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作者:水滴風馬産品公社

提起新能源汽車,蔚來的李斌,理想的李想,小鵬的何小鵬,這三個人總是同時出現,人稱“新勢力三傑”。

為了便于茶餘飯後侃侃而談,許多人更樂意稱之為“新勢力三傻”。何小鵬則在微網誌上自嘲,說他們是“三個苦逼”。

雖然同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翹楚,但三人性情卻大不相同,給世人的印象也天差地别。

李想是“産品暴君”,雖千萬人我隻信喬布斯為理念;李斌是體驗神教教主,時刻準備飛蛾撲火,以身殉教;小鵬則是鋼絲上跳舞的少年,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不論是李想的産品派,李斌的體驗派,還是小鵬的戰略派,這三位汽車領域的颠覆者,他們擁有的獨特的個人禀賦,形成他們風格迥異的創業認知,這些認知為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護城河優勢,也把他們抛在了不一樣的挑戰當中。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01

李想是有名的“産品暴君”。

他會當着團隊的面,把一個工程樣件用力摔到地上,并用腳踩碎,然後破口大罵,“哪個傻子設計的,又厚又大,完全沒有設計感”。

這樣的例子在理想汽車内部無處不在,每次議題隻要深入到産品層面,李想便會化身“産品暴君”,死磕産品細節,嚴守使用者體驗,不留任何情面地挑戰任何人。

隻專注于自己想要的産品标準,哪怕是公司面臨生存危機,他依然堅定着自己對産品的嚴苛要求。

他曾說,“很長時間蘋果就靠iPhone一款爆品,理想ONE為什麼不能是?”

按照他的要求,不光理想ONE,之後的每款車型都要成為爆品。為此,他在新車傳遞還不到一個月時,還要對車進行大改,要求取消雙扶手。

要知道,這和網際網路産品可不一樣,不是改改背景的代碼就可以,這個看似小小的修改,意味着一系列巨額成本,和傳遞周期的延遲。但他的理由很簡單,不安全。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理想ONE | 圖源理想汽車官網

李想的商業邏輯是,爆品是絕對勝敗的關鍵,它有着無可比拟的勢能。例如喬布斯的iPhone、張小龍的微信,張一鳴的抖音,都是如此。

汽車領域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五菱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 Y等,也是如此。

這種孤注一擲,頗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偏執,這也會讓資本敬而遠之。

在2019年新能源汽車最艱難的背景下,李想執拗地選擇了市面上不曾用的“純電+增程”技術,讓理想汽車的融資難題雪上加霜。

因為對産品的嚴格要求,理想 ONE 比蔚來、小鵬晚了 1 年多傳遞。好在他打造出來的産品并沒有辜負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爆品。

2021年12月,理想ONE月銷量增長至14087輛,全年傳遞90491輛,穩居中國中大型SUV銷冠。同時,理想汽車也是新勢力中唯一單一車型月銷量過萬的車企。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李斌則以使用者體驗為矛,建立了“體驗神教”。這種特性,一位蔚來車主描述得恰如其分:在蔚來買的不隻是車,還有生活。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11月22日,在哈爾濱一家高檔酒店的宴會廳裡,一位東北大哥站在舞台上放聲歌唱:

斌哥啊,想你了,蔚來讓你弄得挺好的;斌哥啊,開心吧,美股已經快到700億了;斌哥啊,别走了,冰城相聚一次不容易啊。

當時坐在第一排的李斌感動得不行,拿着半杯白酒就走上了台,當着現場一百多人的面一飲而盡。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一個蔚來車主曾說,在參加一次長沙見面會時,李斌一個人在小飯館和他們吃飯,幾乎能叫上每個使用者的名字,有問題還可以微信找他。

類似這樣的舉動也讓李斌受到了大量車主的追捧,甚至在李斌處于危難之時,車主們紛紛挺身而出。

比如去年8月份,著名餐飲人林文欽駕駛蔚來ES8,在啟用自動駕駛功能時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再次把蔚來推到了風口浪尖。

事件和相關消息傳出後,蔚來股價大跌,跌幅累計超過10%。而這時,在事件暫無定論之前,部分蔚來車主主動跳出來,為蔚來站台,還發起了一則聯合了500名蔚來車主的聲明。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聲明中稱,蔚來車主清楚的知悉蔚來的NP/NOP是駕駛輔助系統,也知道車主在駕駛中要時刻保持駕駛注意力,并呼籲媒體在報道事件前查清事實,保持嚴謹。

雖然結果是幫倒忙,但這足以見得李斌在蔚來車主心中的地位。

為了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和服務,蔚來通過直營模式、NIO House、使用者社群、蔚來APP、“車電分離”等産品,建構了體驗神教的基礎設施。

