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作者:東方尋史

1944年6月16日,美國南卡羅納州死刑執行室,14歲的黑人少年喬治·斯汀尼被一步步押送到電椅前。

他的臉上挂滿了眼淚,不停地哭着說:“我沒殺她們,我沒殺她們……”

他緊緊地抱着懷中的《聖經》,絕望地乞求上帝:求求您,救救我,我沒有殺人,我是被冤枉的……

白人警察沒有聽他的哭訴,

白人法官沒有聽他的哭訴,

白人行刑官沒有聽他的哭訴,

上帝也沒有聽他的哭訴。

嘴巴被堵死,頭部接通5380伏電壓,喬治就這樣痛苦地死在了14歲的那年夏天,成為了美國史上年齡最小的死刑犯。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喬治的死讓人們拍手稱快,大贊司法公正。然而70年後,一本日記的出現卻揭開了被掩埋的真相,人們這才知道,在驚恐與痛苦中死去的喬治是被冤枉的,真兇另有其人。

那麼,這起案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喬治為何會被冤殺?真兇又是誰?

兩名白人女孩兒被害,14歲黑人少年被認定為兇手

這起令喬治被冤殺的案件發生在1944年3月24日,當時,美國還沒有通過《民權法案》,很多地區都還盛行着“黑白分明”的種族隔離制度。而案發地點——美國南卡羅萊納州阿爾克魯小鎮,便是嚴格奉行種族隔離制度的地區之一。

在這個小鎮上,黑人生活在黑人區,白人生活在白人區,隔着一條鐵軌,呈現出“黑白分明”的分布。

小鎮奉行“白人至上”的統治原則,黑人被嚴格要求隻能待在黑人區裡,不能跨入白人區一步,白人則享受着絕對的自由和權利,想去哪裡便去哪裡。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3月24日案發當天,春暖花開,天朗氣清,兩個活潑可愛的白人小女孩兒,盡情享受着春風與自由,歡呼雀躍地騎着自行車出了家門。

這兩個白人小女孩兒一個11歲,名叫貝蒂·珍·賓尼可,一個8歲,名叫瑪麗·艾瑪·湯瑪氏。她們興緻勃勃地計劃着要去采一種名叫西番蓮的花兒,據說這種花兒花瓣似蓮花,花冠似流蘇,非常漂亮。

貝蒂和瑪麗先是将白人區的草坪轉了個遍兒,卻沒有發現西番蓮的一絲蹤影。于是,她們跨過鐵軌,來到了黑人區。

在這裡,貝蒂和瑪麗碰到了14歲的黑人少年喬治·斯汀尼和他的妹妹。

貝蒂和瑪麗問他們知不知道哪裡有西番蓮,喬治告訴她們,黑人區有塊兒草坪上長着很多很漂亮的花兒,也許那裡有她們要找的西番蓮。

于是,貝蒂和瑪麗騎上自行車,高高興興地離開了。

此時的她們不知道,不過是一次再尋常不過地踏青采花,等待着她們的竟然是殒命的深淵。

此時的喬治也不知道,不過是一次再尋常不過的指路交談,卻讓他背負巨大的冤屈,在痛苦和絕望中離開人世。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貝蒂(左)和瑪麗(右)

3月25日清晨,當地警方接到報案,貝蒂和瑪麗一夜未歸,神秘失蹤。

調查過程中,有目擊者告訴警方,昨天貝蒂和瑪麗騎着自行車跨過鐵軌,去了黑人區。

當失蹤案與膚色、種族聯系到一起時,一切都變得激進和荒唐起來。

兩個白人小孩兒竟然在黑人區出了事兒,當地的警察和白人居民異常憤怒。他們氣勢洶洶地趕到黑人區,用憤恨地眼神掃視着這裡的每一個人,仿佛這裡的每一個黑人,都是萬惡不赦的暴徒,都是導緻貝蒂和瑪麗失蹤的罪魁禍首。

随後,一名牧師在黑人區的一個山溝裡找到了失蹤的貝蒂和瑪麗。

然而,那兩個活潑可愛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如今卻已然變成了兩具冰冷的屍體。

警方檢驗後發現,兩人的頭上都留有被鈍器擊打而造成的傷口。由于擊打力度過大,頭蓋骨都碎成了好幾片。

警方還發現,11歲的貝蒂死前曾經遭受過侵犯。

由于喬治的家就在發現屍體的山溝附近,又有目擊者站出來稱昨天看到了喬治和貝蒂二人交談。于是,警方将喬治列為最大嫌疑人,将他帶到了警局進行審問。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喬治·斯汀尼

