙胎媽媽李女士本計劃4月20日左右實行剖宮産。4月15日,石壁街屏山一村被劃分為封控區,區域内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措施,定期在廣東祈福醫院産檢的李女士頓時慌了神。但很快,便有祈福醫院産科醫生聯系她,邀請她加入“封控區孕婦咨詢群”,當天晚上她在群裡提出了需求,廣東祈福醫院産科主任隋珍立馬回複:我們會給區衛健委上報你的情況。簡單的一句話,給李女士吃下了“定心丸”。

4月19日下午,在社群醫院的安排下,李女士被順利轉運至指定醫院待産,并于4月20日早上順利剖宮産出一對雙胞胎。

原來,在接到番禺區部分地區被劃分為封控區的通知後,考慮到區域内孕媽們産檢、生産的困境,廣東祈福醫院馬上建立了“封控區孕産婦咨詢群”。醫院婦産中心蔣春林、産科主任隋珍、副主任廖東霞、産房護長盧秀蓮、護長彭紅麗等資深專家在群裡實時監測孕婦的健康情況,提供24小時的微信線上咨詢診療服務。針對特殊時期怎麼做産檢?出現哪些情況應該前往醫院?孕期腿抽筋怎麼辦等問題做詳細解答。即使出門診、查房、手術非常繁忙,專家們還是抽空及時回答孕媽媽們的每一條疑問。

此外,科室還把孕媽課堂“搬到”了線上,《快樂孕期,有備分娩》《預防出生缺陷》等課程,知識點滿滿。

健康守護

一邊沖奶粉一邊接電話下醫囑

在廣州市越秀區礦泉街的管控區内,24小時流轉着兩條守護健康的生命熱線,熱線的一頭是4.5萬居民,另一頭是來自不同醫療機構的10名醫生護士。他們都不在礦泉管控區,臨時被協調安排在背景接聽醫療求助熱線電話,電話24小時提供服務,這10名醫護成了管控區居民的健康守護人。

大塘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韋荷理由于家裡信号差,每次接聽電話熱線時總擔心聽不清居民的所求,家裡的樓梯間總能看到韋醫生上上下下、認真做記錄的身影,在加入團隊期間,樓梯間已成為他第二個家,每次被問到,韋荷理總是淡淡地回一句:“這本身就是我們醫務者的天職,在哪裡工作都一樣,能為防疫工作獻上自己微薄之力,值得。”

同樣來自大塘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顔少娟,在疫情期間要獨自照顧4歲的孩子,自參加電話熱線團隊醫療保障工作以來,每天接聽電話量大,往往都是一邊沖着奶粉、一邊接着電話做着筆錄,下達醫囑。

從4月9日到18日,熱線醫護共接聽了767宗電話求助,即時解決的有476宗,聯系志願者送藥上門的有218宗,病情比較複雜需要上門問診或送定點醫院診療的,轉介到社群值班醫生團隊跟進處理的有291宗。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馮芸清 通訊員 朱健 張佳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