錢堆出來好的體驗,會帶來良好的口碑,但另一方面,做品牌、做服務、建換電站,意味着燒錢速度也最快。

于是你可以看到李斌和他的蔚來汽車一次又一次深陷泥潭,因為汽車行業對于資本而言,是個無底洞,再多的錢也經不住燒。而李斌燒錢,似乎從來不眨眼。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他更像一個精神領袖,他從體驗切入,一手建立了拜上帝教。早期看起來蔚來是劍走偏鋒,誰會相信用體驗可以颠覆一個汽車産業,簡直是癡人說夢,但他這個癡人還真做到了。

不瘋魔不成活,他的信,真讓他變成了拜蔚來教的神父;為了這個汽車夢,他也像個教主一樣,有一種近乎殉道的精神,無數次讓自己和企業身處險境,命懸一線。

如果說李想有點太暴躁,李斌有點太迷醉,那麼何小鵬則是那個人間清醒。

02

何小鵬是另一種擁有獨特禀賦的創業者,一方面他穩健理性,每一步都在計劃之中,沒有王炸的牌,他輕易不上牌桌;另一方面,他熱衷冒險,隻要生命沒有威脅,他都要縱身一試,但對這些風險,他更擅長步步為營,一切盡在掌控中。

去過何小鵬的辦公室的人都有一種錯覺,以為誤入了八十年代江南皮革廠廠長的辦公室。

左上方擺着一套深棕色中式櫃台,入口處是一張黑色沙發,以及一張大型會議桌。環境穩重低調,跟何小鵬氣質相似。

但這個外表乏味、謹小慎微的人,卻又不止于此。

何小鵬在湖北黃石長大,家境平常,父母都是普通職員。何小鵬最初創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掙錢。

在大學裡,他靠着幫同學組裝電腦,賺了不少的錢。早早接觸網際網路,為他日後建立UC奠定了基礎。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2014年,UC被阿裡巴巴以43.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何小鵬一夜成為百億富翁。

懷揣着上百億股票和現金,他做了一名世俗眼中的富翁應該做的事情:

高消費,他一口氣給家人買了幾套很好的房子;酒精,給自己買了一些上了年份的白酒;享樂,花了幾千萬買了一艘遊艇。

然而,就像花束盛放得最美麗的時候,恰恰也是它開始凋零的時刻。何小鵬的新鮮感很快就過去了。

幾個月後,他談起了自己的中年焦慮。感覺自己的夢想已經到這了,戰鬥的激情沒有了,下一步該如何走?不知道方向,也沒有方向。

那段時間,他總是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臉色凝重,時常感到痛苦、空虛、彷徨。

何小鵬的老友,UC期間的創業夥伴黃榮海曾說過:何小鵬内心有一團火,那是别人不容易看見的激情和渴望。

當他看到了馬斯克的特斯拉,心中的那團火又燃了起來。

早在2013年,何小鵬就有了做汽車的想法。作為網際網路圈的頂尖産品經理,他當時的想法是,智能汽車的風可能吹來了。急不可耐,他馬上投資了當時還叫“橙行智動”的小鵬汽車。

隻不過在小鵬汽車起步的階段,他還在阿裡擔任高管,更多的是幕後指點,主要扮演創業導師的角色。

沒有人知道當時何小鵬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是沒過多久,他就親自下場了。

對于他這種置身事外的身份,可以說不足為怪,因為造車是一個未知的,極其險惡的,比網際網路行業複雜十倍以上的賽道,包括賈躍亭等知名企業家都深陷于汽車創業的泥潭之中。

在阿裡,他提議造車的想法還沒到馬雲面前就被拍死了,雷軍也曾勸他不要造車,說網際網路人造車是九死一生。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現在看來,可能是他兒子踢了他一腳。

2017年初,何小鵬的兒子出生,一哥們他打了一個電話。何小鵬以為對方是來恭喜他,沒想到對方說的是:智能汽車的賽道已經打開,如果你再不出來做,過兩年視窗就要關閉了。

何小鵬放下電話,看了看兒子天真的臉,想到兒子以後問他爸爸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想到總不能父親下崗在家吧?

