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緩解焦慮指南!千萬别忽視自己的心情

作者:華章心理

上海疫情的再次爆發,人們再次進入了緊張狀态。在疫情的蔓延下,似乎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即使在安全地區,也會緊張和激動,反複确認家裡的屯糧夠不夠?出門會不會有風險?

你有沒有發現,伴随着疫情,焦慮也蔓延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工作艱苦,活動範圍受限,生活模式被改變等,都讓我們變得敏感、緊張和激動。

那麼,如何在“疫情時代”調節自己的情緒,掌握自己的生活?本文為你準備了焦慮治愈的4個關鍵要素和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你重獲信心,開啟美好的未來。以下,enjoy:

心理君|有話說

疫情緩解焦慮指南!千萬别忽視自己的心情

作者:謝麗爾·保羅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

一線的管理人員、醫護人員、社群志願者,工作艱苦,連續作戰,身心疲勞;普通人工作、學習、生活的節奏被打亂,活動範圍受限,生活模式被改變;媒體頻頻曝出疫情下的人生百态……

這些都很容易讓我們出現焦慮、緊張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情緒長期存在就會幹擾我們的正常生活,這時候我們需要主動出擊,調節自己的情緒,掌控自己的生活,從心理上做好防疫。

01 對自我内心世界好奇

治愈焦慮的第一個關鍵要素是有意識地将抵抗、拒絕和憎惡轉變為對内心世界的好奇心。

這一轉變非一時之功,需要我們時時調整和提醒自己,隻有這樣才能調校好内心羅盤來指向好奇心這個關鍵。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明白,最初的那些念頭,諸如“如果我不愛他怎麼辦”“我會不會傷害到孩子”“我得了絕症怎麼辦”,都是痛苦和焦慮的預兆,是内在自我敲響的警鐘。

它們存在于内心深處,幽暗、混亂、未知且失控,不斷叫嚣着,呼喚更多的關注。

它們盤踞在一方越積越多,現在是時候将它們清理出去了。

不過如果隻看到表象而未能探究其根源,那麼我們會失去這個療愈的大好時機。相反,如果将其視為警鐘,我們就會對這些需要關注的現象産生好奇。

疫情緩解焦慮指南!千萬别忽視自己的心情

試着練習:通過觀察和命名培養好奇心。

花15~20分鐘将自己的焦慮感和焦慮症狀寫下來。一定要保持好奇之心!提醒自己焦慮不是敵人而是信使,從現在開始探求焦慮想要傳遞的資訊。

擺脫焦慮的第一步是關注它出現的時間和方式。為保持好奇之心,可以多問問自己以下問題:我身體哪裡感覺不舒服?是什麼心理或事件導緻了我過去和現在的焦慮?我第一次感到焦慮時是怎樣的情形?當時家長反應如何?

每當焦慮的想法或感覺出現時,請大聲說出來:“這是焦慮,是侵入式思維。”

也可以寫寫日記。雖然手機記事本的功能也不錯,但手寫效果會更好。

02 用同情心看待焦慮

治愈焦慮的第二個關鍵要素是學會以同情心來看待焦慮。

這意味着放下以往面對消極感受和經曆時的羞恥心,進而無論身處何處都以友善待之。

由于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接受過這樣的資訊:消極感受是“不好的”,應當被忽略、唾棄或是壓制,是以這第二個關鍵要素不太容易實作。需要從多個方面解決如何轉變心态,從拒絕焦慮轉變為接受焦慮。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善待自己的一個簡單的方法—自他交換。

疫情緩解焦慮指南!千萬别忽視自己的心情

試着練習:自他交換法。

想要改變對消極情緒的習慣性排斥,一個有效的方法是佛家所說的自他交換。

這種練習非常簡單,随時随地都可以進行:吸入我們認為“不需要的”,呼出我們想要的,“當你進行自他交換時,隻需吸入和呼出即可,吸入痛苦,然後呼出寬容與放松”。

這種方法的強大之處在于,它可以讓我們不再習慣性地排斥痛苦,隻要多加練習,我們便可以學會接受甚至擁抱任何形式的痛苦和恐懼。

接下來嘗試自他交換法的兩個步驟:吸氣,感閱聽人生之喜怒哀樂;然後呼氣,釋放愛與聯系。

如果你感覺自己是唯一一個生活艱難的人,那麼請沉心靜想。

通過練習,你會感覺世間衆人以一種奇妙而又浪漫的方式彼此聯系。

而當心弦上那張無形之網将我們與痛苦和美好聯系在一起時,我們的内心便會打開,焦慮也将随之削弱、沉寂。

03 每天為自己留出時間與空間

治愈焦慮的第三個關鍵要素是每天留出一定的時間、空間,放慢節奏,靜笃沉思。

當我們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時,我們是無法解密焦慮信号的,因為内心的豐盈自有其發展規律,而無法靠現代工具來填充。

當我們把所有的自由時間都用于來回奔波、工作娛樂、發短信、聊閑天、聽音樂、看電視及刷屏浏覽時,我們便無暇傾聽和呵護自己的内心。

事實上,焦慮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慢下來!慢下來!我要聽聽自己内心的真實想法!我連安靜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了!如果無法遵從内心,那我也就無法知道自己是誰,進而會變得焦慮。”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可我們的内心需要停下腳步。