正常的審問,應該是以證據為基點,得出嫌疑人是否有罪的結果。然而荒唐的是,針對喬治的審問卻是以他有罪為起點,找證據證明這一點。

當時,白人和黑人本就緊張的關系因為這起命案變得更加劍拔弩張。一聽說兩名白人女孩兒被“低賤”的黑人侵犯殺害,當地的白人群眾不顧真相未定的事實,單方面認定喬治就是兇手。他們怒不可遏地沖到警察局,叫嚣着要親手殺死喬治,要将他活活吊死。

在群眾憤怒情緒的裹挾下,警方急着結案,急着推出一個“兇手”來迎接群眾的怒火。

于是,警方不顧重重疑點,順水推舟地認定喬治就是殺害貝蒂和瑪麗的兇手。

發現屍體的牧師曾向警方指出,發現屍體的地方血迹很少,屍體應該是經過了搬運,那個山溝很可能并非是命案現場。

法醫經過鑒定後也指出,在貝蒂和瑪麗的指甲中,并沒有發現喬治的皮膚組織或者衣物纖維。而且,貝蒂和瑪麗腦後的緻命傷是大力揮動重器造成的,而又瘦又小的喬治,看起來并不具備這樣巨大的力氣。

然而,警方對這些疑點全部置若罔聞,他們從“喬治是兇手”這一結果出發,反推出了一系列的證據。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喬治

有人言之鑿鑿地指證說:“喬治就是個暴力分子,他前幾天才在學校裡劃傷了一名女同學的臉,他的血液裡流淌的都是罪惡。”

還有人說:“喬治三天兩頭跟人打架,這次肯定是想跟貝蒂發生關系遭到反抗,是以才狠心殺死了貝蒂和瑪麗。”

根據這些流言,警方認定喬治具有犯罪心理,符合犯罪條件。

在對喬治家裡進行搜查時,警方發現了一根4.5米的鐵軌道釘。這根被喬治撿來收藏的鐵軌道釘,被警方認定為作案工具。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鐵軌道釘

犯罪動機、作案工具都有了,在經過不到一個小時的審問後,一名名叫紐曼的警察便聲稱自己拿到了喬治的犯罪口供,喬治是兇手的事被廣泛告知于群眾。

但是事實上,從頭到尾喬治都未曾出具書面認罪書,除了被紐曼誘騙“承認了才有東西吃”時無奈口頭承認外,喬治從始至終都堅稱自己是冤枉的,自己沒有殺人。

然而,在種族歧視的觀念下,在社會輿論的推動下,在憤怒情緒的裹挾下,沒有人願意聽喬治的冤屈。

白人群眾不聽,白人警察不聽,白人律師和法官也不聽。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喬治指紋

喬治被送上電椅處決,一本日記揭開冤案真相

喬治成了人們認定的殺人兇手,他的父親被工廠解雇,他的家人遭到驅逐,他被關在離家160裡遠的狹小牢房裡度過了最艱難的一個月。

4月24日,14歲的喬治迎來了公開審判。

14歲,在中國還是一個受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青少年,但是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法律規定中,14歲卻已經是一個成年人。

審判法庭上,無論是法官、陪審員還是喬治父母費盡心思請來的律師,全部都是白人。他們圍着黑黑瘦瘦的喬治,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完成審判,判處了喬治死刑。

為了請到那個全程不舉證、不辯解的白人律師,喬治的父母花光了所有積蓄,欠下了一屁股債。是以,當喬治被判處死刑時,他們再也支付不起高額的上訴費用,隻能痛哭着絕望地放棄上訴。

6月16日,喬治身穿囚服,懷抱聖經,在行刑人員的押解下來到了死刑執行室執行電椅死刑。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喬治(左2)

電椅死刑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一般都是為窮兇極惡的罪犯準備的。而那一天,這個專為成年人設計的電椅卻迎來了一個又瘦又小的14歲少年。

