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方美學标準二十四品」不得而得,法外求法是疏野的典型特征

作者:藝術人物之窗

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與率為期。

築室松下,脫帽看詩。但知旦暮,不辨何時。

倘然适意,豈必有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法國文學家左拉曾經寫文支援印象主義的創始者畫家馬奈,贊賞其挑戰學院派的種種法則,堅持藝術家應該自由地去追求内心的審美傾向。這種觀點看似主觀其實卻是有着客觀依據的,因為如果有一天意趣和感性的東西能夠像科學一樣加以量化,那藝術便确實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東方美學标準二十四品」不得而得,法外求法是疏野的典型特征

換個角度來了解,我們之是以将有些意識方面的内容冠之以意趣和感性的名字,正是因為無法對其作出清楚的解釋,如此一來,便隻能是由具體的個人的内心來對其進行評判,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屬于意識層面的主觀思維卻是屬于物質層面的人之存在的第一證明。

世界是真實的,但對于這種真實的把握和證明卻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的主觀思維來實作的。是以世界的絕對真實是由一個個部分的真實構成的,看似屬于個體個性的特點同樣是這種絕對真實的某種特殊的展開形式,也便是一種個性真實。因為個性之中的意趣和感性是不斷變化的,是以便要求對它們進行感覺和表達的心靈是自由的,自由的心靈才能充分把握這種變化的真實,才能更為深刻地認識這個世界。而疏野便代表着一種自由,一種随性。也正是站在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疏野各得洗煉與典雅之一半。

「東方美學标準二十四品」不得而得,法外求法是疏野的典型特征

首先,同樣是化繁為簡,洗煉是從整體的、抽象的人的角度去粗取精,去尋找提煉關于事物本質性的内容。疏野則是從個體的主體的人的角度,去表達自己所感悟到、所認可的真實,由于認識的有限性,是以這種真實往往是感性與理性的綜合體,是一種随意的半成品,但卻為人們進一步深入的認知打下了基礎。

典雅和疏野二者都和法度相關,但是典雅是以法破法,整體上側重于法,疏野則可以看作是以法破法中的側重于破的部分。如果典雅是“賞雨茅屋”,疏野便可以了解成是躺在草廬惬意春睡,晴也由它,雨也由它,後一種狀态反而可能更會得到風流名士的贊賞,典雅是已成法度的動态展現,疏野則往往意味着一種新的法度的出現。

「東方美學标準二十四品」不得而得,法外求法是疏野的典型特征

于是我們發現疏野之不同于洗煉和典雅,其原因正在于疏野的自由屬性。它不像洗煉非要“超心煉冶,絕愛缁磷。”也不像典雅遵循于群體的法度和風尚。不得而得,法外求法是疏野的典型特征。

注:本文根據大愚觀點整理

「東方美學标準」疏野才能創新,為什麼說清初四王的畫是“死畫”

「二十四品新解」 以空為有,以有為空,以簡馭繁,以少該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