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付費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作者:平安薊州

客廳燈光昏暗,智能手機的熒光照在李健民的臉上。螢幕裡,一名面容姣好的中年女性與他言笑晏晏。

深夜看到這幕,劉軍知道,老丈人又在和交友APP上認識的對象視訊了。白天,老人要接送兩個外孫女上學,包攬一家五口的三餐,現在正是他的私人時間。

“咱能加個微信嗎?這樣聊太費錢了。”反轉來得很突然。眼前的“歲月靜好”突變驚雷:和什麼樣的“對象”視訊要花錢?

“隻有引導視訊才能快速升溫,視訊價格很高。不能給對方任何聯系方式。你要和他談對象嗎?”另一邊,一群自稱推廣員的人招募、“教育訓練”聊天員,設法在奔愛、聊呀、心田等多款交友APP上“搞錢”。推廣員發送的招聘海報宣稱,聊聊天便可輕松日賺數百元。

近年來,各類交友APP不斷湧現,它們号稱同城交友、真人相親,依靠短視訊等高流量平台推送廣告引流、付費聊天的模式喂養出一批企圖借此“割韭菜”的人。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愛認為,中老年人對網際網路資訊真僞辨識能力整體較弱,更容易成為背後灰産的受害者。

貸款交友

在交友平台上,66歲的李健民似乎格外搶手。有人說他性格好,還有人說就喜歡他這樣年紀大的。但老人不知道的是,這些甜言蜜語早被暗中标好了價格。

“視訊5元1分鐘,語音3元1分鐘,文字消息0.2元每條。”李健民回憶,自己是在短視訊平台看到交友廣告,稀裡糊塗下載下傳了軟體。注冊後,不斷有人主動打招呼,言辭暧昧,他回複了幾條,頁面就顯示需要購買虛拟币。

從回複海量的打招呼消息,到成為親密好友後日常語音、視訊,李健民與“對象”們的關系在虛拟币的消耗中一點點升溫。與此同時,充值由19元開始,單筆量并不大,但短短數月已累積近2萬元。

親密止步于現實世界。幾萬元花出去了,李健民從沒成功“奔現”過,連拿到平台以外的聯系方式都很難。有一次,“對象”稱,每收到300元禮物就報3位手機号碼,剩最後幾位時,又變成一個一個報。李健民覺得不對勁,中途放棄了。

他算了算,加一個微信大概要花六七百元。通常加上沒幾天,對方就一改在平台上的熱情,嫌他這不好那不好,然後失聯。幾次三番,李健民懷疑過,但依舊心存僥幸,期待下一個會是真心和他相處的人。

“一上來就叫老公、親愛的,但就是死活不加微信,這正常嗎?”女婿劉軍覺得這是騙局,又不知道如何勸說老人,更怕他為此去借高利貸。

王華的父親王強就走上了這條路。他記得,父親也是通過短視訊平台下載下傳的交友軟體,名字大概是“附近”“密聊”之類,都是付費聊天。

付費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交友APP上的“對象”催促借款、視訊。受訪者供圖

聊天記錄中,與王強往來最密的使用者總是問他什麼時候發工資,催他發視訊。後來,王強表示實在沒錢充值了,對友善讓他想辦法去借。于是,2021年12月,搭進去3萬多元工資後,王強又借下了一萬多元的網貸,至今還在分期還款。