當時喬治身高155,體重40公斤。是以,當他被摁到電椅裡時,行刑人員才發現他甚至夠不到頭頂的頭盔。

喬治的臉上挂滿了驚恐的淚水,他哭着說:我沒殺她們,我沒殺她們。

他死死地抱緊懷中的聖經,乞求上帝的憐憫,聽一聽他的冤屈,讓他離開這個可怕的椅子。

然而,上帝沒有聽到他的乞求。

喬治懷中的《聖經》被行刑人員抽走墊在他屁股下面,讓他的頭部成功夠到了行刑的頭罩。然而,就算碰到了頭罩,臉上的面罩對于喬治來說還是過大。

行刑開始,5380伏電壓剛一接通,面罩便由于過大從喬治臉上滑落,喬治的臉上布滿了驚恐的淚水。行刑人員隻能暫停行刑,重新為喬治戴好面罩。

第二次行刑開始,面罩再一次滑落。這一次,行刑人員沒有再停止供電。4分鐘後,美國史上年齡最小的死刑犯,14歲的黑人少年喬治,在驚恐和痛苦中死去了。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喬治案改編電影劇照

喬治死了,案子結了,憤怒的白人群眾滿意了,他們拍手稱快,大贊司法公正,說喬治活該。

然而事實上,這件疑點重重卻又被認定為“鐵闆釘釘”的案件,也有很多人都持懷疑态度。

受害人的姐姐曾經在接受記者通路時提起,雖然當時社會上大家都普遍認定喬治就是兇手,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她說從喬治被列為嫌疑人時一切都變得非常荒唐,就算要處決喬治,也應該要在證據完善之後。

到了1988年時,美國作家戴維·斯托特寫了一本名叫《卡羅萊納秘辛》的小說,而這本小說就是根據喬治的案件進行改編的。

戴維·斯托特以一個作者的角度統觀整起案件,對案件的種種疑點作出了大膽的猜想和藝術創作。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電影劇照

這本小說一經釋出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轟動,自然而然的,喬治案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回顧與關注。

在對此案詳細了解後,很多人都覺得非常荒唐,他們提出了振聾發聩的幾大疑問:

審問為何秘密進行?

審訊警察是否存在威逼誘騙行為?

審判法庭上為何全部都是白人?

人證、物證都不完善的情況下倉促判決喬治,判罰過程真的合理合法嗎?

面對這種種疑問,當年的警察、法官、陪審員全部裝聾作啞不予回應。

2004年,喬治的家人為喬治案提起上訴,卻沒有得到重視。直到21世紀初,一本日記的發現,終于讓案件的真相水落石出。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有人無意中發現了當地一位居民寫的臨終忏悔日記,這個已經去世的白人居民在日記中詳細地寫下了自己殺害貝蒂和瑪麗并将她們的屍體扔到喬治家附近水溝的全過程。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白人居民的親戚就是當年審判喬治的一員。

日記的發現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喬治被冤殺的事實已經明确,警方不得不站出來重新調查。但是很明顯,他們并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以,案件的調查進度非常緩慢,喬治的昭雪也被一拖再拖。

直到2014年12月17日,距離喬治被冤殺70年後,他的平反判決才正式開庭。

法庭上,當初被強制要求不能出庭的喬治的弟弟妹妹,在年邁之際,終于坐在了證人席上為喬治作證。經過審判後,法庭當庭宣判喬治無罪!

1944年,14歲黑人少年哭着被送上電椅處決,70年後才知其冤深似海

喬治弟弟妹妹在法庭

沉冤70年,終昭雪!

這份正義、這份公正,來得太晚太晚了。

那個14歲的少年,那個在驚恐、痛苦與絕望中死去的喬治,早已經變成了一具枯骨,一抔黃土。

總結與反思:

物種的多樣性、膚色的多樣性,這本是地球繁榮人類興盛的榮譽标志,然而在一些具有偏見傲慢自大的人眼裡,不同的人不同的膚色卻成了高貴低賤的劃分,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就因為這些固有的偏見和歧視,是以他們粗暴,他們不理性,他們不顧事實殘忍地将一個無辜的14歲少年冤殺了。

可笑,可歎,可悲!

事實上,早在1964年時,美國就通過了《民權法案》,在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然而,法律上的公正并不能導緻人内心的公正,種族主義一直是很多美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

這個号稱是“全球自由燈塔”的國家,這個在《獨立宣言》中宣稱“人人生而平等”的國家,要想實作種族平等,要走的路還有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