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作者:任微言卿

東北野戰軍短短數年時間能從十一萬人發展到百萬大軍,原山東軍區部隊自然貢獻最大,但很多人都忽視了與東北地域相連的冀熱遼地區,以及東野中的冀熱遼子弟兵。

冀熱遼地區泛指河北北部、熱河、遼西交界之處,廣義上的冀熱遼還包括冀東地區,這裡自抗戰時期就是我黨上司的老根據地,1944年下半年成立了冀熱遼軍區。解放戰争時期,冀熱遼軍區部隊以其獨特的地緣優勢,為發展壯大東北野戰軍、赢取東北解放戰争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

早在抗戰時期,黨中央和毛主席在籌劃擊敗日本侵略者之後的全國戰略布局時,就格外重視毗鄰東北的冀熱遼地區。在向日軍發起局部大反攻的同期,冀熱遼軍區應運而生,這一地區的部隊被統一整編為5個軍分區、26個團、25個遊擊支隊。

日本投降後,我軍首個進入東北的部隊就是來自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的李運昌部。1945年9月中旬,黨中央還曾一度提升冀熱遼軍區的規格,使其成為與東北、中原、山東、華中、西北等地區平行的大戰略區,并任命林彪為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成立了以李富春為書記的冀熱遼中央局。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後來随着形勢發展,冀熱遼軍區再度改為二級軍區,重新劃歸晉察冀軍區管轄。各地去往東北的部隊有些因故留在冀熱遼當地,于是便與當地部隊整編,組成了熱遼縱隊(又稱黃永勝縱隊),冀東縱隊(又稱詹才芳縱隊)。

到1946年上半年,熱遼縱隊、冀東縱隊撤銷,又改為冀東、熱遼、熱河三個軍區和若幹個野戰旅,分别由詹才芳、段蘇權、黃永勝擔任司令員。

冀熱遼部隊雖然在關内,但是在作戰時卻以配合關外戰場為主,尤其是黃永勝部的第13、16、18旅,有時還接受東北民主聯軍的直接指揮,在赤峰一帶以作戰行動牽制華北和遼西的國民黨軍,從戰略上對東北戰場進行了有力配合,讓東北部隊可以放手在關外大打,而不用擔心被斷了後路。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冀熱遼地區是進出東北的咽喉,冀熱遼的戰事可以看作是東北的一個分戰場。冀熱遼地區穩住了,東北戰局就更加遊刃有餘,東北部隊還可以從冀熱遼方向抄錦州、葫蘆島一帶國民黨軍的後路,統一指揮和聯合行動勢在必行。

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做出決定,将冀熱遼軍區8萬餘人全部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冀熱遼野戰部隊組成了以黃永勝為司令員的第八縱隊和以詹才芳為司令員的第九縱隊,地方軍區編為5個獨立師。

冀熱遼部隊劃歸東北方面上司,擴大了東野主力大軍的戰略縱深,擴充了東野兵力,為赢得東北解放戰争勝利和策應華北戰場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對東北和華北是一個雙赢的決定,對赢得全國革命勝利來說,更是一步至關重要的好棋。

八縱、九縱成立後,參加了1947年秋季攻勢,剛一亮相就取得了重大勝利。八縱接連在梨樹溝門、九門台戰鬥中取得四戰四捷,随後又奉命對北甯路、錦承路進行四次破襲。九縱也不甘示弱,出關第一仗就在楊家圍子取得殲敵5000餘人的大勝,随後又進行了朝陽攻堅戰、義西作戰。在整個秋季攻勢裡,八縱殲敵2.8萬餘人,九縱殲敵1.1萬餘人。

随後的冬季攻勢裡,八縱在新立屯戰鬥中全殲國民黨第26師。九縱千裡轉戰,先後進行了四次較大的戰鬥。整個冬季戰役,八縱共殲敵5610人,九縱共殲敵1900餘人。

八縱、九縱雖然是東北的新部隊,但是在黑土地上連戰連捷,很快成為主力部隊,八縱司令員更是因為指揮作戰骁勇,被調往東野主力第六縱隊擔任司令員。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經過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三次大規模攻勢戰役,東北敵我力量對比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為适應最後戰略大決戰的需要,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又組建了一批野戰縱隊,冀熱遼軍區的獨立1、2、3師被整編為第十一縱隊,東北著名的“剿匪将軍”賀晉年擔任司令員。

