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最大的家電生産國與重要的消費國,眼下大陸正處于家電報廢的高峰期,按照每年超20%的淘汰率測算,預計今年大陸将有2億多台家電報廢。随着人們對于老舊家電産品更新換代需求的日趨增加,“以舊換新”銷售也就成了主流。
今年超2億台家電将報廢
以舊換新銷售占比持續提升
在深圳南山區的一家家電賣場,李女士正準備購置一些新家電,她告訴記者,自己家裡的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已經用了十幾個年頭,屬于超期服役,是以這個家電賣場“以舊換新”的活動讓她格外關注。

國家發改委的資料顯示,大陸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台,部分家庭正在使用的家電産品,是在2009年至2013年間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等消費刺激活動時購買的。根據大家電8—12年的安全使用年限,這部分家電即将或者已經進入了淘汰期。
如今大陸家電行業已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家電需求以換新為主。在綠色消費理念帶動下,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擴大内需、鼓勵家電“以舊換新”的消費補貼政策,讓“以舊換新”消費占比逐年提升。
家電回收拆解企業滿負荷運轉
但仍面臨成本倒挂問題
由于廢舊家電處理收益不明顯。是以,在家電報廢高峰期來臨之際,從事回收拆解的相關企業雖然開工忙,但很難掙到錢。
下午2點,在位于廣東汕頭的一家廢舊家電拆解企業,勞工們将冰箱壓縮機、磁條、擋闆、燈泡等附件拆除後,一台台冰箱就被傳輸帶送進拆解線進行整體破碎,最後出來的就是塑膠、金屬等不同原料。像這樣的拆解線,整個工廠總共有8條,包括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空調四個類别。
廣東汕頭某環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麥偉強:公司現在拆解量每天是6000台到8000台,基本上屬于滿負荷運作,但即使是這樣,也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我們規劃在兩年之内建設新的拆解基地,拆解資品質從209萬台擴大到300萬台。
即便眼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但企業負責人卻開心不起來,因為目前整個行業的現狀是,正規拆解企業拆解成本高于收入,仍要靠國家基金補貼支援。2012年,國家出台《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采用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原則,通過向家電生産商、進口商征收處理費用,補貼給正規拆解處理企業。至今,共有5批109家處理企業列入基金補貼企業名單。
廣東汕頭某環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麥偉強:拆解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回收成本比較高,這樣會導緻拆解企業拆解出來的銷售實作倒挂,以空調為例,回收一套空調是470元,拆解之後實作的銷售是420元,這裡會存在50元的倒挂,是以國家對合規拆解企業的補貼至關重要。
據了解,基金補貼是廢舊家電拆解企業能盈利的關鍵。然而,“四機一腦”基金征收标準一直為2012年的每台7元到13元,目前對拆解企業的基金補貼為每台25元到100元,基金收支嚴重不平衡。同時,基金補貼的回款存在滞後期,目前發放的基金補貼隻到2018年的第一季度,是以,導緻企業雖然在賬面上盈利,卻沒有獲得相應的現金流。
同時,基金補貼在2016年、2021年分别進行了一次調整,企業能獲得的基金補貼大幅減少,比如14寸以上且25寸以下CRT電視機補貼從60元/台減少到40元/台;空調從2016年的130元/台,減少到100元/台,這也給相關企業發展帶來了壓力。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電子産品回收利用分會秘書長 張賀然:它們前端的回收是用墊款的形式來做的,是以資金的财務成本特别高。去年4月1日起實施的新基金補貼标準,相較于2016年調整過後,降低了30%左右,最多的超過了30%,最少的也接近30%。這種情況之下,去年大宗固廢處于高位的運作水準,企業在前端收貨壓力特别高,非但沒有使前端收貨價格降低,反倒是現在的收貨價格比補貼之前的價格還要高,回收拆解企業的利潤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一。
廢舊家電私拆危害雖大卻難禁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家電行業各環節已經初步形成“以舊換新”業務協同生态模式,但是目前仍有大量廢舊家電被不規範的資源回收筒回收拆解。這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私拆廢舊家電又有什麼危害呢?
記者在深圳對一些市民進行随機采訪時發現,不少消費者并不了解正規的家電回收管道,也不清楚非正規回收的危害,他們往往抱着“圖省事”的心理選擇了非正規回收管道。
正規管道與非正規管道的回收價格差,也是導緻一些廢舊家電無法進入正規管道的一個原因。以一台1.5匹的挂機空調為例,在京東某回收平台上的價格為95元,而通過廢品回收往往能賣到三四百元。
《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2020》顯示,大陸電子廢棄物實際收集和再循環率僅為40%。然而,家電中除了銅、鋁、鋼材和塑膠等原材料,還會普遍使用到制冷劑、發泡劑、顯像管、熒光屏、水銀繼電器等配件,不規範回收處理廢舊家電,會對人和社會都造成巨大的危害。
廣東汕頭某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許楚銳:以廢舊空調為例,我們現在回收回來的廢舊空調裡面對環境危害最大的是它的制冷劑,它是氟利昂,是一種可以破壞大氣臭氧層的物質,普通的小作坊不會對它做收集,直接排放。
近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釋出《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家電生産企業回收目标責任制行動的通知》,讓傳統家電生産廠商參與更多家電回收的環節。業内人士認為,推行生産者回收目标責任制,有助于推行一套新的回收體系,減少前端非法拆解的可能性,降低環境風險。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