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初,南韓散戶在日增十萬新冠的空氣裡忙不疊地做着一件事:搶俄羅斯股票。
這并不奇怪,畢竟打2022年初起南韓人就沒閑着。截至1月19日,有11.38億美元流入元宇宙ETF,其中70%來自南韓散戶。而俄烏沖突爆發後,激動不已的南韓散戶更是展露出成熟市場的全球視野,在2周内對俄羅斯ETF淨買入746億韓元。
在此期間,南韓股民的春季躁動把股票活躍賬戶給怼上新高——合計6000萬戶甚至比南韓人口還多800萬,平均每個投資者擁有4-5個股票賬戶[1]。
随着制裁深入金融領域,紐交所停止了VanEck和MSCI的俄羅斯ETF以及 2倍做多Direxion(RUSL)的交易。當風險越來越大時,南韓交易所也開始保護中小投資者,直接将國人瘋搶的俄羅斯ETF的“打入冷宮”。手癢的南韓散戶們隻能再回頭瘋搶元宇宙 ETF。
在就業寒流,物價飙升、新冠疫情等社會問題驅使下,近兩年南韓年輕人開始脫實向虛:前有12歲少年炒股一年賺43%,後有南韓約兩成網吧關門挖礦,三星員工炒币賺2.3億辭職。更令人咋舌的是,2020年南韓因“股票中毒”相關案件咨詢超過1600件,比2019年增長兩倍,不少年輕人因為“中毒太深”尋醫就診。
南韓天才少年權俊(Kwon Joon)抄底現代、三星
南韓娛樂産業的發達衆所周知,卻不想他們把這種娛樂性也搬上了金融的舞台。如果把“南韓人抄底有多野”寫成連載小說,貫穿前後的主人公,恐怕非 Bill Hwang 莫屬——那個2天内讓投行爆虧100億美金,又把中概股搞了個天翻地覆的基金經理。
也正是Bill Hwang的這次爆倉,讓人們第一次領略了中概股那迷人的危險。
01
一地雞毛之後
Bill Hwang 是一位基督徒,在為數不多的采訪中,3句不離“God”的他直言自己的投資理念是:讓上帝開心[6]!從這裡出發,Bill Hwang從 2 億美元開始,在 9 年内賺了超過 150 億美元。
然後,他在短短 3 天内輸光了。跌落之戲劇,數額之龐大,讓 Bill Hwang 的爆倉一度成為華爾街 7*24 播報的頭條新聞。
Bill Hwang的破産源自于他的一次“風格漂移”。2020年,他掌管的Archegos家族辦公室從原本的FANNG美國藍籌科技股,轉向美國媒體集團ViacomCBS和中概股。在絕對的選股自信下,他暗中和六大投行以5倍杠杆簽下總收益互換 (TRS);然而ViacomCBS帶來的暴跌使這五倍杠杆政策趨于崩壞,引得投行争相抛售,又适逢國内出台各種行業政策,中概股一時之間潰如廬山瀑布。
但風暴席卷之後,這位失意韓裔枭雄的日子,卻并沒有路人想象得那麼落魄。或者說,由于他一直保持着低物欲的生活,AUM對他來說,似乎也真的不過是賬戶裡的數字而已。
爆倉之後,他過着平凡的日子,吃着平常的三明治。相比華爾街高品質男性們紛紛在長島置業不同,Bill Hwang 的家在距離曼哈頓市中心 15 英裡紐澤西郊區。在一片樹木林立的街區裡,擁有售價在數百萬美元的别墅,對一個曾經坐擁數百億美元的基金經理來說,并不算什麼難事。他的座駕是一輛開了七八年的奔馳,後來因為藍牙音響出了問題,轉而支援南韓國貨“現代”。
Bill Hwang在 2008 年以 350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紐澤西 594平米的房子
Bill Hwang 的朋友也沒有全部離他而去。據媒體報道,去年八月一個微熱的夏日清晨裡,一個來自美國某位退休将軍的電話,會向Bill Hwang 提供一些人生建議。他也依然懷抱信仰,常常在手邊放着一本基督教小冊子——“用上帝把自己全副武裝,這樣你就可以表明自己反對魔鬼陰謀的立場。”他生活裡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從此決口不提Archegos的潰敗。
