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端業務上線,華為嘗試在商用領域找補失去的營收

【大河報·大河财立方】(記者 陳薇 實習生 韓昕辰 文 王琳琳 剪輯)華為消費者業務,4月20日正式更名為華為終端業務。

當天下午華為終端商用辦公新品釋出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表示,更名之後華為終端業務将分為消費産品和商用産品兩大子產品,消費産品繼續聚焦服務大衆消費者,商用産品則專注于服務政府及企業客戶。

與此前公布的2021年财報資料結合,此次更名更像是華為對此前“消費者業務”未來發展的重新定位。

3月28日,華為釋出2021年報時透露,去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28.6%至6368億元。而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消費者業務收入下降。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2434.31億元,同比減少49.6%,營收占比下滑至38.2%,回落為第二大收入來源,而上一次出現這種結構占比在2017年。

對于消費者業務下滑,華為表示根本原因在晶片。當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就表示,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能解決的,“因為手機晶片需要有強算力、低功耗和小體積的要求,我們在獲得性上還有困難。”

而從以個人手機為主的消費者業務到華為終端,可以看作是華為在嘗試解決晶片造成的困境。

商用領域是華為終端業務重點之一,其産品線主要圍繞政府及大企業需求。華為終端此次專門釋出了其商用産品家族,包括筆記本、桌上型電腦、顯示器、平闆、智慧屏、穿戴、列印機等7大系列産品,有意識規避了對晶片依賴的手機類産品。

終端業務上線,華為嘗試在商用領域找補失去的營收

餘承東在釋出會上表示:“過去十年,我們一直面向消費者打造極緻的産品體驗,得到了市場的一緻認可。未來,華為将把精品的體驗從消費級産品上帶到商用領域,基于華為終端商用産品品質、智慧、可靠三大DNA為商業客戶打造更好的産品體驗。”

除了對自家硬體産品品質自信外,華為終端業務的優勢更多的是基于裝置協同、生态融合、雲服務能力以及資料安全。

華為終端業務可以為政府和企業量身打造方案,提供開放能力和系統定制服務,打造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多裝置協同工作、資料無縫流轉、電腦可使用移動App等,實作跨生态應用體驗,滿足各行各業的場景需求,如政企日常/差旅辦公、無紙化會議系統、學校計算機教室教學管理、能源礦工安全作業手表改造等。

其可以通過17項标準定制能力和9大開放能力,滿足政府和各類企業對終端裝置的多元管理需求,可以定制品牌Logo、設定、桌面,還開放了外設能力、SDK,以及行業系統對接能力,滿足商業客戶軟硬體定制化需求。

在終端雲服務層面,華為不僅通過預置應用市場、雲空間、浏覽器、智慧助手、智慧搜尋等應用,帶來智慧辦公體驗,還基于HMS Core Kits基礎能力開放為企業打造出HEM解決方案,實作了端到端智能裝置管控,全場景接入和管理各種智能裝置。

為實作在行業的比較優勢,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華為申請專利數達6952件,2017-2021國際專利申請人排名五年蟬聯第一,2021年申請數達第二名的1.8倍。

終端業務上線,華為嘗試在商用領域找補失去的營收

華為将商用辦公領域定位為“戰略性長期投入”領域,意味着華為将消費者領域創新能力和智慧體驗帶到商用領域,為商業客戶提供更好的設計和工藝、更智慧的體驗、更可靠的品質和服務。從個人端轉型到企業端,這不僅是萬物互聯的需要,也是華為業務的回歸。

責編:王時丹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