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1950年12月31日,伴随着振奮的沖鋒号響起,我志願軍一鼓作氣發起了在北韓戰場上的第三次戰役。

那些曾大放厥詞,聲稱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争的美國大兵,已不敢再抱有過多的奢望,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夠安全回到美國。

但是,理想與現實,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1月3日,被給予厚望,讓桀骜不馴的麥克阿瑟視為美國軍隊救星的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竟然下達了放棄漢城的作戰指令。

這是防守在三八線前線的聯合國軍最希望聽到的指令,但是這對于李奇微個人而言,卻是極大的污點。

在他走馬上任北韓之前,美國國内衆多政要就連總統都不贊成派他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員,是美國軍方的實權人物艾森豪威爾擔保才讓他得到了這個重要位置。

如今,在北韓戰場的“首秀”,他卻一照面便直接放棄了南朝新的首都,這帶來的後果甚至會令美國本土都掀起政治波瀾。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這個在當時美軍名将輩出的時代名不見經傳,卻能夠令艾森豪威爾親自作保,讓麥克阿瑟視為“救命稻草”的将領,真的隻是個隻知逃跑的懦夫?如果不是,那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李奇微主動放棄漢城的背後又有着什麼石破天驚的戰略意圖?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李奇微“首秀”:防線潰敗、棄城南逃,留言“緻敬志願軍主帥”

1950年12月底,臨危受命的李奇微抵達北韓,然而一下飛機他便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迎接他的,不是一個個憤憤不平,心中藏着怒火的士兵,而是個個眼神空洞,毫無戰意的“懦夫”。

在抵達北韓後,李奇微在給美國陸軍參謀長的信中,曾這樣描寫當時的聯合國軍:緊張、畏懼、大禍臨門的壓抑氣氛幾乎充斥着每一個角落,在他們的身上,已經沒有了軍人的警覺與果敢,我心裡清楚,這些士兵已經不再對勝利抱有信心。

作為曾在二戰中立下戰功的美軍将領,李奇微明白,當下的美軍最主要的是要挽回軍心,否則一切都将是空談。

為此,他率先由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開始,命人打掃、整理整個司令部,以一個全新的氛圍來迎接接下來的作戰指揮。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随後,他召集了團級以上的幹部,開了一次重整軍心的會議。在會上,李奇微毫不客氣地對着這些軍官大罵:

“看看你們現在這幅模樣,要是讓我們陸軍的老祖宗知道了,非要氣得從棺材裡面爬出來不可。”

會上,他更是當即替換了5個動搖軍心的師長。

在這之後,李奇微為了穩固軍心,更是将兩枚手雷挂在了自己的外套上以表決心。他向士兵們表示,隻有英勇戰鬥才能提前結束這場慘烈的戰争,如果隻是一味地躲閃、後退,隻能增添傷亡。在李奇微的全力整治下,第八集團軍以及其他國家的盟軍軍心有所好轉。

在将軍心扭轉後,李奇微親自驅車前往前線視察,在占據天塹的臨津江布置了兩道防線。為了確定萬無一失,止住聯合國軍的敗退之勢,李奇微指令美軍的機械部隊開往臨津江附近,另外設立了3股部隊作為3道預備防線,以確定當意外出現時能夠随時支援上去。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但是,李奇微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了最大限度地儲存美軍的實力,他将臨津江天塹的第1道防線,交由了南北韓軍駐守。

盡管他在戰前反複向南北韓軍強調他們的責任之重,并親自前往前線進行視察、安撫,但南北韓軍的戰力以及對我志願軍的恐懼是無法抹去的。

當第三次戰役打響後,韓先楚率領39軍直擊臨津江防線。在志願軍悍不畏死的強烈猛攻下,這被李奇微精心布置的防線僅堅持了不到15分鐘。駐守的南北韓軍見到志願軍徑直發起沖鋒,基于以往戰鬥的陰影,很快便放棄了抵抗全面潰逃。

當晚年回憶起那場景時,李奇微仍舊怅然若失:那一日,我接到前線戰報後簡直難以置信,那麼多的将士,竟然潰敗地如此迅速。

然而,當我親眼見到北韓士兵的樣子時确實令人無比沮喪。隻見一輛輛載滿着北韓士兵的卡車,正連綿不絕地往南逃去,根本毫無秩序可言。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第1道防線潰敗的如此迅速,美軍根本來不及反應,第2道防線的聯合國軍也很快被攻破。在雙方截然不同的士氣影響下,聯合國軍兵敗如山倒,李奇微的5道防線近乎成為了擺設。以美第八集團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根本無心應戰,紛紛向南撤逃。

李奇微深知,當時的境況已然無法再直面志願軍的沖擊,當下下令全軍南撤,放棄漢城。在二戰的歐洲戰場,李奇微向來戰無不勝,他自認從未輕視過中國軍隊,但卻仍舊遭遇了大敗。

他終于意識到,此番的對手是個深不可測,并且極具大規模戰争經驗的優秀統帥。在放棄漢城南逃前,他将自己的睡袍留在了漢城的指揮部内,并在其上留下了一句話用來表示自己的敬意:

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總司令官緻敬!