Bill Hwang 至少在表面上維持了生活的歲月靜好,但總有人在一地雞毛後為他負重前行。
Archegos的爆倉,不僅創造Bill Hwang個人的虧損曆史,還讓整個華爾街,回想起曾經被雷曼倒閉清算所支配的恐懼。瑞信55億美金和野村28.5億美金的虧損,讓瑞信一度暴跌11.5%,創下過去一年最大單日跌幅,野村更是暴跌16.3%,創下曆史最大單日跌幅。
當時的瑞信正腹背受敵,前腳才剛剛陷入格林希爾(Greensill Capital)破産追債的泥潭,這家供應鍊金融之王估值從70美元跌到一文不值,投資人30多億美元的損失可能要由瑞信自掏腰包來賠償。本就心情不好的瑞信首席執行官格戈特斯坦撞上Archegos的事件後更加怒不可遏:
“我甚至不知道我們公司對Archegos有200億美金的敞口,我也完全不知道Archegos的存在……公司明顯有人對風控的第一、第二道防線經驗不足……明年我要把高盛的首席風險官挖來做我的直系下屬[2]。”
一臉懵逼的野村(Nomura)和瑞信(Credit Suisse),Forexlive
此後,瑞信的首席風險與合規官、投資銀行業務主管等7人先後引咎辭職;而野村縮減了大宗經濟業務,增強了風控管理,并增加了美國子公司非日籍董事人數。受Bill Hwang的拖累,野村CEO奧田健太郎工資大幅縮水,僅委屈的拿到290萬美元年薪。
而被Bill Hwang拖下水的不隻是投行,更有Archegos的前員工,他們的落魄也溢于言表。
他們面臨的損失,不僅包括強制投入Archegos基金的錢,還有被Bill Hwang拖欠的5億美元獎金。Bill Hwang雖保證會從個人賬戶裡支付員工工資,但根據FT報道,直到事發五個月之後,還有多名前雇員沒收到錢。
為什麼呢?因為排隊拿錢的債權人太多了,重組顧問忙也忙不過來。客戶第一還沒結清,員工就算排第二,也得再往後靠。
“這些錢都沒了,我們處境很困難,想要貼貼。”無能為力的員工隻能打碎的牙往肚子裡咽。在他們看來,不僅自己被炒了,而且不菲的錢财難以追回,而Bill Hwang仍有私人投資和Archegos以外的其他控股,這位罪魁禍首大概還是個億萬富翁[3]。
Archegos在古希臘語言裡是領袖的意思,它在新約中被用來指代耶稣。在Bill Hwang兵敗如山倒之後,他在Archegos的徒弟Jensen Ko 和 Sterling Clay另起山頭,他們将繼續沿用Bill Hwang的高杠杆投資風格。雖然在采訪裡隻字不提與Bill Hwang本人的關聯,他們新基金的辦公地點距離Archegos僅有兩個街區。
而新基金的起名看上去也别出心裁—— Arise N Partners,此中寓意翻譯過來是:複活。
第七大道 888 号,Archegos 辦公室所在的大樓,Bloomberg
02
被嫌棄的一生
實際上,在把華爾街一衆機構拖入泥潭之前,Bill Hwang 也經曆了一段被機構嫌棄的人生。
從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和卡耐基梅隆大學兩大美國前三十的名校拿到大學和碩士學位之後,Bill Hwang在證券公司裡短暫地花了幾年時間勤勤懇懇做銷售,直到被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看重,跳槽去了老虎基金,甚至被授權管理50億美金規模的老虎亞洲投資基金。
然而,就在他成為一隻“老虎幼崽”,逐漸在基金經理事業順風順水的時候,SEC卻給了他當頭一棒:涉嫌利用内幕資訊交易,并從中獲利 1620 萬美元,導緻老虎基金不得不支付 4400 萬美元與美國證監會和解。
說起來,這似乎也是 Bill Hwang和中國股票“結緣”的開始。