聊天賺錢

清單裡,那些資料上寫着四五十歲、頭像美顔明顯的賬号總是發來“想你了”“能不能看看你”,卻幾乎沒有人主動向李健民發起視訊。

李健民說,2021年初以來,他先後下載下傳過六七款交友軟體,目前用的是一款名為“覓緣”的APP,注冊一個多月以來,充值了近千元。

在覓緣,記者未經實名及真人認證,注冊了一個61歲的男性賬号。登入後,該賬号随即收到大量打招呼的消息,内容暧昧。

女性賬号的畫風則有所不同。記者注冊登入後,頁面彈出的“每日任務”顯示,女使用者可通過視訊、收取禮物、邀請男性使用者首充等方式獲得相應積分。

在背景,使用者可設定“别人發資訊、語音、視訊呼叫你所需花費的金币數”,文字資訊2金币/條,語音30金币/分鐘,視訊50金币/分鐘。

平台客服稱,男女使用者均可自主設定,收益情況可檢視積分明細。記者将狀态設定為收費,收到一條文字消息獲得了200積分。根據平台規則,不考慮優惠活動,1元可充值10金币,19元起充;2萬積分可兌換7元。每周積分達到一定等級,還可獲得額外獎勵。依此計算,付費方發一條文字消息約需0.2元,而收費方可獲得0.07元。

針對聲稱擷取聯系方式或見面需要達到親密等級、贈送大量禮物,由此騙取錢财等行為,《平台聲明》稱,未設定任何消費條件限制發送平台以外的聯系方式,使用者發現違規行為可向客服舉報。

記者實測發現,不少交友軟體采用類似的聊天獎勵機制。一軟體開發商對這類系統成品的報價是39800元,“交友的基本都是這樣玩,付費視訊、禮物收益。”

教育訓練上崗

付費交友的玩法喂養出一個名為“聊天員”的群體。

在百度“聊天員吧”,記者随機聯系到數名招募聊天員的使用者,他們稱自己為推廣員。他們發來的招聘海報對聊天員的描述則是“年滿18周歲,會聊天即可,每天利用空閑時間做聊天,輕松日賺100-300(元)”。

付費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推廣員發送的招募海報。微信截圖

“注意,一定别設定免費的。”新手聊天員交流群裡,推廣員提醒要将聊天設定為收費。

通過推廣員發送的邀請碼,記者下載下傳并注冊了奔愛、聊呀、心田3款交友軟體。各平台的具體規則有所差異,但賺錢邏輯大體相似:靠和使用者文字聊天、語音、視訊、收取禮物等方式獲得收益。

“平台很多,總有一個适合你。厲害的聊天員每天收入三四萬元,不厲害的百八十元。”有推廣員不定期在朋友圈曬“業績”,他宣稱,有新手第一天就收入近千元。

一名自稱從業一年多的推廣員提醒記者,聊天不能涉黃、詐騙。但他發來的“資料”裡卻寫着“輕微低俗、弱色情、擦邊偶爾可行”。不僅如此,這些“資料”還囊括了如何招呼、回複,引導視訊,要禮物,應付對方要微信,甚至分手善後等全步驟話術技巧。

付費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聊天員“教育訓練資料”。文檔截圖

例如,視訊的時候穿着盡量清涼;要不是讓男方覺得你有要見他的意思,如對他說“我去找你玩”;聊天的時候要演戲,用洋蔥和眼藥水逼自己哭......

“盡量不要和同城的人聊,認出你了咋弄?”這名推廣員還建議,可以先注冊一個男性賬号,看看其他女生是怎麼回複的。

公會運作

“某平台已于3月29日淩晨投放資訊流,目前年使用者增長已達10倍(後續優化後還會加量)。”3月29日中午,微信群發來通知,很快有人提出要加入。群裡的推廣員解釋,資訊流是投放在短視訊等平台的推廣流量,也就是廣告。

這些通知是統一入一個公會才能共享的“福利”。據推廣員介紹,公會可以了解為一個團隊、公司,多層代理,上級享受下級的業績提成。他們曬出的業績截圖顯示,最大的團隊有8000多人。

付費交友APP,盯上了中老年人…

推廣員曬“業績”。微信截圖

在推廣員引導下,記者注冊了一個名為“新環球國際”的公會。“新環球國際”規定,女性既可以當聊天員,也能做推廣,男性隻能負責推廣。上級想要招募推廣員,隻需在代理中心選擇“我要推廣”生成一張帶有專屬二維碼的海報,讓其掃碼注冊即可。

