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農企互助 塞外養牛村3000農戶過上“牛”日子

作者:北疆新聞網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農企互助 塞外養牛村3000農戶過上“牛”日子

空中俯瞰養殖場(采訪者供圖)

  □北疆新聞網、北疆新聞APP、北疆雲記者 郭慧超

  早上七點,河套平原的第一縷晨曦照進杭錦後旗陝壩鎮的中南渠村,道路平展、柳枝輕拂,整個村莊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整潔靜谧。

  過去,中南渠村家家靠種地為生,零散飼養着幾頭牛羊,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土路;現在,中南渠村幾乎家家飼養有機肉牛,住上了磚瓦房,走上了水泥路,文化廣場與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牛”。這幾年,這座小村莊究竟發生了怎樣的巨變?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農企互助 塞外養牛村3000農戶過上“牛”日子

養殖場内景(資料圖檔) 記者 張楊攝影

  “我今年養了30多頭小牛仔,養到60天左右就能出手了,一頭小牛仔能賺到2000元,收益相當可觀。”養殖戶呂飛一邊娴熟地喂牛一邊對記者說。呂飛家的牛場用紅磚搭建,寬敞整潔,小牛仔被他侍弄得健壯活潑、憨态可掬。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呂飛很是感慨:“以前家裡隻有二十來畝地,一年忙到頭掙的兩三萬元也隻夠溫飽,零散着養上幾頭奶牛還要愁銷路。現在好了,幫旭一牧場養小牛仔都是标準化操作流程,牛奶和飼料人家提供,小牛生了病有專業的獸醫給治病,就連牛糞都有人專門回收做有機肥,自己就出人工和力氣,又省心又能把日子過得富富裕裕!”

  除了養牛,呂飛還将二十畝土地全部承包流轉了出去,每年的租金和糧補就有一萬多元的收入。農閑的時候去牧場打工,一個月工資四五千,一年幹三到四個月,也能收入兩萬多元。“一年的收入加起來有二十來萬呢,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放在以前,哪裡敢想這樣的好事!”講到如今翻天覆地的變化,呂飛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在中南渠村,像呂飛這樣的養殖戶很常見。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農企互助 塞外養牛村3000農戶過上“牛”日子

養殖場内景(資料圖檔) 記者 張楊攝影

  村民口中的“養牛大戶”呂正軍去年養了100多頭有機肉牛,從小牛犢養到10-12月齡,體重達到450公斤時,旭一按時價統一回收,一頭牛純收入可達3000元。“我還種了二百多畝青貯玉米,到了收獲的季節,旭一根據市場價收購,光這一項一年的純收入就有十來萬,比過去翻了十幾倍。”正忙着春耕的呂正軍話不多,但踏實肯幹,總沒有閑着的時候。早上7點開始喂牛,到中午給牛添水添料,晚上7點再喂一次,中間還要忙地裡的活計,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辛苦勞作換來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掙錢哪有不辛苦的,有付出才有回報嘛!當初我養牛遇到了資金困難,都是旭一幫我解決的,企業和政府這麼幫着咱老百姓,咱也不能辜負現在的好政策!”呂正軍憨厚地笑着對記者說。

  村民們口中的“旭一”到底是個什麼機構?

  “旭一牧業創立的初衷,就是帶着鄉親們一起緻富。企業立足為養而種、種養結合,形成‘種植業—飼草料生産—養殖業—屠宰加工—銷售—廢棄物再利用’這樣一個完整的循環農業産業鍊。”内蒙古旭一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加強與養殖戶的利益聯接和促進農民增收緻富方面,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農企互助型模式,帶動周邊農民不斷調整種養結構,開創了農企雙赢的新局面。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農企互助 塞外養牛村3000農戶過上“牛”日子

空中俯瞰養殖場(采訪者供圖)

  目前,旭一牧業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戶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肉牛養殖存欄量達10萬多頭,中南渠村戶均年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同時将周邊農戶安排到企業牧場打工,成為産業勞工,實作了家門口的幫扶就業。

  有機肉牛養殖富了中南渠村,有機牛肉成為帶動杭錦後旗農民闖市場的“金字招牌”。

  随着企業的發展壯大,旭一牧業沒有忘記承擔社會責任,先後資助了40多名貧困學生,向教育、殘疾、大病等方面捐款20多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贈送牛犢,多次慰問貧困群衆及一線環衛職工,累計發放牛肉1000多盒……一系列善舉受到當地群衆的高度贊揚。

  企業傾心幫扶農戶,農戶回饋以勤勞苦幹。在兩雙有力大手的共同托舉下,“牛”事業越做越牛,中南渠村百姓的緻富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