治愈焦慮的所有的練習都需要放慢節奏。比如,從忙碌中暫停一小會兒,讓自己專注于這一時刻,就像在某個十字路口,深呼吸,然後将注意力放在身體周圍,而不是去看手機或是換音樂。也可以多休息一會兒,比如每天早晚花時間寫寫日志、做做正念冥想,或是靜坐沉思。

擺脫焦慮一定要采取積極行動,比如堅持前面我講到過的練習,又如平心靜氣地什麼也不做,再如遠離手機,然後坐在大樹旁或是躺在草地上安靜地待一會兒。

靜笃冥想期間,好奇心和同情心會陪伴和幫助我們走向療愈之旅。

試着練習:正念冥想舒緩焦慮。

請帶着好奇心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當我坐下來享受這一神聖的時刻,當我不再忙于拍照片、曬照片,而是全身心地感受内心的靜谧,直至聽到内心得到“雨露”的滋養,那将會是什麼情形呢?

當我早上醒來,感受到清晨微微刺亮的陽光而慢慢睜開眼睛,我沒有伸手去翻看手機,而是在夢境像氣泡一樣消失于無形前,懵懵懂懂地流連于夢中的景象,那會是什麼情形呢?

此時此刻,我們終于可以直面自我,在這短暫的靜谧中揭開傷疤。

沒錯,它們是早年被我們深惡痛絕以至于封存、擱置的那些回憶。

但是,隻要敢想敢做,那些曾渴望被書寫的詩行、期待被哼唱的歌曲,以及喜從天降的淚水—所有這些雨露陽光,終将重回我們的懷抱。

疫情緩解焦慮指南!千萬别忽視自己的心情

04 為自己保留一顆感恩心

治愈焦慮的第四個關鍵要素是調校内心羅盤,将指針對準感恩心,因為感恩心能幫助保持好奇心和同情心。

這意味着我們不僅要感謝生活中那些唾手可得的幸福,還要感謝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正如戴維·斯坦德-拉斯特修士(Brother David Steindl-Rast)在其廣播節目《幸福課》(A Grateful Heart)中所說:

“活着,就要感覺我們已得的無數幸福,即使有一天我們牙痛難忍,需要去看牙醫,或已經病入膏肓。”

我們要看到焦慮蘊含的意義。

正是由于不斷的挑戰,我們才得以迅速地學習和成長。

這些挑戰隐藏在每個焦慮情緒或侵入式思維中,在令我們心悸、恐慌的夢魇中,在使我們心力交瘁的輾轉無眠中,它們是蒙塵的瑰寶,一旦被妥善發掘,必将雨過天晴,風和日麗。

我建議大家帶着好奇心、同情心、靜笃心和感恩心來治愈焦慮,因為誰也不知道焦慮之下蘊藏着怎樣的寶藏,侵入式思維中隐藏着怎樣的資訊,而病症之下又潛藏着何等的财富。這些瑰寶因人而異。

試着練習:腹式呼吸法。

深呼吸是最被推崇的練習方法之一。它可以放松緊張神經,進而緩解焦慮情緒。

因為深呼吸時,腹部鼓起,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進而使杏仁核(大腦的情緒反應中樞)安靜下來。隻要五個深呼吸,慢慢鼓腹吸氣,然後收腹吐氣,便能安撫神經系統,使之得到調整,助力自己進入下一個輕松時刻。

每當發現自己有焦慮的預兆時,請一定停下來,并練習以下步驟。

将手置于下腹部肚臍下方(這是自我安撫的表現)。

盡可能努力吸氣,同時将腹部像氣球一樣使勁鼓起(無法深呼吸也沒關系,呼吸短促原本就是焦慮的症狀之一,“深呼吸”這樣的字眼會引發更多的焦慮,是以隻要努力鼓起腹部就好)。

屏住呼吸至少一秒鐘。

慢慢吐氣。

同樣的動作再重複四遍。

腹式呼吸法是現場練習的一個有效方法,它可以随時随地進行。

請記住:隻要多加練習,便能将對焦慮的習慣性反應從恐懼和退縮轉為探索和接受。随着探索的深入,我們能從中受益,最終走向療愈。

克服焦慮沒有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方式,但隻要開始這個内心探索之旅,我們便能發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平靜、強大和冷靜的自我。

我們會發現自己很好,周圍世界有着我們以前從未意識到的美麗和平衡,生活也是以變得有意義起來。

一切的緊張終将松弛下來,你的呼吸會加深,平生第一次,讓我們來認識真正的自己吧。

作者:謝麗爾·保羅

來源:本文摘編自《焦慮的智慧》,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華章管理(ID:hzbook_gl)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系授權。

疫情緩解焦慮指南!千萬别忽視自己的心情

《焦慮的智慧》

疫情緩解焦慮指南!千萬别忽視自己的心情

推薦語:閱讀本書,你會發現:焦慮并不可怕。焦慮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僞裝了的朋友。用全新的視角看待焦慮,你将成為生活中的智者,優雅地駕馭人生。

加入華章心理讀者群

小編會在工作日定時通過好友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