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豹收銀”開拓生鮮場景,以AI技術切入生鮮稱重收銀服務

文 | 吳詩迪

編輯 | 潘潇雨

生鮮食品是生活剛需之一,據天眼查資料顯示,2020年零售生鮮市場規模達5萬億元。在生鮮電商發展的同時,線下社群生鮮超市、零售水果店等生鮮店家也在遍地開花。

「銀豹收銀」推出的銀豹生鮮稱重就主打這一市場,銀豹收銀是廈門準動網絡旗下的軟體品牌,成立于2011年。專注于實體門店收銀場景的SaaS應用,圍繞收銀+管理+網店+營銷四大方向,銀豹系統已開發SaaS雲平台和銀豹小程式,并支援手機、電腦、平闆三端收銀。此前,銀豹曾獲創新工廠、真格基金及小米順為資本投資。

2018年以來,銀豹科技切入了烘焙、零售、餐飲、寵物、批發等領域,而銀豹生鮮稱重圍繞稱重+收銀的場景,為大型生鮮超市、社群生鮮超市、水果門店、散稱休閑食品、農貿市場、鹵味熟食等細分業态提供數字智能化解決方案。

銀豹生鮮稱重事業部總監皮君向36氪介紹,在以往生鮮消費場景中,稱重收銀的痛點主要是人力與效率的問題。由于生鮮品類多為非标品,是以超市往往使用條碼秤稱重,之後再收銀。

“銀豹收銀”開拓生鮮場景,以AI技術切入生鮮稱重收銀服務

産品示例

傳統條碼秤通常采用較複雜的PLU碼記錄,舉例來看,在一家中型超市中,編碼通常多達兩三百種,就需要稱重員工熟悉商品并記住PLU碼。這也導緻了在人流量大時,顧客所需等待的時間成本過高、流失率較高。同時,對門店管理而言,條碼秤和收銀系統操作繁瑣,也額外加重了員工的教育訓練成本。

基于此,銀豹生鮮稱重推出生鮮AI收銀系統和智能标簽秤系統,通過自主研發的AI圖像識别技術,結合Saas産品特點,提升營運效率。皮君告訴36氪,銀豹會根據店面面積、商品SKU等情況,比對适用标簽秤的型号與數量。在方案落地時,銀豹也會對店面進行評估檢查、商品資料整理、機器調試、軟體設定等操作。

“銀豹生鮮的AI識别均速在0.2s左右,準确率可達99.9%。這一識别算法支援多包裝、多品類識别,包括袋裝、盒裝、網裝等,并且水果、肉類、蔬菜、休閑食品等品類也可以識别。從識品、稱重、計價到結賬,均速在1s左右。”

這一系統的關鍵在于AI算法。據皮君介紹,銀豹自研了整套軟體系統,并搭建了一個AI資料庫。前期,銀豹依托在收銀領域的積累,使銀豹生鮮稱重得以采集和标注大量生鮮品類圖檔,進而形成一個通用圖庫。若某一門店商品圖檔缺失,系統也可進行邊稱重邊采集圖檔的方式訓練識别算法。“現在隻要訓練兩到三次,就能識别出一個圖庫中沒有的商品。”

不過,由于業務場景不同,AI識别的難度也不同。一般來說,水果、蔬菜等生鮮識别難度較小,能形成通用圖庫。而休閑食品識别的難度較大,“堅果、果脯等食品通常是散裝稱重,品牌衆多,外包裝也不相同。是以每個品牌圖檔都需要單獨采集标注,而在落地過程中,為保證識别準确率,系統也需要多次學習映射。”

“銀豹收銀”開拓生鮮場景,以AI技術切入生鮮稱重收銀服務

産品示例

在皮君看來,銀豹生鮮AI的核心優勢主要展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對需求的了解。皮君認為,相較于專門研究AI算法的公司,銀豹收銀基于在收銀場景的積累,對于生鮮商家業務、痛點和需求了解更為透徹。

二是相容性。一方面是指系統可相容,銀豹生鮮AI既可作為融入收銀系統的功能子產品,也可接入其他收銀硬體硬體子產品中,比如帶有AI識别功能的标簽秤和收銀機。據他透露,銀豹生鮮AI産品目前已與市面上主流的硬體廠商達成合作;另一方面是可以對接多個第三方支付平台。

在應用領域,除了基礎的稱重收銀功能外,銀豹生鮮稱重在店鋪管理、會員體系、營銷工具、小程式等闆塊也提供拓展服務。以銀豹提供的外賣小程式模闆為例,包括了接單、配送、預定、直播、團購等常見功能,對于商家來說節省了再搭建或接入其他平台的麻煩。

目前,銀豹生鮮稱重合作客戶有絕味鴨脖、三隻松鼠、快馬鮮生、優農、好利來、西域美農等。

團隊方面,銀豹的研發團隊主要來自AT&T、華為、阿裡巴巴等公司,銀豹AILab負責人李群曾為華為實驗室算法工程師。銀豹生鮮稱重事業部總監皮君已在收銀場景擁有近10年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