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直播間,不是購物,不是讀書,而是運動。
生活在上海的藝人劉畊宏和妻子一起,每周有五天在直播間帶網友跳起燃脂跳操課,成了近期最火爆的直播間。
有人說,“劉畊宏已經是我最大的快樂源泉”,前排的教練精力旺盛,活力滿滿,後面的妻子氣喘籲籲,戴上痛苦面具,運動帶來的放松與快樂,在疫情的焦灼中,顯得尤為難得。

運動,是治愈生活的良藥,不隻是身體,對情緒、心理同樣有效。
“身心關聯”,身體和心理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很多人可能一開始是為了身體健康去運動,而在運動過程中,情緒的轉化、心态的改變,卻成了意外收獲。
在醫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軀體化反應”,一個人本來有情緒問題或者心理障礙,但卻沒有以心理症狀表現出來,而轉換為各種軀體症狀表現出來。
比如抑郁症會伴随典型的身體症狀,頭疼、背疼、失眠、肌肉緊張酸痛等等,一個人得了抑郁症,沒有及時治療,那麼他的精神或情緒症狀一定會影響到他的身體健康。
反之亦然,身體的不适,又會加重抑郁的程度。
前萬科副總裁毛大慶曾被診斷為中度抑郁,一開始,他整晚都睡不着覺,白天渾渾沌沌。接着,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口腔潰瘍、感冒都來了。
醫生給他開了7種抗抑郁的藥,他擔心有後遺症,就在朋友們的督促下開始跑步。
一開始800米、然後1000米、2000米……跑跑走走,他就上瘾了。
後來,他每天都要跑10公裡,5點半起來,跑完才6點多,洗個澡,一天的心情都好極了。
毛大慶說,“跑得越遠,離自己越近,因為你看清楚你自己。
運動的魅力在于享受那種留白,享受頭腦的空白,這是一個極其美妙的生活狀态。”
而哈佛大學泰晤士河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跑步15分鐘或者步行一個小時,可以将患抑郁症的風險降低26%。除了緩解抑郁症狀,研究還表明,堅持鍛煉身體可以防止抑郁症的複發。
《心理健身房》中談到,運動對心理健康至少有十大益處:
一是提高大腦中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水準。
在患有抑郁症、焦慮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群中,這些神經遞質的分泌水準通常比較低,而運動就像是一種能夠提高神經遞質水準,并讓它們正常化的藥物。
二是增加内啡肽。
内啡肽是天然的鎮痛劑,而有氧運動則促進内啡肽分泌,并且釋放到身體中。
三是改善情緒。
疲勞或煩躁時散個步,焦慮時練一下舉重,可以緩解緊張,增加活力,讓我們感到更快樂。
四是緩解并管理壓力,進入深度放松的狀态。
運動有助于我們更有效地保持冷靜和放松,增強我們承受日常煩惱的能力,相應的,運動就降低了抑郁症的發病率。在針對中度抑郁的治療中,運動的效果和通過精神類藥物或心理療法是一樣的。
五是減少焦慮和憂慮。
力量訓練可以緩解身體和心理上的緊張和焦慮,有氧運動有助于減少消極想法。
六是提高思維清晰度和效率,改善認知功能。
運動時,我們的思維會更清晰,學習能力、判斷力、洞察力和記憶力都會随之提升。一些研究甚至表明,運動對大腦的益處會一直延續到中年之後。
七是讓直覺更敏銳,增強創造力和魄力,并提升我們對生活的熱情。
運動能夠增加阿爾法腦電波,這種腦電波與更強的直覺有關,并能帶來更大的創造力。一項研究表明,散步時頭腦風暴的創造力比坐在辦公桌前頭腦風暴的創造力高60%。
八是改善人際關系。
小組鍛煉或雙人鍛煉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連結,同時減少了孤獨感和寂寞感。
對一對夫婦或一個家庭來說,共同運動可以改善和加強家庭關系。
九是提升自尊和對自身形象的滿意度。
運動讓我們對自己的外形、我們到底是誰這兩方面,都能自我感覺良好。
十是增加精神上的連結。
散步、跑步、瑜伽、太極及許多其他類型的運動,都能提高我們的自我覺知能力、活力和連結感。
總的來說,運動是改善心情、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最佳途徑之一。它不僅讓你更健康,還是讓你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的關鍵。
著名的健美運動員李·哈尼說:運動是為了成長,而不是自虐。世界不是一天形成的,我們也不是。設定小目标,然後循序漸進。
根據運動的頻率、強度、時長和類型,《心理健身房》中給出了“FITT”原則。
從頻率上說,建議每周安排3-5天的有氧運動。如果你剛開始一項心理健康鍛煉計劃,一周3天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同時建議加入每周2-3次力量訓練,兩次之間至少休息48小時,讓肌肉恢複。
于強度而言,你的鍛煉強度應該适度超越你的舒适區。
“舒适區”是相對的,對剛開始鍛煉的人來說,在公園走一圈就算适度超越舒适區了。
無論如何,讓自己先動起來,一點點增加強度,逐漸提升自己的力量和耐力,才能獲得越來越多運動的益處。
對于時長,每周3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的鍛煉,是運動專家最為提倡的方式。
重要的是每周鍛煉90分鐘的總時長,而不是每天的鍛煉時長,是以你可以靈活安排鍛煉時間。
關于類型,我們需要知道,運動分為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柔韌性訓練這三種,運動類型多樣化,不僅能讓我們保持對運動的興趣和動力,還能讓肌肉和大腦正常運轉,最大限度地從運動中獲得益處。
經常聽到有人說,“無論做什麼運動,都堅持不下去”,雖然我們明白運動的種種好處,但是能不能養成習慣,還是要靠自己。
沒時間運動的人,更需要在日常生活裡盡量積極活動起來。
比如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先熱身和拉伸;白天隻要找到機會就舒展舒展筋骨;用爬車站的台階、騎自行車等方式來代替走路;晚上一邊追劇一邊做拉伸運動……
最重要的事情是“動起來”,哪怕一次隻有幾分鐘。積少成多,同樣可以有效改善我們的身心狀态。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病痛,而是你早上醒來、起床、做早餐、動起來時,感覺自己的身體棒極了;是你擁有敏銳、清晰、缜密的頭腦,還有快樂的心靈。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别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檔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