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作者:未知名男孩

“甲午戰争”和“老佛爺的生日party”。

1894年,北韓出事了,東學黨起義了!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東學黨是一個激進的民間組織,它的立意是對抗西方,是以自号“東學”,其情形極似後來在中國發生的義和團運動這一時期的北韓,國王昏這一時期的北韓,國王昏聩,闵妃弄權,官吏A錢,盜匪猖獗,民窮财盡,路無行人。一片亡國之象!在這種情形下,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應屬正常。

要說東學黨起義也算是個大事,但如果和由此事引發的後續事件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

根據兩國與北韓之間的協定,中日同時出兵平亂。

清軍這邊是李鴻章的部下葉志超和聶士成率領的兩支陸軍,清軍開到北韓牙山後,便按照上次的協定“以後出兵北韓須互相通知”通知日本:大清帝國出兵也。還沒等到日本的回複,清軍就聽到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消息:東學黨那群手無寸鐵的烏合之衆,在得知中日兩國出兵的消息後,自己主動散夥了!

白來了,既然沒事了,那就準備回家吧。清軍是打算撤了,但日本人不這麼想,日本軍隊開到北韓後,一點要走的意思都沒有,于是,袁小四 (提到袁小四,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提到本名,我們應該還是耳熟能詳的他的名字叫袁世凱,字慰庭。袁世凱身材短小,體态臃腫,還是個粗脖子,“高富帥”的三個名額一下子就不及格了兩個。)找到日本人:既然叛亂已平,按照協定,兩國應該馬上撤兵!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北洋軍閥領袖

日本人回複袁小四:現在局勢還不明朗,為了保護大陸國民的利益,暫時不能撤兵,要不你們清軍也留下來吧,一起幫助北韓改革内政……你先回去考慮考慮?之後幾天,日軍仍駐紮重兵在戰略要地,而且不斷增兵。

袁小四是個明白人,一眼就看出來了:經過長達數年的積累,日本已經做好全面戰争的準備。袁小四立刻把日本拒絕退兵的消息還有自己的判斷告訴了李鴻章,還讓李鴻章多派軍隊入朝給日本以威懾。李鴻章将此事彙報給了即将破産的大清集團。董事會就“是打還是和”展開了激烈的讨論。

光緒作為一名熱血青年,見不得小日子過得不錯日本人如此猖獗,他是非常想教訓教訓對方的,畢竟大清在中法之戰中都沒有輸,何況打跟法國比起來貌似差很遠的小日子呢。

可是慈禧老人家今年就要過六十大壽,她可不想讓戰争耽誤她大辦生日慶典。

嚴格說起來,慈禧近幾十年的“大壽”都過得不太爽快。1875年,她四十大壽那年,剛好趕上親兒子同治病得奄奄一息,做娘的當然難過,哪裡有心情過壽。

1885年,她五十大壽那年,中國和法國開戰,又把好心情給攪了。現在是1894年,馬上六十大壽了,總該好好過過了吧,可惜中日很快就要爆發一場決定國運的戰争!

自從她垂簾聽政以來,平定了太平天國、撚軍,收回了新疆,中法戰争算不上輸,洋務運動也辦得有聲有色,史稱“同光中興”,而她慈禧不就是大清王朝的“中興之主”嗎?于是乎,随着1894年的臨近,慈禧老佛爺就開始琢磨着要給自己辦一個體面的六十大壽。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是以,慈禧隻想和議,不想打仗。她以為退一步海闊天空,日本人就不會生事,她也就可以好好籌辦生日Party,可她不知道,日本已經鐵了心要開打。

袁世凱班師回朝

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次“北洋水師之父”李鴻章竟然也站在慈禧這邊。他說:日本此時戰争實力已超過大陸。咱們應該主動從北韓撤軍,通過國際調停,争取時間。如果咱們躲過此戰,大陸便可獲得一個戰略機遇期,在實力充足後再與日本交鋒不遲。

李鴻章居然支援通過國際調停解決北韓危機,他是對自己建立的部隊沒有信心,還是愚忠到唯慈禧之命是從?他沒有信心赢取勝利,與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認為大清帝國會輕易地秒殺小日本的想法完全南轅北轍。