對于應聘聊天員的女使用者,上級還要引導她們通過背景生成的二維碼和邀請碼,下載下傳相應交友軟體,奔愛、聊呀均在其中。聊天員注冊認證後,上級将交友軟體上的ID和手機号發給客服,客服回複已綁定,代表入職成功。

推廣員的總業績對應不同等級,等級提升,提成比例随之提高。在“新環球國際”,具體級别劃分和提成比例如何,各交友平台之間有所差異。“新環球國際”客服稱,推廣員最高可拿32%團隊業績傭金。

多名推廣員叮囑,系統批量推送的男使用者打招呼消息一定要回複。

“這可以說是公會的福利,不回複以後就不會給你退了。咱公會跟官方簽約,隻要沖咱公會注冊的,平台就給特殊照顧,點位高、流量好。”一名自稱隸屬“新環球國際”的推廣員在指導記者招募聊天員時如此宣傳,他還說“新環球國際”和“環球國際”是一家公司。

心田、聊呀、奔愛均設有相關防詐騙提示。4月11日,記者分别詢問3個平台客服,是否支援公會入駐。

“超級推廣員團隊的妹子才會有資源,自己玩的普通妹子是沒有任何資源的。”心田客服回複,平台有合作的公會但僅開通定向邀請,申請團隊入駐需添加微信,備注“超級推廣員”。記者添加相應微信後,對方表示“超級推廣員”本人可享受團隊45%的收益,下級代理收益配置設定平台不幹涉,團隊使用者享有系統分發推送男使用者打招呼等資源。

奔愛客服稱不與公會合作,随後有自稱是奔愛商務咨詢的人員撥打記者在該平台綁定的電話,表示奔愛沒有公會,但有“超級推薦人”,并詢問了記者團隊規模、每周流水等資訊。“環球國際總的模式是走量,不太在乎品質。”對方評價。

聊呀客服表示,不和公會合作、不招募聊天員,但想推薦擷取一定流量可以留下聯系方式,有專人聯系。截至4月15日,記者未收到進一步回複。

中老年入圈

“空虛老人對這些一點防禦力都沒有。”王華說,父親平時在外面跑貨運,一兩周才回一趟家。年近六十,智能手機是他主要的消遣工具。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第49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大陸10.32億網民中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達26.8%。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愛認為,網際網路容易滋生謠言、虛假廣告等不良資訊并加速傳播,而中老年人整體辨識網際網路資訊真僞的能力較弱,這使得他們更易成為受害者。

2020年底,甯波鄞州法院審結一起網絡詐騙案。涉案公司通過社交APP篩選,專門以50歲左右的中老年單身男性為目标,安排業務員将自己包裝成中年喪偶女性,再以自己的“女兒”做直播要完成考核任務為由,誘導這些男性去直播間充值打賞,有的業務員甚至一人分飾母女兩角。

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律師邢鑫分析,公會招募女聊天員,用套路吸引使用者充值,并對收益進行分成的,該行為已涉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詐騙公私财物,金額超過3000元的,應以詐騙罪追究公會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女聊天員則構成詐騙罪共犯。

“聊天員虛構事實,例如謊稱刷多少禮物就見面,讓對方信以為真付了錢,在公安機關立案抓人前,沒有退回去的,就可能被定為詐騙。”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如僧表示,“若交友平台在此過程中主動參與或者知情,則根據實際情況判定其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一方面平台應加強實名制稽核,設定醒目的風險提示;另一方面政府、社群、家人多方應一起幫助中老年人提升數字素養,提高防止上當受騙的意識。”靳永愛認為。

李健民說,最近認識了一位投緣的女士,在平台上有克制地付費視訊,兩人約定,等疫情過去之後見面。

(文中李健民、劉軍、王華、王強為化名)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