撂下電話,他決定 all in 造車。

2017年的8月22日,何小鵬從阿裡離職。7天後,他便全職上崗小鵬汽車。

當天,他發了一條朋友圈:創業一輪回,苦辣酸甜鹹,歸來仍是少年。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于是,3年前他投資小鵬汽車的線索似乎清晰了起來,看似殊死一搏,但也可以了解是有備而來。

首先,他主導投資的小鵬汽車經過三年的發展,在各方面已經初具模型,在2016年就基于一輛雷克薩斯研發出了“小鵬汽車 BETA 版”。

然後,他在圈子裡的人脈足以讓他在早期不缺錢,小鵬汽車投資方有何小鵬的老東家阿裡,以及紀源資本、經緯、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五源、順為等,其中大部分投資人都是何小鵬的老朋友。

03

主導小鵬汽車後,何小鵬的政策也和蔚來、理想大相徑庭。

理想的李想憋着勁要放大招,要造出一輛行走的iphone。蔚來的李斌則對體驗情有獨鐘,女王座駕、NIO互動機器人,他這是要給房子一個安輪子。

小鵬則是極緻成本效益的信徒,更長的續航,更大的螢幕,更大的空間,還要更便宜。

但造車和造一個牙刷,一個水杯不同,這是個大資本的賭注,這就注定了你要為你的愛付出更大的代價。

李想為了心目中的爆款,前期投入了巨額的成本、時間和金錢,在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縮水的背景下,命懸一線。

蔚來為了給使用者營造上帝般的體驗,各種高端線下活動,高爾夫、演唱會哐哐燒錢,同樣在19年,蔚來一度住進了ICU。

不打無準備之仗的小鵬,步步為營的大衆政策,雖然日子也不好過,但是不要忘了,人家是有家底的,他曾自掏腰包投資小鵬1億美元。

小鵬不隻在後路上穩,而且在營銷政策上也很穩。

比如連銷售體系,他為了保險起見,也是一半直營、一半加盟。不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裡,通過加盟來減輕資金的壓力。

何小鵬在戰術上也如出一轍。早期的自動泊車功能,不僅與使用者之間沒有任何視覺、語音的互動,也沒有安全提醒,且泊車的過程中存在噪音。

在小鵬的力推下,小鵬第一款車G3,從感覺定位到規劃控制,都是自主研發。改進後的自動泊車,可以識别車位線,多角度泊車,還能用語音控制。

可以說,小鵬汽車的自動泊車幾乎超過了同期所有同類功能的汽車。而這些功能,成了小鵬車主最愛炫耀的談資。

此後小鵬P7釋出,對标 Model 3,要求操控性、舒适性、噪音、續航等各方面都在比 Model 3 強。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小鵬P7 | 圖源小鵬汽車官網

在自動駕駛方面,小鵬要把核心技術抓在自己手裡。

那個時候,蔚來、理想都在用供應商的視覺感覺方案,而小鵬則提前了2年啟動了全棧自研。除此之外,小鵬也在做三電方面的設計和研發。

用何小鵬的話來說就是,對智能電動車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技術,都要抓在自己手裡,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何小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如果你不是自研的,找供應商,你把供應商培養了,供應商就跟所有人合作。所有人就會跟你下一個産品同一起跑線。”

于是你可以看到,一路走來,相較于蔚來和理想,小鵬不是估值最高的,也不是最受矚目的,但他幾乎沒走什麼彎路,沒出現過大的危機。想想,一個方方面面都罕見出錯的人,是多麼恐怖的存在。

04

當然穩健的小鵬其實也在過程中吃過虧。

在2019年,小鵬汽車釋出了2020款G3車型。這款新車相較于老款,不僅續航裡程大幅提升,自動駕駛也有了更新,更重要的是,價格與2019款幾乎沒有差别。大力推廣加配不加價。

何小鵬想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但是這卻得罪了G3的老客戶。

一些購買小鵬汽車的老車主認為,小鵬汽車隐瞞了即将釋出新車的事實,讓他們以差不多的價格,購買了續航和功能都不如老款G3。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小鵬G3

後來,一些車主甚至集結到小鵬的銷售門店,拉起了橫幅,稱小鵬 “欺詐銷售”、要求更新新款或退車。

何小鵬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反複問自己:為什麼自己做了更好的産品,卻背負了罵名?

這可能是小鵬對汽車這種重資産商品,應該如何看待使用者價值,與網際網路的不同,最深的一次反思。

于是不久後,他給全員工發了一封内部信,最重要的一句話是:“All in 銷服(銷售服務)”

從來不犯錯,犯錯就改,這就是小鵬的人生算法底色。

李想在面對和使用者的沖突時,則激進得很。

比如為了保證使用者體驗,取消了新款理想ONE的雙扶手,遭到了車主的抵制,甚至是退單,但李想依舊堅持自己的決定,絕對不改,甚至說,"丢掉了訂單”我認。

小鵬講究原則,也講究底線,被使用者誤解可以要反思,要知錯就改,但是被競争對手誤解,甚至“叫嚣”,不管你是誰,那絕對就要硬剛到底了。

2018年,小鵬在矽谷挖走了特斯拉的 5 個工程師,其中一位離職前私自備份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的源代碼,被特斯拉起訴。