後來才知道李鴻章認為,大清這間破屋,已經風雨飄搖,難以繼續維持。他說:在清朝前三十年的軍事變革中,老佛爺給他出的題目都是命題作文,給予他自由發揮的空間極其有限,他從來沒有實實在在地、放開手腳地辦過事,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掣肘,是以事情也辦得不大靠譜,像海軍就是紙老虎,根本不足以戰勝日本。是以,李鴻章不願意在這種沒有把握的決戰中消耗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實力,他覺得應該再等一等,盡力争取和平的發展環境,把經濟搞起來再說。

當然,由于這番話是李鴻章在戰争結束後說的,不排除有馬後炮的嫌疑。

其實光緒和李鴻章怎麼想都不重要,隻要大清的董事長慈禧不想打仗,那就不能打仗,大清自然也不會派兵。

一心等待朝廷援兵的袁世凱終于失望了。

袁世凱這時的處境很艱難:一方面,東學黨人想暗殺奴役他們的袁世凱;另一方面,北韓的親日派也想殺袁世凱;再一方面,日本人也想趁機搬掉袁世凱這塊攔路石。

在這種危急時刻,袁世凱從小練就的一身武藝還有小心謹慎的防範措施起了作用,他成功地逃過了多次暗殺。

袁世凱明白,繼續在北韓待下去,不但沒有任何意義,而且自己的小命也将不保。于是他開始向朝廷打報告,申請調職歸國工作,理由是頭暈發燒全身痛,要回國養病。這麼見鬼的理由,好在李鴻章給他面子,恩準了。

1894年7月初,袁世凱将北韓這個爛攤子留給了十分講義氣的小老弟唐紹儀,踏上了歸國輪1894年7月初,袁世凱将北韓這個爛攤子留給了十分講義氣的小老弟唐紹儀,踏上了歸國輪船的甲闆,望着船慢慢地往後退離岸邊,袁世凱眼裡有淚花閃過:再見了,我逝去的青春!再見了,我奮鬥了十二年的地方!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此後幾天,日陸軍向駐紮在北韓牙山的葉志超和聶士成發起進攻。寡不敵衆的兩人先後向平壤方向撤退,但葉志超為了升官謊報戰績,譬如“我軍英勇殲滅日軍有生力量多少人……不計一城一地得失,做戰略性撤退”之類的鬼話,讓朝廷對日軍的戰鬥力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日海陸兩軍出擊,進犯清軍,不宣而戰。

慈禧、光緒已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不打也得打。一個星期後,光緒下宣戰诏書,正式對日宣戰!這一年是甲午年,是以這次中日全面對抗又叫甲午中日戰争。

清軍的戰略是:

一、以北洋水師扼守渤海灣口,并掩護陸軍進駐北韓。

二、集結陸軍于平壤,再南下進攻日本陸軍。

一句話,清軍的戰略是水師主防,陸軍主攻。

而日本方面的戰略計劃呢?

小日本的計劃很簡單:首先擊敗北洋水師,取得海戰勝利,奪得制海權,然後由海軍掩護陸軍在渤海灣登陸,最後在直隸平原尋求與清軍主力決戰。

小日本的戰略與清軍相反。他們的戰略核心是海軍制勝。是以,日本海軍一直在海面上搜尋北洋海軍主力,以圖決戰。

9月15日,規模更新的第一戰在平壤打響,日軍兵力占優。

清軍總指揮是謊報軍功升官的葉志超,豐升阿、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各自負責防守平壤城的一個方向,聶士成負責保護清軍退路。而日軍主攻的城西,這個最危險的地方,清軍的指揮是最有本事的左寶貴。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一天後,左寶貴寡不敵衆,英勇戰死,城西被攻破。

聽到日軍入城消息的葉志超,沒有想過調兵增援,更沒有想過親自上戰場阻擊日軍,而是牢記“讓上司先走”的精神,二話不說,跑路!絲毫沒有軍人的職業操守。也是,你能寄什麼希望于一個說謊冒功的人呢?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隻怕豬一樣的隊友!

