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作者:雨濃的腳印

在比利時這個彈丸小國内,有無數聞名世界的中世紀城市。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布魯日、根特、魯汶和列日(Liege),各個如雷貫耳,各個卓爾不群。它們像搖曳生姿的花朵,在人類第一個千禧年後争相怒放,讓中世紀的天空不再“濃霧鎖清秋”,而是“無邊光景一時新”。可是,看似“一家人”的它們卻被分作了差不多水火不相容的南北兩大陣營。安特衛普、布魯日、根特和魯汶是荷蘭語系的北方佛蘭德派,列日是法語系的南方瓦隆派,首都布魯塞爾因荷蘭語和法語都暢通無阻而成為中間派。為什麼看起來身單力薄的列日可以憑一己之力對抗其它名城的合力呢?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因為“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的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開創了法蘭克帝國,第一次統一了西歐大部分地區,奠定了今天法德意的國家雛形,他的出生地就在列日附近。可以說,列日這塊土地是他先祖的龍興之地,這個先祖即是拯救了歐洲基督教文明,奠定了加洛林王朝基礎的查理·馬特。他是查理曼大帝的祖父,也是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宮相,手握王國實權。作為一個軍事天才,他率軍擊退了越過比利牛斯山脈入侵西歐的阿拉伯人,讓真主的祝禱聲沒有在西歐的上空飄蕩。這一史詩性的勝利不但改變了歐洲的命運,也改變了列日的命運。

在法蘭克人皈依基督教前,比利時的通厄倫(Tongeren)是西歐的基督教中心,後主教受神的招引把基督教中心遷到了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Maastricht)。當馬斯特裡赫特最後一位名為蘭伯特(Lambert)的主教在公元7世紀初因捍衛教會财産免受鄰近領主的吞噬而在列日被謀殺後,基督教中心就轉移到了列日。此時,還是墨洛溫王朝時期,但操控王國的卻是宮相,而宮相恰好是查理·馬特他爹丕平二世。據說丕平二世和情婦有了孩子後,蘭伯特曾斥責他們亵渎婚姻。因為這個故事,蘭伯特被奉為婚姻的守護聖人。是以,主教被誰謀殺,一目了然。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這位聖蘭伯特被謀殺後,他的繼任者把他的遺體從馬斯特裡赫特挪到了當時隻是一個小小定居點的列日,并在他的墳墓上建造了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小教堂,使其成為城市核心,還在附近建立了主教的永久居所。從這時起,列日成為了西歐的基督教中心,也成為了朝聖之地,加洛林王朝的“老巢”算是拉開了興盛的序幕。此教堂之後不斷被擴建,成了列日主教區的核心。

在列日成為西歐基督教中心後,查理·馬特大敗穆斯林,這讓他的名聲威震西方世界,為他兒子建立加洛林王朝時得到教皇的首肯打下了牢固的根基。當查理·馬特的兒子,人稱“矮子丕平”不再想做“垂簾聽政”的宮相時,急于得到法蘭克王國保護的教皇翻越阿爾卑斯山,親自為丕平塗油加冕,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正式登上曆史的舞台。丕平投桃報李,不久幫助教皇抵擋了倫巴第人入侵,并将征服的12座城池獻給了教皇,這一史稱“丕平獻土”的重要性不亞于查理·馬特阻止了穆斯林對西歐的進犯。從此,教權開始跟王權相結合,為之後教權最終高于王權埋下了伏筆。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不過,這個在法蘭克王國曆史上的裡程碑事件卻讓列日受益匪淺。在丕平把法蘭克王國帶入新篇章時,列日教區(The Diocese of Liege)的範圍也不斷擴大,最初的西歐基督教中心通厄倫、歐元誕生地的馬斯特裡赫特和查理曼大帝時帝國文化中心的德國亞琛(Aachen)等都在其内,列日成了遠近聞名的城方。

當查理曼帝國死後,法蘭克帝國被一分為三,最後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後,列日教區管轄的範圍縮小了,但主教們的世俗權利卻在擴大。由于查理·馬特當宮相時實行了把土地和土地的農民分封給有功勞之人的采邑制,而這項制度被他的子孫後代繼承下來,是以列日主教成了采邑主教,官至侯爵(Fürst)。這種世俗權力斷斷續續維持了8個多世紀,讓列日之後不論是在之後的勃艮第公國,還是在西班牙帝國統治下,都保持相對獨立,這種長時間的獨立造就了高傲和頑強的“列日”精神。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列日主教擁有世俗權利的這一年,已經離人類第一個千禧年不遠了,毛紡織業的革命性創新種子正在土壤下等待陽光雨露,準備破土而出。當毛紡織業開始發力時,列日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而搭上了毛紡織業工業發展的快車,一路疾馳,到達了繁榮的彼岸。那麼,列日在哪兒呢?

