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釋出丨疫情影響春耕怎麼辦?農資漲價怎麼辦?官方回應農業生産問題

作者:海峽網絡
中國釋出丨疫情影響春耕怎麼辦?農資漲價怎麼辦?官方回應農業生産問題

中國網4月20日訊 國新辦20日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2022年第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作情況,并回答農民增收、生豬産能、“菜籃子”供應等熱點問題。

疫情對春耕影響有限

目前,大陸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87.9%,較冬前提高17.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3.7個百分點,長勢與常年基本持平,奪取夏糧豐收有基礎。春耕備播進展順利。

今年春播糧食意向種植面積9.4億畝,較上年有所增加。截至4月19日,全國已春播糧食面積1.99億畝,完成21.2%,同比快1.3個百分點。南方的早稻栽插過七成,預計面積會增一點;東北的水稻育秧已完成74.2%,快于去年2.4個百分點。

擴種大豆油料落實較好,已啟動實施國家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擴種目标任務落實到省市縣。玉米、大豆“五一”前後将開始大面積播種。

談及疫情對春耕的影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目前疫情點多面廣頻發,春耕生産受到一定影響,但經分析,影響是局部、有限的。

因為此輪疫情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疫情防控總體穩定,農民在大田作業,人員不聚集,風險較小;農資下擺總體正常,目前備春耕已進入尾聲,種子、農藥、化肥下擺的進度已過九成,供應量總體有保障;涉疫的重點地區農業生産秩序正逐漸恢複。

“今年春耕生産開局不錯,防範風險能力很強,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我們有能力把中國人的飯碗端穩、穩牢,端在自己手中。”潘文博說。

但由于一些地方疫情防控“一刀切”,層層加碼,對農民下田、農機上路、農資下擺和外出農民返鄉務農确實造成了不便。農業農村部成立了農資保供專班,設立了熱線電話和微信公衆号,點對點解決農民群衆在春耕生産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因層層加碼、簡單粗暴、工作不力造成春耕生産、農資農機調運和“菜籃子”産品供應嚴重受阻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地方和人員責任。

“目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也是春耕生産最關鍵的時候。務必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農業農村部将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春耕防疫具體辦法,切實打通‘卡點’和‘堵點’。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服務化組織作用,通過全程托管、環節托管、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等方式,幫助小農戶和受疫情影響的農戶把地種下去,確定農時一天不耽誤,確定農田一畝不撂荒,高品質高标準完成春播任務。”潘文博說。

吉林、上海疫情對當地農業生産的影響

吉林是糧食主産省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産量800億斤左右,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吉林是一季作物區,錯過了農時就錯過了一年。吉林的糧食主要有玉米、水稻,還有一些大豆,一般3月、4月份是備耕階段,水稻在4月4-5日左右就開始大面積育秧,5月中旬大面積栽插。玉米在4月中下旬陸續播種,“五一”前後進入播種高峰,大豆比玉米播種要晚一點。

潘文博表示,吉林疫情主要發生在3月份,目前社會面已經清零,生産生活秩序正逐漸恢複。從農時安排和農事活動看,吉林疫情主要影響的是備春耕。

前期因疫情管控,吉林的一些地方車輛限行、封村斷路、農資運銷下擺,農民下田整地、農機上路作業不同程度受阻,還有一些農民滞留在城市無法返鄉,備春耕進度比常年慢。3月底吉林化肥下擺到位率隻有68%左右,比去年同期慢了12.7個百分點。

吉林省堅持防疫和春耕兩不誤、兩手抓,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目前,吉林春耕生産秩序恢複得比預想的要好,滞留外地的農民已返鄉23.1萬人,有一部分人種地時候回鄉。種子下擺已基本到戶了,化肥到戶率97.6%,同比快0.6個百分點。

水稻育秧基本接近尾聲,吉林的水稻1200萬畝左右,大部分是5月中旬開始栽插,育秧期一個月左右,前期耽誤的備耕進度基本搶回來了。大部分地區在推進稭稈離田,有的已經開始搶播玉米了,春耕生産即将進入高峰。

吉林省農業農村部門表示,如果疫情不反複,有信心也有決心確定如期完成今年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産任務和春播任務。

此外,受疫情影響的上海糧食産量19億斤左右。其中有150萬畝左右中稻,大部分是在5月中下旬開始育秧,6月上旬開始插秧,疫情主要影響3萬畝左右的“國慶稻”,即早熟的中稻品種,其育秧可能有點影響,但通過采取調換品種或者不育秧,直接直播也可以彌補。

如何應對農資漲價?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負責人陳萍表示,春耕化肥等農資保供穩價直接關系到糧食生産的穩定。今年春耕期間化肥需求總量約為3980萬噸,化肥供應總量4830萬噸(包括生産、庫存、進口量),化肥供應總量有保障。

目前受國際化肥價格大漲拉動和國内無煙煤、硫磺等原材料成本上漲推動,化肥價格持續高位運作,部分品種供應偏緊,價格漲幅較大。3月份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鉀、複合肥平均出廠價同比分别上漲36.6%、13.7%、83.9%、43%。此外,目前農藥、柴油價格也都明顯高于去年同期。

為做好今年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前期,中央财政下達了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影響,穩定農民種糧收入,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下一步,還将密切關注春耕農資市場形勢,積極推動企業提高産能使用率,充分發揮儲備調節作用,暢通化肥運輸配送通道,加大在重點産糧區、化肥需求旺盛地區的運銷備貨力度,大力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一季度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