盡管後來法院判決,“沒有迹象表明任何特斯拉的源代碼、商業機密或受保護的機密資訊被傳輸到了小鵬公司。” 特斯拉也主動撤銷了訴訟。

但馬斯克還是在社交媒體含沙射影,大意是說小鵬是偷盜者。

那是何小鵬創業以來最憤怒的一次。他讓公關部拟一份回應,但看到文鄒鄒的回應詞後,他更加生氣了,說,“别人罵你,你這麼客氣幹嘛。”

小鵬馬上在朋友圈回怼:西邊某人一直用pigu發聲。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這大概是有記錄的唯一一次小鵬公開憤怒的故事。更多的時候小鵬都是城府極深,情緒很穩,喜怒不形于色。有一次記者問小鵬如何評價雷軍、李斌和李想,小鵬想了一想說:不好說。

你會發現小鵬是一個非常有意思人,他激進同時又穩重,他外向同時又内斂,他低調同時也不失攻擊性。

他所有的特質,無論是商業戰場的政策,還是産品戰術的打法,甚至是處事的智慧,都展現出“穩”的一面。

05

何小鵬的老友黃榮海形容何小鵬最大的特征是:擅長總結,不斷地變化。

何小鵬習慣總結事情的本質,然後不斷疊代。讀大學時,最流行的遊戲是紅色警戒,整層樓的宿舍裡的都想找何小鵬單挑,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赢過。

因為别人是在玩遊戲,他是在找規律。

何小鵬是軟體工程師出身,鍛煉了他理性思考偏好,他連時間都是以“分”為機關計算。

每天7點上班,12點睡覺,周而複始,從不改變;甚至對助理的出行安排規劃都是精确到每分鐘。

新勢力三傑各有禀賦,各有所好,各成一派,“三傻”簡直是車主們對他們的愛稱。

可以說他們擁有的獨特的個人禀賦,形成他們風格迥異的創業認知,這些認知為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護城河優勢,當然也把他們抛在了不一樣的挑戰當中,相信未來也會造就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曆。

是以你聽起來小鵬的牌裡就沒有冒險,但是恰恰相反,他最擅長的就是冒險。

1999年,臨近畢業的一天,導師帶着何小鵬一幫學生出去找工作,一共有三家企業,其中有兩家是國企,還有一家是當時還在創業階段的亞信科技。

導師說,你們想去哪個企業面試就在哪兒下車,車子首先開到了亞信,4個人同時下了車。

導師又說:“你們想清楚啊。下一家是國企”,結果有兩個又回車上了。

何小鵬頭也沒回,進入了亞信。他這種行事方式,也是他對冒險的一個注解。他在意的是一個戰場,這個戰場能為他未來的創業系統賦予一個初始值,讓他有充分的發揮空間。等擁有這個創業的出廠作業系統之後,他的創業藍圖就自然展開了。

五年後,他離開亞信,參與了UC的建立。

何小鵬,你說他穩健,但他卻又熱衷于冒險。這種對風險的了解,也可以在一個小故事中能看出端倪:

何小鵬的兒子兩歲時特别調皮,對高壓鍋充滿了好奇心,小手總是想去摸一下。正常大人肯定會制止。

何小鵬卻不,他抓着兒子的手,小心翼翼讓兒子摸了一下,結果兒子被燙哭了,從此再也不敢去摸高壓鍋了。

何小鵬曾在采訪中說:隻要生命健康不被嚴重威脅,孩子們就可以去冒險探索一些事情。

這可能也是他給自己的人生信條。隻要生命健康不被嚴重威脅,就應該可以冒險去探索所有你想做的事。

作為第一批新能源汽車的先鋒創業者,他們三個都在以命犯險,不惜大賭大得,他們都是有獨特禀賦的創業者,但每個人的禀賦又各不相同。

不論是李想的産品派,李斌的體驗派,還是小鵬的戰略派,這三位汽車領域的颠覆者,他們擁有的獨特的個人禀賦,形成他們風格迥異的創業認知,這些認知為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護城河優勢,當然也把他們抛在了不一樣的挑戰當中,相信未來也會造就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曆。

結局是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清晰的看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這幾位80後的産品偏執狂們,讓中國穩穩擁有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一較高下的入場券,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造車新勢力三傑:何小鵬為什麼是最穩的那個?

參考資料:

【1】《何小鵬:何來小鵬》,界面新聞

【2】《何小鵬:“空中的夢想家”落地造車始末》,棱鏡

【3】《獨家專訪何小鵬:我為何轉身 all in 新造車》,極客公園

【4】《小鵬向上,何小鵬向前》,晚點LatePost

【5】《何小鵬:網際網路造車,不會有百團大戰》,人物

【6】《李想的理想:好産品不需要刷存在感》, 晚點LatePost

【7】《李想,爆品獵手》,36氪

【8】《“産品暴君”李想》,钛媒體

【9】《信仰、教義和狂歡:蔚來賣的是車嗎?》,遠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