不過,作為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如此輕易地放棄漢城這樣擁有特殊意義的軍事據點顯然是不太符合邏輯的。

而李奇微之是以如此做,是因為他早已想好了對策,他所留給志願軍的睡袍與敬語,除了表示尊敬之外,也有着更深層的含義。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從糧袋中發現重大秘密,放棄漢城隻是戰略誘敵

早在還在美國之時,李奇微看着遠東戰場源源不斷地潰敗戰報,心裡就十分詫異:為何軍事裝備遠遠落後的中國軍隊會戰勝武器如此先進的聯合國軍?

懷着這個疑問,他一到北韓,便下令組建了一個特殊的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不搞武器研究,更不搞生化研究,他們研究的東西隻有從戰場上犧牲的中國軍人身上拿到的物品。槍支、棉鞋、背包等,無論大小他們都不放過。

李奇微雖然沒能在這些東西上查到志願軍久勝不敗的秘訣,但卻發現了一個重大秘密。那就是,每一名中國士兵都随身攜帶着一個狹長的幹糧袋。

要知道,打仗,特别是在北韓戰場那種環境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交戰,最重要的就是後勤補給。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而志願軍因為缺乏機械化的運糧部隊,也沒有美軍那般精良的夥食,是以采用的是個人攜帶些許糧食作為行軍途中所需。李奇微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順水推舟”地放棄了漢城。

作為南北韓的“首都”以及最大的城市,漢城占地面積太大,不适合全面堅守。更何況,漢城也并無天險可用,其之是以重要是因為政治含義深重。

而對于李奇微而言,他是來打仗的,身上的責任是帶領美軍反敗為勝,而非是考慮國際政治。

二來,放棄漢城之後,漢城以南的地域更适合美軍的機動部隊展開。而一旦志願軍追擊南下,綿延的戰線過長,到時志願軍的物資補給不上,就是美軍反攻的時候。

為了這個目的,他還特意留下了寫着對志願軍總司令敬意的睡袍,深層目的就是想讓志願軍以為自己是技不如人而倉皇南撤。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但是可惜,李奇微所精心設計的計劃并未在彭總手裡取得成效,當發現他睡袍留下的字時,彭總便是已經知曉了他的謀劃,立即下令全軍原地休整。

見到彭總和志願軍并沒有上當鑽入自己的圈套,李奇微卻也并沒有功敗垂成之感。因為,這也恰恰證明了自己的猜想,中國軍隊的物資補給跟不上。

而根據北韓戰場上前三次大規模戰鬥的情況,李奇微發現我軍大規模進攻的時間基本保持8天左右。

由此,李奇微做出了一個大膽假設:志願軍攜帶的幹糧,不能支撐他們超過一個禮拜的行軍。而精于研究的李奇微,還發現了一個志願軍更為緻命的弱點。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由于美方在空中戰場有着壓倒式的優勢,是以中方軍隊的大規模突襲進攻隻能放在夜晚。因為隻有在黑暗的庇護下,美軍的戰機才無法針對中方軍隊實行精準空襲。

而這一招,更是百試不爽,當時的美軍軍中甚至有“月亮是屬于中國人的”之說,以至于在抗美援朝結束之後,活下來的聯合國軍仍舊對夜色充滿恐懼。

針對于志願軍的兩個緻命弱點,李奇微決定發動一次反攻,在實踐中印證自己的戰略眼光。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第四次戰役:李奇微的戰略攻防有所成效

1951年1月25日,在志願軍以及北韓人民軍并未休整完全時,李奇微以美軍三個軍的兵力以及南北韓16個師另一旅一團,共計23萬餘人,由西向東全線鋪展發動反攻,即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

與以往三次戰役所不同的是,這一次聯合國軍不再被追着屁股跑,反而成了進攻的一方。

面對對面來勢洶洶的美軍,彭總當機立斷,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放棄漢城,将軍隊分為兩部全部撤出到城外。