清軍喪失了寶貴的戰機,失去了統帥指揮和協調的清軍,被日軍大敗,平壤失守。

一個星期後,清軍全部退過鴨綠江,日軍完全控制北韓。平壤失守的第二天,即9月17日,主動尋找戰機的日本海軍終于在黃海大東溝一帶找到了目标:北洋水師。

兩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短兵相接:北洋水師十艘艦船對陣日本海軍十二艘艦船。在這裡要講一個在戰争中表現得最為英勇無畏的人,他叫鄧世昌。但鄧世昌犧牲的那一仗,打得非常勇敢,遠比大多數管帶玩命。

他指揮的“緻遠号”艦身燃起大火,他開足馬力試圖與對方的絕對主力、殺傷力最強的“吉野号”同歸于盡(有史料認為是“浪速号”),争取拉一個墊背的。雖然最後沒有成功,反而己方艦毀人亡,但還是非常英勇悲烈。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盡管像鄧世昌這樣勇于戰鬥、不畏犧牲的北洋将士是大多數,是主流,但仍有不少貪生怕死之人,譬如“濟遠号”管帶方伯謙、“廣甲号”管帶吳敬榮就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臨陣脫逃。方伯謙戰後被斬首,“廣甲号”觸礁自毀,吳敬榮喂了魚。不過“廣甲号”上一個叫黎元洪的普通軍官居然逃得一命,大難不死的他在不久的将來創下了一段傳奇。

五個多小時後,黃海海戰結束。

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傷亡近千,沉五艘船,戰鬥力損失一半。日軍傷亡不到五百,被重創五艘船。

日軍獲勝,獲得黃海的控制權。

水陸兩軍皆敗,李鴻章及時轉變了政策:鑒于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弱點暴露無遺——火力弱、射速慢、航速更慢,艦船保障也沒有日本給力,北洋水師應該以防守為主,相機出海決戰,

兩國陸海兩軍從遼東半島打到山東半島,從旅順打到威海,清軍戰戰皆敗。陸軍方面除聶士成之外,李鴻章起家的淮軍近乎全軍覆沒;北洋水師在威海衛一戰中,悍将劉步蟾戰死,主帥丁汝昌自殺,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滅。

這恥辱的一仗,打到來年4月正式結束。

又賣了一次國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李鴻章又代表慈禧、光緒,賣了一次國,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于1895年4月17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簽署的條約,原名《馬關新約》,又稱《中日講和條約》,日本方面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

在馬關,李鴻章經曆了人生當中最屈辱的時光。當他在半個多月後帶着槍傷以及恥辱離開這塊土地時,陷入了長久的孤獨和憤懑之中。李鴻章發誓不再踏上日本國土,以此來表達他的抗議。但是,李鴻章可以是懦夫、可以是壞人、可以是貪官——據梁啟超考證,其家産價值超過一千萬兩白銀,俨然有灰色收入 ,但就不可以是賣國賊。原因後面專門解釋。

條約簽訂後不久,伊藤博文擔心的情況還是發生了。李鴻章回國後,迎接他的自然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來自民間和朝堂的罵聲:殺李鴻章以謝天下!

李鴻章應該是郁悶的,但李鴻章知道:自己不能隻顧着郁悶,應該利用剩下不多的時間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别看日本赢了清朝,其實日本多年的國力儲備也被這一戰消耗得差不多了,現在十分虛弱,根本打不起第二場戰争。是以,日本人隻能同意。但它有條件——你得拿三千萬兩銀子來換。清朝能有什麼選擇?隻能拿錢贖回遼東半島。

遼東半島是要回來了,可憐的台灣沒讓朝廷當回事!

既靠天,也靠地,更要靠自己!能決定命運的隻有自己!台灣軍民自發抵抗,苦戰五月,終究胳膊沒能擰過大腿,還是做了半個世紀的殖民地,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

甲午之戰輸成這樣,此時的紫禁城裡,慈禧依然風雨不改地過起了她的六十大壽,官僚們依然山呼萬歲,歌舞升平。如此的規模、如此的歡慶,令慶典的主要組織者翁同龢很滿意。

清朝不亡,天理何在!

為了舉辦生日party而輸的戰争“甲午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