它在歐洲最大的萊茵河三角洲内。在這個三角洲裡,有關乎低地國家命脈的三條河流,它們分别是萊茵河、斯海爾德河和默茲河。這三條“中流砥柱”在毛紡織業創新後孕育出了沿岸的大批中世紀名城,包括根特、布魯日、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等,列日因位于默茲河岸,進而也跟這些名城一樣,成為紡織業的中心。

與其它名城不同的是,列日不僅有默茲河,還有烏爾特河(Ourthe River)。列日兩河交彙後,在列日形成了天然的航道,這條航道一直通向馬斯特裡赫特,最後入北海。而跟這些名城最不同的是,列日盛産煤炭、鉛和鐵礦等,這讓它自12世紀後,金屬工業就相當發達。自工業革命開始後,列日的冶金業和玻璃業也迅速興起。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默茲河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如果發達的工商業和金屬加工業給列日提供了“自治”的雙重内铠甲,那它的地形則給它提供了一層外铠甲。它南靠阿登高原,這是它的一道天然屏障,曆史上如果想從東部進入巴黎盆地中心,列日是這條通道上的咽喉,是以幾個世紀以來列日的戰略地位都相當重要。這樣的戰略地位讓它有資本與其宗主國讨價還價,但也成為反叛分子的攻擊目标,最先反叛的來自列日内部。作為法蘭克王國的龍興之地,列日跟法蘭西王國是“一奶同胞”,可在英法百年戰争期間,列日主教跟佛蘭德人一起站在了英國一邊,于是列日人擊敗了主教,之後形成了由32個行會共同治理城市的獨特政治體系,這是低地國家最早的民主制度。

在英法百年戰争渾水摸魚的勃艮第公國最後行使了對列日的宗主權,公爵委派自己的姐夫做列日主教。法蘭西國王很不爽,煽動列日人造反,勃艮第公國雖然想奪回列日,但終未獲得成功。這場叛亂被英國小說家寫進了《昆丁·達沃德》(Quentin Durward)這部小說中。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列日跟法國就像一條繩上的螞蚱,這讓它在歐洲30年戰争期間,被西班牙的帝國軍隊圍攻,雖無果,但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中西班牙奪取了這座城市,後割讓給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當“強人”拿破侖異軍突起時,列日終于回到了“故主”的懷抱,可自主權卻被拿破侖“回收”了,列日開始跟比利時的其它古典名城“平起平坐”。不過,當工業革命來臨時,列日因自己的資源禀賦又與其它名城拉開了距離,它成了比利時的第一工業城,它的紡織業和軍火業等都很發達,還是鋼鐵工業中心。大文豪雨果曾說,“列日已經不再是那座聖蘭伯特的祈禱和征戰的城市,它成了買賣軍火、冶金和玻璃制造的中心”。