原來Bill Hwang在通過賣空三隻中國地區銀行的股票,而後以低于股票市價的價格購買私募股票來回補空頭頭寸的方式進行内幕交易,試圖在港股市場操縱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股價 [8]。此舉也使得老虎亞洲基金能夠向投資者收取更高的管理費,從中賺取了數以千萬美元計的非法利潤。而這也引來了香港監管機構的注意,在多年官司之後,香港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也在2014年下令禁止他在香港交易任何證券 4 年[4]。
這一連串的遭遇,成為他創立Archegos的契機,可也正是充滿投機色彩的交易風格,讓他在十年後又挨了一頓市場毒打。
2017年,Bill Hwang在淨值翻了20倍後,投行大佬們紛紛上門,與這位南韓股神建立聯系,欲在他身上賺取巨額的服務費。各取所需,Bill Hwang也需要借助投行獲得更大的杠杆擷取更暴力的收益。那時,華爾街的一切看起來都是資本家們以利相交的親切模樣。
Archegos通過價差合約(CFD)和總收益互換(TRS)等場外衍生品,向高盛、大摩、德意志銀行、瑞信、UBS和野村建立了巨額的多頭頭寸。這些衍生品頭寸的好處在于可以用較少的保證金獲得5倍甚至以上的杠杆,同時由于不用實際持有這些股票,也不用向美國證監會公布持倉,隐藏自己的交易動向。直到爆倉來臨,美妙的故事走向一地雞毛。
在利益面前,華爾街從來不會念及一絲感情,縱使千億巨鳄也會被無情抛棄,何況帶水(gang)分(gan)的規模。
德意志銀行遭遇的比同其他投行比賽抛售,更麻煩一些。因為過去的親密,他們和Bill Hwang之間“私交”的謠言四起:你們德銀的人,怕不是早就知道Archegos要頂不住這麼大杠杆,是以提前跑路了吧[5]?但事實上,無論Bill Hwang之前如何頻繁與德銀高管來往,亦或是持有德銀2%股份,甚至聘請其前任債務主管Hakan Wohlin為進階顧問,都無法挽回大難臨頭之下憤怒的德意志銀行[7]。
上一秒,我還是你心中“著名的長期價值投資者[7]”,下一秒,就什麼也不是了。Bill Hwang已經永遠上了德銀的黑名單。
Bill Hwang和德意志銀行千絲萬縷關系, FT
《金融時報》也在爆倉之後,毫不留情地評價 Bill Hwang,“就像是Reddit上的短線交易員,在拿到了高盛的信貸之後,就飄了[9] 。”
這相當于把一個職業私募基金經理,評價成股吧上的 T0 網民。不可不謂,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
03
尾聲
在人性貪婪面前,Bill Hwang不是南韓人的特例,南韓人也不是全球股民的特例。Bill Hwang管理資産之多,杠杆倍數之大,又身處牆倒衆人推的華爾街,才使得他成為了轟動世界的那一個。
隻不過,爆倉的一場風暴,對于 Bill Hwang 來說,并沒有那麼天崩地裂。
他仍然可以回到紐澤西過着安逸的生活,也可以守着自己遠高于普通人的資産,通過買入Cathie Wood的種子基金、支援門生的新公司,偶爾去哈德遜河邊吃個飯,遙想重返華爾街的那一天。或許還會慶幸,2021 年的一場中概股爆倉,在 2022 年變成了一次“逃頂”。
相比之下,那些在絕對數量上無法與 Bill Hwang 相提并論的普通散戶們,卻更可能在一場急速破滅的貪婪泡沫裡,被吞噬走新家的首付、子女的學費,又或是養老的本錢。
資本市場最喜歡的故事,總是草根的崛起,亦或是枭雄的落幕。隻不過每一個興緻勃勃沖進市場裡的人們都覺得自己能夠成功,其他人才是代價。此行一路北上抄底俄羅斯、一路蜂擁搶占元宇宙的南韓散戶們,何嘗不是如此?
而在投機的暴富幻覺裡九死一生的,又何止南韓人?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