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雨食野菜 來品江南一口春

央廣網南京4月20日消息(記者鄭楚豫)谷雨,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民間,谷雨時節往往有“吃春”的習俗。所謂“吃春”也即“吃椿”,尋常百姓對于時令的了解往往表現在餐桌上。人們習慣在谷雨這天食用香椿這道時令野菜,品味正濃春意。

春天的盎然生趣,在眼中也在碗裡。

香椿,被稱作“樹上蔬菜”,又被稱作“春蔬之王”。“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春芽生木體。”谷雨前後正是吃香椿的好時候。“到處有之,嗜者尤衆。”清代的“美食家”袁枚如此形容當時的南京人對香椿的喜愛。

谷雨食野菜 來品江南一口春

香椿正當時(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攝)

說到吃春菜,每個江蘇人都能聊上幾句。南京野菜有“七頭一腦”之說,包括荠菜頭、馬蘭頭、苜蓿頭、豌豆頭、香椿頭、枸杞頭、小蒜頭和菊花腦。

谷雨食野菜 來品江南一口春

南京人的“鄉愁”菊花腦(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攝)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荠菜幾乎是野菜裡最早冒頭的,一陣春風一場春雨,荠菜便如約而至。荠菜餃子、荠菜馄饨、涼拌荠菜、荠菜圓子……青嫩的荠菜,能變幻成各種美味食物。

谷雨食野菜 來品江南一口春

荠菜馄饨(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陸遊曾有詩句“春來荠美忽忘歸”來盛贊荠菜的鮮美。

馬蘭頭,僅從名字上就能領會到其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沒有在春天被摘下,自然生長的馬蘭頭可長至七八十厘米高,是以有“攔馬”之說。民謠唱道:“馬攔頭,攔路生,我為拔之容馬行。”

谷雨食野菜 來品江南一口春

馬蘭頭(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攝)

谷雨食野菜 來品江南一口春

馬蘭頭拌香幹(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馬蘭頭清熱解毒,是野菜中的佳品。在江蘇,人們習慣于将馬蘭頭細細切碎,加麻油和同樣切成小粒的香幹拌食。

長居南京的袁枚在《随園食單》裡,專門辟出“雜素食單”,其中對當地人愛吃的野菜多有收錄。南宋大詩人楊萬裡也曾作《春菜》詩:“秪合南溪嚼菜根,一尊徑醉溪中雲。”

春野菜因其時令性,自古以來便是春日餐桌上的“寵兒”。轉眼又到春好處,趁谷雨,食春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