發達的工業和德軍進攻法國的咽喉戰略地位讓它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不得消停。一戰中德軍由此地進攻法國,列日開始了要塞保衛戰。此要塞是一個要塞環,建在城市以外的幾英裡處。德軍在占領了列日市和默茲河上的橋梁後對這個要塞環連續攻擊了11天,才以傷亡2.5萬人的代價打開了進攻法國的通路。二戰中德軍成功突破了法軍設定在這裡的防線,橫渡默茲河,進入了法國。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當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不得不忍受“胯下之辱”,法國要把德國鋼鐵和煤炭資源等工業和軍事的控制掌握在它的“夥伴”手裡,于是聯合荷比盧與戰敗國德意簽訂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即歐盟前身。雖然其它國家都同意把布魯塞爾定為總部,但比利時的外交部長卻希望把總部放在列日。他說:“我不同意布魯塞爾,否則我的政府明天将被推翻”。這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當時列日已經是比利時的鋼鐵和煤炭工業核心,掌握着國家命脈。在條約簽訂前,列日還發生了轟趕比利時國王下台的大規模騷亂。二戰中比利時第四位國王曾在德軍入侵比利時後,在沒通知聯軍的情況下就下令被圍困部隊投降,這讓聯軍的側翼全部暴露。當戰争結束全民公投是否讓這個國王回歸時,隻有兩省投了反對票,列日是其中一個。在國王傳回王座後,列日随即爆發了叛亂,甚至想獨立,隻坐了2天寶座的國王不得已退位。這就是為什麼比利時堅持列日成為煤鋼共同體總部的原因,列日太強了。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雖然列日陰差陽錯最終沒能成為煤鋼共同體的總部,也沒成為歐盟的中心,還随着歐洲去工業化程序,成了歐洲最著名的鐵鏽地帶城市,但它依然不能小觑。今天的它位于倫敦、布魯塞爾和柏林7條高速鐵路網的正中心,一天内,通過公路運輸,從列日運送的貨物可以覆寫4億以上的歐洲消費者。這樣的地理位置讓阿裡巴巴于2018年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歐洲物流樞紐,每周列日都會迎來五列來自中國的列車。可是,随着俄烏戰争的爆發,随着供應鍊的轉移,随着中國的自我“斷臂”,這種勝景還會存在嗎?但願不是“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我是抱着對列日“不可小觑”的看法開進列日的,可一開進列日,我就覺得我錯了,曾經如天空中的烈日一樣光照比利時的列日不見了。這裡一點兒也沒有第一世界國家的模樣,不僅路面坑坑窪窪的,房屋也是破破爛爛的,我心想,難道我住進了貧民窟不成?在列日,我住的是民宿,民宿隻有兩個房間,另一個房間住着一個很友善的黑人,可我心裡還打着鼓。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列日

民宿離默茲河不遠,我要穿過一座橋才能進入老城。我壯着膽子在街上走了一百多米,沿途都是中東人,我甚至看見了庫爾德人。比利時是不是把中東難民全放在了列日?我心裡充滿了狐疑。我不敢再往前走了,我知道我肯定會在天黑以後回來,是以還是要小心一點兒為妙,于是往回走,開車去了市中心的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 Church)。

隻要去市中心,停車就是我的一大難題。付費機器不是荷蘭語就是法語,對我來說都是天書。在安特衛普就是因為沒人幫忙,我稀裡糊塗刷了信用卡,可是還是出不去停車樓,最後在當地人的援助下才解決了問題。在列日我很幸運,停車的地方正好有兩個會說英文的白人高中生,她們幫我解決了停車問題。之後我才知道,這兩個小白孩在列日是多麼地稀有。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聖保羅大教堂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教堂,跟聖米歇爾教堂一樣,在基督教國家中比比皆是。聖保羅比聖米歇爾還厲害,他被認為是基督之外的第二号人物,《新約聖經》差不多一半都是他寫的。列日這個始建于10世紀的聖保羅大教堂是列日的主教座堂,列日主教的住所也在此地,可它并不是列日所有主教的住所。在法國大革命前,它隻是列日七座大學教堂之一,神職人員屬于列日主教轄區的二級,而一級神職人員在聖蘭伯特大教堂,那裡是列日教區主教的居住地。但此教堂在法國大革命革命期間被當作了馬廄和屠宰場,千年曆史的教堂被毀于一旦。

聖蘭伯特大教堂被毀後,教堂的部分寶藏和聖蘭伯特的骨骸被運送到了聖保羅大教堂,尖塔上的49枚鈴铛就是千年前聖蘭伯特大教堂的原件。這個列日教區的主教堂在幾個世紀中,不斷被洪水、火災和地震摧殘,也是以不斷被重建,現在已由早期的哥特式變成了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相融的風格。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聖保羅大教堂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聖保羅大教堂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聖保羅大教堂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聖保羅大教堂

