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作者:考拉不知道咋創作

我們國家流失的人才裡,尹希算得上是最讓人遺憾的一位了。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尹希出生于北京,從小就表現出對實體的濃厚興趣,1996年12歲的尹希就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成為裡面最小的一位學生。

大學畢業後獲得公費留學的機會,2001年赴哈佛大學攻讀實體學博士,并于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

上學期間發表多篇高品質論文引起了校方的注意,哈佛大學甚至打破了博士不得在該校繼續讀博士後的慣例,破格允許尹希留校讀博士後。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那時的他被稱為實體天才,春風得意,甚至于母校聘他為教授,而他也不負衆望奪得多項國際大獎,成為實體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其實類似這樣的天才少年在大陸并不少見,比如此前被人們熱議的“韋神”同樣也是一位年少成名的大神級人物,然而兩人卻有着各自不同的選擇。

面對着外面抛來的橄榄枝,韋神選擇留在國内潛心科研和教書,尹希卻因改了國籍移民美利堅而背負罵名。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年少成名的尹希在學業上猶如開挂一般,估計會讓很多家長羨慕,但其實這也和他的家庭有關,尹希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的進階知識分子,自身的學識修養本就極好,同時也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

可能是遺傳了父母的高智商基因加上優越的家庭背景,尹希自小就展示出了異于常人的天賦,二年級時無意中看到父親桌子上放的《大學微積分》教材,随手拿起來看了看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

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尹希對實體的熱愛從小就有所表現,父母曾經擔心孩子太國小者們多東西會不會太累導緻厭倦,然而事實證明父母的擔心是多餘的。像高等數學、實體這些常人覺得晦澀難懂的知識,尹希一拿起來便停不下來,他如饑似渴地鑽研着,絲毫不覺得困難。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在國外學有所成的尹希,就在人們以為學成後能回國效力的時候,他卻做了一個讓外人感到詫異的決定——加入了美國國籍,還說: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我也不願意回去。

尹希就這樣留在了美國,娶妻生子過上了更為優越的生活。而他的這個決定也讓很多人不了解:雖然我們常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論科研條件我們和美國相比确實存在一定的差距,當然如今我們的條件比建國之初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是以很多人質疑道當年我們條件不好的時候那些實體學大師都願意放棄了原本舒适的生活環境選擇歸國,為什麼尹希不能向他們一樣的?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近些年尹希的研究成果對于推動實體學界弦論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以也獲得了美國的斯隆研究獎,作為對他研究功效的認可和褒獎。

在2015年32歲的尹希正式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正教授,同時他也是哈佛建校至今最年輕的華裔教授。随着近幾年在研究方面的功效越來越突出他的名聲日漸響亮,對于他當初為什麼不回國而是留在美國,還加入美國國籍等問題再度引發了熱議,而這位實體天才始終沒有回應過。

當然這些年來尹希也并非是一去不複返,2013年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體學院邀請尹希開始為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主講《超弦微擾理論》暑期課程,他豐富的學識和超前的思維也讓很多學子由衷感到佩服,同時更對于如此年輕就有如此成績的尹希感到欽佩。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在一次國内媒體的某次采訪中尹希才吐露了心聲:自己研究的弦理論是實體學内最前沿的科研範疇,雖然國内的條件遠比當年更好,但美國的科研環境、實驗條件依然領先于國内,為了能更好的研究他才選擇了在大洋彼岸安家。

這個回答無可厚非,同時也值得我們反思,回想一下之前我們屢屢被别人“卡脖子”事件就能夠看出來,很多事情依舊是有“門檻”的,不是我們一廂情願就能夠去決定其走向的。

國内的學術環境和科研環境确實和世界一流國家學府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也并非一廂情願就能解決的。而正是因為這些差距的存在才使得許多人即使有心回國卻無法繼續去做深愛的研究而不得已被迫做出的選擇。

實體天才尹希入美籍事件: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也要留下

是以再出現這樣情況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一味地去指責當事人為何不願回來,而是要去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讓我們也站到跟那些一流學府同樣的起跑線,讓那些願意歸來的人才無後顧之憂,這才是我們該做的。

如今我們國家對人才培養和科研的投入也越來越大,相信今後也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有梧桐樹自然會有鳳凰來,而今後也希望越來越多的高精尖人才能夠選擇歸國做研究,當然這是要建立在我們有着優越條件的前提下。

回到開頭很多網友說的那句話:科研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自己家的孩子我們怎麼能不心疼呢?是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在不久的将來中國在世界科研領域必然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