十一縱編成後,配合華北野戰軍發起冀熱察戰役,先後進行象鼻子山、隆化、昌黎等戰役,“戰鬥英雄”董存瑞就出自該縱隊。十一縱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了熱河和冀東全境,在地理上将東北衛立煌集團和華北傅作義集團分割,為取得遼沈戰役勝利和發動平津戰役奠定了基礎。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的第一槍也是由十一縱這支冀熱遼子弟兵打響的,十一縱和熱河的3個獨立師奔襲昌黎、灤縣、北戴河一帶作戰,截斷了北甯路這條連接配接關内外的交通大動脈,徹底堵死了華北國民黨軍從陸上增援東北的道路,後來國民黨軍被迫從海上支援錦州,這也埋下了他們塔山失利的伏筆。

十一縱這支新部隊朝氣蓬勃,在北甯線戰鬥結束後晝夜兼程北上,與四縱一起參加錦西、塔山一帶的防禦作戰。四縱在塔山阻擊了六天,而十一縱則在塔山和整個錦西地區堅守了二十一天。十一縱指戰員在這片絕境之地與敵人寸土必争,堅決死守,特别是33師97團陣地尤為慘烈,不少戰士被埋在炮火轟塌的沙土裡而犧牲。

此役,十一縱共殲敵2萬餘人,徹底打消了國民黨東西兩路大軍馳援錦州的設想。沒有十一縱長達21天的流血犧牲,遼沈戰役的程序肯定将換一種面貌呈現出來。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八縱、九縱參加了錦州戰役,攻克了錦州城。随後,又參加了遼西會戰。

八縱先是急行軍200裡在大虎山南翼阻擊國民黨王牌新六軍,随後奔赴六間房一帶死死堵住廖耀湘兵團南撤的去路,當廖耀湘兵團轉身回逃時,又奉命向西北迂回穿插,将其逃回沈陽的路再次堵死。八縱的這一系列戰鬥堪稱精彩,與黑山阻擊戰交相輝映,保證了遼西會戰的最後勝利。九縱則從錦州直插營口,追殲逃敵,解放了營口,阻絕了大部分敵人從海上逃跑。

八縱封堵了廖耀湘集團逃回沈陽的路,九縱封堵了廖耀湘集團從海上逃跑的路。廖耀湘集團四處碰壁,等待他們的命運就是被東野各部圍殲,最後全軍覆滅了。

冀熱遼子弟兵三個縱隊聯手,共同在遼沈戰役中上演了高光時刻。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1948年11月13日,根據中央軍委統一全軍編制和部隊番号的指令,八縱、九縱、十一縱分别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軍、46軍、48軍。

1948年12月到1949年1月,他們相繼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其中45軍135師攻占天津金湯橋,46軍俘虜了天津市長,48軍參與圍困北平,迫使傅作義最後接受了和平談判,平津戰役取得全面勝利。

第45軍、46軍、48軍後來随四野南下,解放了中南大地。後來,45軍(與44軍合并為54軍)、46軍都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在東北時期,東野部隊曾于1948年4月組建了第一、第二兩個前方指揮所,第二指揮所即是由冀熱遼軍區前方指揮所改稱。同年9月1日,第二指揮所改稱第2兵團,原冀熱遼軍區司令員程子華擔任第2兵團司令員。相對于東北其他進階将領來說,程子華和冀熱遼的幹部屬于“外來戶”,但是林彪依然給予了絕對信任和重用,遼沈戰役期間的塔山阻擊戰即是由程子華在前線具體指揮的。

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第四野戰軍,第2兵團改稱13兵團,仍由程子華擔任司令員。南下時,中央調程子華到山西工作,黃永勝接任13兵團司令員。

貢獻了三個野戰軍、湧現出兩位兵團司令員,冀熱遼子弟兵以後來者的上佳表現,對東野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東野發展壯大,冀熱遼子弟兵的傑出貢獻,值得單獨寫一筆

無銜将軍程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