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作者:大足微釋出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提示:"大足微釋出"↑免費訂閱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區紀檢監察幹部既當“監督員”又當“戰鬥員”,分赴各學校、醫院、超市等重點場所開展監督檢查,同時協助鎮街、村(社群)做好“兩碼”查驗、體溫測量、資訊登記等相關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展現紀檢監察人的責任擔當。

龔雪怡:隔離期間仍不忘工作

龔雪怡,寶興鎮紀委副書記,也是兩個幼兒的媽媽,這幾天面對孩子們一次次的詢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她總是微笑的說"媽媽在和叔叔阿姨打新冠怪獸,勝利了就回來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和同僚們一起投身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中,緊盯聯防聯控、防疫物資保障、村(居)民生活物資保障、卡點人員履職情況等重點工作開展監督檢查,協助全員核酸采樣點現場工作,向群衆宣傳防疫注意事項等,直到收到通知需要被集中隔離那一刻,她都還在忙着打包配送後勤物資。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龔雪怡正在集中隔離點記錄監察監督員負責的工作及需要協調解決的事情。

隔離後,龔雪怡第一時間梳理并完成因抗疫而延後的相關工作,時刻關注着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每當看到微信群、釘釘群不斷閃爍的資訊,想到依然忙碌在一線的同僚們,她心裡總是期盼着能早日結束隔離,與同僚們再次并肩作戰。每天,她都會通過電話了解村(社群)監察監督員工作開展情況,積極協調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困難,配合他們統計核酸檢測資料、對接物資需求等。

作為虎形村的駐村幹部,龔雪怡每天都會密切關注虎形村工作群的動态消息,當發現因連日陰雨天氣、3組有群衆面臨岩石崩塌的危險後,她第一時間跟村幹部核實情況,及時與鎮規建辦聯系,并督促虎形村監察監督員協助鎮村幹部幫助受威脅群衆及時撤離危險點,全力保障群衆的生命安全。

宋祿莉:舍小家顧大家的“紀檢玫瑰”

宋祿莉,棠香街道 “90”後紀工委委員,丈夫在市外工作,家中有年邁的父母和一雙年幼的兒女。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參加封控區觀棠曉月小區的各項防疫工作。穿上白色“戰袍”,她就在封控區裡“奔跑”了起來。

宋祿莉時常沖鋒在一線,既“督”又“戰”。為了組織封控區群衆積極配合各項管控措施,她始終堅守在崗,對小區的消殺、物資配置設定、核酸檢測、醫療廢物轉運等防疫措施落實情況跟進監督。她不僅要開展監督工作,還要跟随從業人員一起入戶排查。每天早上6點,她都要挨家挨戶為居家觀察的群衆測量體溫,了解并解決群衆生活上的困難。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宋祿莉正在觀棠曉月物業辦公室統計當天的摸排資料。

4月18日早上入戶時,宋祿莉了解到一位寶媽家中的奶粉和尿不濕用完了。同樣身為一名媽媽,宋祿莉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第一時間聯系兩名志願者到附近的母嬰店采購了相關物資,随後将采購物資和一包口罩、一瓶消毒液和一份心理疏導手冊等“暖心小禮物”,一并送到這位寶媽手中。該寶媽接過宋祿莉送來的物資和“暖心小禮物”,激動得連聲道謝。

連續6天,24小時在崗,每天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家裡還有一雙年幼的子女……這些,都沒能讓宋祿莉打退堂鼓。因為她知道,自己不僅是黨員幹部,更是紀檢幹部,更應該帶頭做好每一項工作。

何強:堅持把群衆當親人

“強哥,等一下和我們一起去大圍村卡點督查。”“強哥,麻煩幫忙查驗一下這一排群衆的‘兩碼’。”“強哥,今天檢測核酸的人很多,麻煩你再聯系幾個黨員志願者過來幫忙。”

大家口中的“強哥”叫何強,龍水鎮紀檢幹事,曾在村裡任職10餘年。從村幹部到紀檢幹部,何強一直堅信,隻要把群衆當親人,就沒有辦不好的事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是如此,何強堅持把每一名群衆當親人,盡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各種難題。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何強攙扶群衆去做核酸檢測

4月18日上午,何強來到幸光老舊小區排查,當走到轉角處的一處房門時,他敲了很久的門都沒有打開。居民小組長說,這裡住的是一名66歲的獨居老人,腿腳有些不便,但耳朵還沒有失聰。聽到這些,何強心裡有種莫名的擔心,趕緊找來鄰居幫忙想辦法開門。

很快,鄰居拿來了老人的備用鑰匙,打開了房門。這時,老人才從廁所裡慢慢地走了出來。看到這裡,何強懸着的心終于落地了,馬上将老人扶上車,親自開車送他去做核酸檢測。檢測完畢,老人一直握着何強的手不放,感慨地說:“還是咱們共産黨的幹部好啊,對老百姓像親人一樣。”

邵地偉:認真幹好每一件小事

“邵主任,你放心,我們聽你的,肯定不會辦酒了。”4月18日,季家鎮東風社群,監察監督員邵地偉聽聞社群居民陳某要“頂風辦酒”的消息後,馬上趕赴他家裡制止了可能引發的疫情防控風險。

邵地偉現年48歲,是一名快遞員,對社群各家各戶都很熟悉,這也為他的監察監督工作創造了便利條件。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站出來,主動請纓前往“疫”線,既當監督員,也當宣傳員、志願者、卡點值守員。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邵地偉正在大内高速季家下道口查驗過往車輛

每天,他都會帶着小喇叭進村入戶“叫賣”:各家各戶請注意,近期嚴禁舉辦各類酒席,嚴禁聚會聚集,出門一定要記到戴口罩……宣傳過程中,但凡看到各項措施做得不到位的,他都會立即提出來,督促對方改正;但凡看到需要幫忙的,他都會積極提供幫助,再苦再累的也不會計較。

自當上卡點值守員後,邵地偉就如同“釘子”一樣,每天“釘”在點上,認真協助民警查驗核實駕駛人員身份資訊、測量體溫、檢視“兩碼”。4天時間,他就登記查驗了過往車輛600餘輛。邵地偉說,疫情防控是大家的責任,作為社群裡的“三員”,特别是監察監督員,更應該履職盡責,認真幹好每一件小事。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疫”線溫暖】大足區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小故事(二)

來源:大足區融媒體中心

最後,小編推薦兩個能讓你

變得更優秀的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