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作者:外交官說事兒
作者:叢山 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法語系,自1985年起先後在中國駐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駐加蓬共和國大使館、駐剛果共和國大使館、駐聯合國日内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駐法國大使館工作。

前言 2011年8月,我在中國駐法國使館常駐時,利用假期,報名參加了一個法國巴黎華人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赴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法國旅行,行程4000多公裡,曆時9天8夜。這是我一路走馬觀花,寫下的日記,記載了一些旅途點滴見聞,現在拿出來,供大家欣賞。

8月20日(星期六)

早上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麥當勞門口集合時,發現此次東歐之旅的導遊竟然是上次去法國南部普羅旺斯時的同一位導遊,故人相見,格外熱鬧。

一路欣賞着法國北部的田園風光,那裡幾乎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可以想像為什麼當年德國入侵法國時是那麼容易,因為根本無險可守。這也是為什麼當年一戰後法國人要修建馬奇諾防線的原因之一吧?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法國北部一望無際的田野

(作者供圖)

下午兩點多車過了法國、德國邊境,由于同是歐盟申根國家,邊境上根本沒人檢查。

全團36人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法國海外省、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以及法國巴黎。大家在車上逐一自我介紹,一下就拉近了距離。

經過600多公裡的長途跋涉,來到了此次東歐之旅的第一站,德國海德堡。這是一個隻有15萬人口的小城市,位于法蘭克福南部約80公裡的地方,是一座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和大學城。著名的海德堡大學成立于1386年,早在16世紀,這裡就成為歐洲科學文化的中心,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在這裡學習工作過。詩人歌德也曾在這裡呆過。

據說這是德國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城市,該市的五分之一人口為學生。美麗的内卡爾河潺潺流淌,穿城而過,與萊茵河在離此西北20公裡的曼海姆交彙。城中的著名景點有:騎士之家、海德堡老城、海德堡古橋、哲學家小路、集市廣場、俾斯麥廣場等。到處是白牆紅瓦的古建築,充滿了迷人的色彩。山崗上,綠樹蔥茏,海德堡古堡隐現其中。漫步在小城中十分惬意。詩人歌德說:“把心遺留在海德堡”。馬克•吐溫說,海德堡是他“到過的最美的地方”。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海德堡古橋

(作者供圖)

二戰時,海德堡幸運地躲過了盟軍的轟炸,傳說是盟軍高層中有海德堡大學的畢業生,城中的建築得以保留。戰後這裡成為駐歐美軍總部的所在地。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橋頭堡

(作者供圖)

在參觀古堡内巨大儲酒的橡木桶時,才想起來早在1993年我第一次通路德國時,就曾經在德國朋友的帶領下來過這裡,故地重遊,别有一番心情。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大橡木酒桶

(作者供圖)

晚上入住在離海德堡21公裡的一家三星酒店,房間很大,但沒有空調,檔次一下就下來了。

8月21日(星期日)

早上8點出發,橫穿德國,奔赴捷克。當通過邊境進入捷克的一瞬間,感覺跨越了一段曆史。捷克原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沿途還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火柴盒式的建築比比皆是。雖然已加入歐盟和申根,但還是欠發達,路兩旁有很多荒地,長滿雜草。

捷克原本是一個工業較發達國家,軍火、汽車制造世界聞名,像我們在影視作品中所熟悉的捷克式機關槍等。後來由于二戰後被蘇聯紅軍解放,加入了華沙條約組織,影響了它的發展。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捷克式輕機槍

今天的第一站是瑪利亞溫泉城,它是捷克著名的溫泉小鎮。遠處可見秀美的峰巒與純歐式的建築互相輝映,市内古老的聖巴托羅謬教堂與舊市政廳盡顯曆史的風華。

這座城市的獨特之處還在于滿大街上噴湧如注的礦泉水。音樂噴泉吸引了各國遊客在那裡伫足,感受音樂噴泉的魅力。你可以品嘗各種口味的礦泉水。據說可以美容治病,世界上很多名人、政要、王室成員都到這裡來療養。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音樂噴泉

(作者供圖)

參觀結束後又乘車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我們入住在老城附近的lbis酒店。飯店旁邊有一家大型超市,趕緊去補充給養。這裡的物價據說是歐洲最便宜了。面包才合0.1歐元一個。而同樣的面包,巴黎要1歐元。裡面竟然還賣中國上海出口的梅林午餐肉罐頭,折合人民币隻要幾塊錢,比國内要便宜很多。

捷克雖然加入了歐盟,但沒有加入歐元區,還使用自己本國的貨币,1歐元可以兌換23.80捷克克郎。

8月22日(星期一)

根據歐洲法律規定,司機最多連續工作時間為6天,必須休息24小時方能重新上崗。每天休息必須夠11小時,每開車2小時要停車休息半小時,這樣就能保證司機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加強安全。每輛大車上都有行車電子記錄磁盤,警察會臨時抽查。如發現違規,将被處以3500歐元以上罰款并被扣分,重則吊銷駕照。我們國内也應該實行這樣的法律,以保證行車安全。今天司機休息,我們在地陪的帶領下,乘有軌電車,開始參觀捷克首都布拉格。

第一個參觀的是布拉格城堡和總統府,門口的衛兵讓人想起《好兵帥克》的形象,正好一個帥氣的衛兵走過來,趕緊抓住合個影。捷克總統府就在布拉格城堡裡,遊客随便在旁邊走過。比我們戒備森嚴的政府機構可有天壤之别。導遊告訴我們那飄揚在總統府屋頂的旗幟告訴大家,總統正在裡面辦公,一旦哪天沒有挂旗,就是告訴大家總統或是出訪或是沒在首都,外出通路或是休假了。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捷克首都——布拉格