志願軍副司令韓先楚率領兩個志願軍團以及一個北韓人民軍軍團,東西延展68千米為西線阻擊兵團。東線,則由四野骁将鄧華率領四個志願軍團,兵出橫城。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與西線的韓先楚不同,鄧華所率領的軍隊,主要戰略目的是要伺機而起,在北韓人民軍第2、3、5兵團的配合下進行反擊戰。

彭總深知,聯合國軍雖然裝備精良,但是戰鬥力與戰鬥素養遠不及我志願軍,隻要東線敗績一出,此次反攻必将土崩瓦解。

彭老總的戰術确實高明,李奇微也并沒有想到會進行如此“押寶”般的防禦戰術。不過,這對于李奇微而言并不重要,因為他此次反攻所采取的進攻方式頗為耐人尋味。

他指令美軍,白天借助戰機與坦克的火力壓制,全力向志願軍發動攻擊。而一旦天色将暗,便立即組織兵力乘坐卡車後撤30公裡。

因為志願軍沒有機械化部隊,行軍隻能靠步行,30公裡已經是士兵依靠人力一晚上所能行進的最大公裡數。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而如若志願軍基于美軍的戰術追敵深入,在此種戰略攻防進行一周以後,便可以開展全力反攻,不再實行“白天進攻晚上撤退”的戰略死死咬住志願軍不放拖到其彈盡糧絕的那一刻。

在李奇微這種全新的戰術支撐下,美軍的此次反攻頗具成效。西線的志願軍本就相較于東線少,他們的任務還是嚴厲阻擊,不能像東線一般佯裝避退誘敵深入。

而李奇微的此種攻勢,借助美軍強大的炮火壓制,讓西線的志願軍吃盡了苦頭,損失慘重。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2月11日,由于東線美軍攻勢順暢,超過一個禮拜的時間志願軍都隻退不進,李奇微終于打定主意向橫城方向的志願軍發動總攻。等待了多日,一直在誘敵深入的鄧華終于等來了機會。

下午5時許,美軍第2師和南北韓第8師進入了我軍的包圍圈,隻聽鄧華一聲令下第39、40、42以及66軍齊出展開了殲滅反攻。當看到四周密密麻麻的志願軍時,美軍立即意識到上當,急忙發出求救信号。

而這正中鄧華的下懷,為了此次的戰鬥,他早已指令手下的王牌部隊117師穿插入敵後埋伏,就是為了等待美軍援軍到來後切斷他們的陣型以全部殲滅。

為了東線的反擊,西線的戰友們用生命苦苦支撐了近20天,當援軍趕到後,117師發揮特長在敵軍陣型中來回穿插,将其割裂。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2月13日,橫城反擊戰大獲全勝,此役共殲敵1.2萬餘人,其中美軍數量高達5000餘人,徹底摧毀了李奇微在東線的攻勢。

随後,已經接到“西線吃緊”戰報多日的指揮部,來不及調整部隊,指令鄧華在簡單休息過後于當日夜間便率軍開赴砥平裡,進行“圍魏救趙”迫使西線的美軍回援。然而,由于對敵情的判斷失誤,此次進攻未能取得成效。

14日,由于白天志願軍不占優勢,隻能看着西線美軍抽出一部分兵力回援砥平裡。由于最佳的進攻機會沒有把握住,而志願軍又不想就此放棄,接下來又進行了兩次進攻卻均未取得預期效果,無奈隻能退去。由于東線部隊未能達到預期戰果,西線的第38軍和50軍隻能暫退至漢江北岸。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第四次戰役的第一階段,敵我雙方互有損失,稱不上輸赢。但是,李奇微卻深深地嘗到了自己所采取的戰略方案的甜頭。

此後,李奇微采用此種戰術與我志願軍你來我往,止住了聯合國軍的潰敗頹勢。在第四次戰役結束後,李奇微因為出色的表現,更是接任麥克阿瑟成為了聯合國軍在北韓戰場的總指揮。

李奇微确實是一個極為優秀的指揮官,但是其竭盡所能達到的也隻是抵禦住志願軍的進攻。最終,還是因為無法戰勝志願軍而不得不主動尋求談判。

李奇微落荒而逃,留下睡袍緻敬我軍,才知他從糧袋發現重大秘密

中國人民志願軍,拿着落後的武器、穿着單薄的冬衣、吃着冰凍洋芋,卻以1國戰勝了穿着厚厚的棉衣、吃着烤雞喝着咖啡、擁有絕對制空權和數不盡的坦克大炮的17國聯軍,這才是世界軍事史上永遠也無法複制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