我去的時候,教堂剛好開放。裡面是線條簡潔且輕盈的哥特風格,紅黑白的大理石及黃色凝灰岩和黃色石灰石讓教堂内部呈現出多樣、和諧的色彩,拱頂裝飾着16世紀的華麗藤蔓,門戶的門楣上刻着“神聖的列日,羅馬教會的女兒”的銘文。與其它教堂不一樣的是,這裡有相對封閉的回廊,回廊由三個走廊組成,彼此相連,并通過兩扇門通向教堂。

離聖保羅教堂不遠,是聖蘭伯特廣場,聖蘭伯特大教堂遺址就在這裡,列日的曆史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中世紀時的這裡是熱鬧的市集,今天的這裡也是列日商業中心,人頭攢動,可是絕大多數都是黑人和中東人,白人寥寥無幾,它是我在荷比盧之旅中最特殊的一個城市。回去我上網一查才知道,列日自1990年後就成了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土耳其和越南移民的家園,這裡還有一個非洲裔比利時社群,怪不得我在列日閑逛的時候發現一整條繁華大街的兩側都是黑人呢,也難怪我在一個加油站的超市裡買到了東方口味的便當呢。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王子主教宮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王子主教宮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王子主教宮

其實黑人和穆斯林也不可怕,隻要他們遵守法律就好。在聖蘭伯特廣場上,有一個宏偉的王子主教宮(The Palace of the Prince Bishops)。公元10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許為了拉攏列日主教,把列日教區變成了采邑主教區,大主教在實施世俗管理職能的同時,也是帝國議會成員之一,于是第一座與防禦工事相結合的宮殿由主教在千禧年左右建成。這位主教也建造了列日的第一道城牆、許多教堂和壯麗的聖蘭伯特大教堂。後這座宮殿被大火燒毀,又重建,最後在列日人反抗勃艮第公國統治,城市被勃艮第人洗劫時遭到嚴重破壞,之後被燒毀。

查理五世時,這裡跟西班牙王室很親密的主教建造了現在的這個宮殿的外觀。介紹上說,宮殿的基本格局在文藝複興時被擴建,帶有法國色彩的新哥特風格。回廊裡都是彰顯着教權神聖的雕像、拱頂、石壁和細塔等,還有鳳梨和向日葵等來自美洲的異域圖案。可惜,今天被用作列日省政府大樓和司法部的這座宮殿關閉。

離開宮殿,我繼續在列日的大街小巷穿梭,經過不起眼的市政廳(Liege City Hall),來到了布埃倫山步道(Montagne de Bueren),沿途看見的各種顔色皮膚的人們,讓我總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回到了美國,幸虧街旁帶有法式特點的房屋時常提醒我。列日真是太奇葩了。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市政廳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布埃倫山步道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布埃倫山步道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布埃倫山步道上的列日

所謂步道,是一個374級的階梯。在荷比盧的自駕中,很多時候我都在一馬平川中穿行,沒有立體感的景色讓我覺得特無聊,開一個多小時就開始腰疼,可我在土耳其連開六、七個小時也沒什麼問題,我好懷念土耳其精彩紛呈的地貌山川。當看到可以登高望遠的步道,我好興奮,一口氣兒爬了上去。站在高處,我可以看見見證着列日輝煌與衰落的默茲河從我眼前緩緩流過,我也可以看見落日的餘晖似乎在拼勁全力穿透遮擋它的雲彩,想給列日披上金輝。可是,還是無能為力,最後慢慢消失。曾經光芒萬丈的列日,是不是跟那落日餘晖一樣,漸漸消失在了比利時耀眼的星河中呢?

我在對列日的遺憾中沿着默茲河走向停車處,停車處附近是加油站。我以為這裡跟比利時其它城市一樣,先加油後付款,結果根本不是。服務員問我加多少,我告訴他加滿。他讓我把信用卡押在他那裡,然後去加油,這是我整個旅途的第一次。列日,你真的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晖脈脈水悠悠”嗎?當我開回民宿,在2021年除夕之夜的睡夢中,聽到窗外此起彼伏的震耳煙花聲,迷迷糊糊覺得綽号為“熱情城市”的列日就像不能随意停歇的列車,匆匆錯過的,何止是窗外如煙花般斑斓的世界。

走進繁花:比利時(7)-列日的餘晖

路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