一季度,大陸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1個百分點。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和工資水準實作雙增長,外出勞動力總量達到1.78億人、同比增長2.2%,月均工資達到4436元、同比增長5.9%。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分析,一季度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是因為春節前農民工返鄉過節帶回現金,增加了工資性收入;農産品市場價格總體保持穩中有增,增加了家庭經營性收入。但從目前情況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還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散發,農資價格持續上漲等困難。

曾衍德表示,下一步将發展鄉村産業促增收,重點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推進農業與旅遊結合,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加強脫貧地區特色産業發展。促進農民就業穩崗位,促進就近就地就業,引導外出務工就業。

“一季度,外出農民工規模達到1.78億,這個數量在今年疫情情況下還是不錯的,但是增速有所放緩。我們将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民工特别是脫貧勞動力的技能教育訓練力度,強化就業指導服務,發揮好東西部勞務協作,民營企業‘萬企興萬村’等幫扶體系作用,提高農民工外出務工品質,穩定就業,持續增收。”曾衍德說。

此外,目前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超過1100多萬。經測算,一個返鄉創業項目,平均可吸納6到7個農民穩定就業,17個靈活就業。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将繼續推進農村創業拓管道,引導農民持續增收。

三季度生豬養殖有望實作扭虧為盈

2021年大陸生豬生産已恢複到常年水準,受生産慣性增長影響,今年一季度生豬出欄繼續增加,但産能進一步優化。一季度出欄生豬1億9566萬頭,同比增長14.1%。能繁母豬連續9個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調。一季度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是4185萬頭,相當于41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2.1%,處于産能調控的綠色合理區域。

從價格看,一季度生豬價格總體下行。2、3月份養豬陷入了虧損。近期,在清明假期豬肉消費增加和市場調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豬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豬價格結束16周連續下跌态勢趨穩回升。4月19日,主産省生豬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階段低點回升了1.34元。但目前生豬養殖還沒有扭虧為盈,3月份每出欄一頭生豬虧損327元,比2月份多虧了153元。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針對這種情況,農業農村部将加強監測預警,引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産,督促各地穩定支援政策,救助養殖場戶,防止産能過度下滑。現在養豬企業和屠宰加工企業遇到了暫時的經營困難,資金鍊較緊張,農業農村部等6部門已印發檔案,要求不得随意限貸、斷貸、抽貸。

防好疫病。指導各地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動物疫病“兩疫聯防”,有序推進重大動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繼續抓好非洲豬瘟常态化防控,落實監測排查、清洗消毒等關鍵性防控措施。

暢通堵點。針對部分地區因疫情防控出現飼料、獸藥、畜産品運輸受阻的問題,發揮部省協調機制作用,幫助養殖場戶解決問題,維護正常産銷秩序。

“專家團隊預測,随着新生仔豬數高位回調,飼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種有利因素的不斷積聚,三季度生豬養殖有望實作扭虧為盈,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希望廣大養殖場戶,既要堅定信心,不過度淘汰能繁母豬,又要順勢出欄肥豬,不盲目壓欄。”楊振海說。

如何保障“菜籃子”供應?

陳萍表示,今年春季,大陸菜價回落比常年慢了一些,主要是受不利天氣、成本上漲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疊加的影響。

目前,全國的“菜籃子”産品生産基礎較紮實,總量充足。4月上旬,大陸在田蔬菜面積7400萬畝左右,同比增加近300萬畝,産量約1930萬噸,同比增加100多萬噸。肉蛋奶、魚果蔬供應總量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

由于前一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一些地區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田頭采收難、物流配送不到位等問題,局部地區“菜籃子”産品供給受到了一些影響。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将會同有關部門,合理安排蔬菜熟期品種和上市茬口,推動大中城市發展速生葉菜、芽苗菜,增加市場供給。保障出欄畜禽、出塘水産品正常運銷秩序,暢通種畜禽(苗)、飼料等供應運輸和蜜蜂養殖轉場,引導規模經營主體開展互助合作、互換用工,確定生産及采收。

促進“菜籃子”産品順暢流通。督促各地落實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要求,将糧油、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産品等農産品納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範圍,優先發放全國統一的通行證。對司乘人員通信行程卡綠色帶星号且跨省份進出涉疫地區的農産品運輸車輛,在持有通行證并符合防疫要求的基礎上,不得随意限制通行和擅自勸返。

加強重點地區“菜籃子”産品保供。推動全域封閉地區盡快設立“菜籃子”産品中轉調運站、接駁區或分撥場,采取“換人不換車”“一車一消殺”等方式,解決跨區運輸問題。實行通信行程卡“白名單”管理模式,在嚴格落實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等措施的基礎上,進出全域封閉地區的貨車司乘人員原則上不進行隔離。盡快恢複批發市場、社群菜店等流通節點功能,加強社群配送保障。

做好“菜籃子”産品産銷對接。推動大中城市與主産區建立穩定的産銷合作關系,組織批發市場、商超企業等主體與生産基地直接對接,穩定貨源、順暢産銷。對囤積居奇、哄擡物價、惡意炒作等行為予以堅決打擊。

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發揮“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指揮棒作用,将應對疫情保障供給作為重要考核内容,以考核促保供、暢流通、穩市場,保證“菜籃子”産品充足供應。

(編輯:董小迪)

中國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