布拉格被稱為建築博物館和千塔之都,一眼望去一片紅色和黃色。發源于波希米亞的伏爾塔瓦河穿城而過,到德國時注入易北河。我們乘船遊覽了布拉格兩岸風光,在船上還品嘗了捷克的國菜“酸菜肉”、烤豬肘以及捷克啤酒。由于河裡水位有高有低,我們還兩次經過船閘,升降。下了遊船,我們又參觀了德沃夏克歌劇院、火藥塔、舊城廣場、市政廳和天文鐘。制作于1410年的天文鐘,雖然已有數百年曆史了,但依然走得很準。每到正點鐘聲響起時,大鐘上面的小窗就會打開,耶稣的12信徒依次走出,從未停過。我們專門在那裡等待看到此景。據說當時大鐘建好時,國王派人刺瞎了工程師的雙眼,怕他再給别人修建同樣的鐘表。這樣這座大天文鐘就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了。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制作于1410年的天文鐘

最後乘坐蘇聯人幫助修建的地鐵傳回,與北京地鐵風格相似,不過電梯速度可夠快的。歲數大,腿腳不利落的可要當心。

8月23日(星期二)

離開捷克首都布拉格,前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途中經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說着都不那麼順口的地名。其實以前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國家,1993年又分成兩個國家。據介紹,斯洛伐克是農業為主的國家,宗教信仰與捷克不同,曆史上這兩個國家曾多次分合。就像《三國演義》上說的那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幾天烈日高照,沒有一點遮擋,氣溫高達40度,綠化也不好,還是能看到與西歐國家的差距。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

布拉迪斯拉發延多瑙河兩岸建設,城市建設一看就是火柴盒式的建築。老城的一些雕塑還挺有特色。頂着烈日遊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庫特納霍拉老城區、布拉迪斯拉發城堡、米哈爾門、中心廣場、狗仔隊酒吧都還不錯。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管道修理工雕塑

隻是在布拉迪斯拉發城堡參觀時,被宰了一刀,上一次衛生間要0.8歐元,是此次東歐之旅沿途最貴的衛生間了。相當于人民币差不多6-7塊錢去撒次尿,而導遊說上次來時還不收費。亂收費在很多國家都一樣。

傍晚我們抵達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入住在英雄廣場附近的Ibis酒店。

8月24日(星期三)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此次終于到此一睹它的風采。美麗的多瑙河把城市一分為二,左岸叫布達,右岸叫佩斯,合起來就成了布達佩斯。

著名電影演員陳強當年參觀匈牙利時,靈感突現,給他自己的孩子一個起名叫陳布達,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陳佩斯,還替布達佩斯揚了名。

匈牙利曆史上還與中國有一些淵源。大家都知道匈奴,由于與漢朝戰争失敗,匈奴的一部分與漢族同化,另一部分成了蒙古和北韓人的祖先,另外一支由亞洲一路殺向西方,打到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匈牙利也被占領,匈牙利人的部分祖先就是匈奴。很多匈牙利人都是歐亞混血,不是金發碧眼,而是黑頭發。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的父親就是匈牙利人,母親是猶太人,至于他身上有沒有匈奴血統就不得而知了。

聽1990年就到這裡的地陪樊導介紹,則又是另一個版本。匈牙利人的祖先很多來自中國新疆和甘肅,甘肅的裕固族是他們的遠親,大概有三四百個單詞的發音是一樣的,有些古老的民歌,你唱上半句,他們可以根據音調唱出下半句。目前有68%的人認同這一觀點。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關于布達佩斯的名稱,樊導還講了一個小故事。匈牙利人決定建都時,整個城市是由布達、佩斯還有另外一個小城市合并而成,一開始的名字叫佩斯-布達。但由于皇家貴族都住在布達,而佩斯則住着平民和商人。最後皇權戰勝了平民,隻好把布達放在了前面,佩斯被擠到後面,就這樣一直叫了下來。

我們先參觀了位于布達的城堡山丘,接着又乘船遊覽了多瑙河兩岸的風光。布達皇宮、漁夫堡、瑪提亞教堂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896年是匈牙利建國1000周年,恰逢世博會又在布達佩斯舉行,大興土木,整個城市的規模就是那時奠定的。基本上是模仿法國巴黎呈放射狀建設的街道,非常寬闊,至今仍然在使用。當年的設計至今不過時,真可謂百年大計。唯一有所不同的是,由于多瑙河經常泛濫成災,為了防洪、洩洪,城内修了很多條暗河、洩洪道。英雄廣場建于1896年,廣場上的雕塑反映了1000年前7個部落首領聯合建國,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們手中所持的武器是彎刀,有别于歐洲使用的長刀。後面的四組雕像分别代表了生産、戰争、和平、希望。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漁夫堡

多瑙河岸邊還有一組由60雙大小不一鐵鞋子制作的雕塑,記錄了一段黑暗曆史。上世紀,曾有大約60萬猶太人在匈牙利被殺害,施暴者把他們的屍首抛入多瑙河中,他們的鞋子卻被留下來,拿到黑市上去賣錢。為了讓人們記住這段曆史,警醒世人,匈牙利藝術家鮑烏爾·久洛創作了這組雕塑,以紀念那些被殺害的人。

八千裡路雲和月——東歐之旅日記(上)

多瑙河邊鞋子雕塑

匈牙利是當年東歐國家中比較發達的國家,到了那裡發現街上跑的公共汽車都很破舊,有軌電車很長,據說是世界上最長的。整體水準與西歐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 END —

作者 | 叢山

圖檔 | 叢山、網絡

編輯 | 外交官說事兒 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