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方主動向德國“求和”,原來有三件大事相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作者:戎評說

在烏克蘭戰事持續發酵的當下,烏克蘭方面不尋求與俄羅斯和解,卻向德國求和,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有事相求。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烏克蘭政府自己做了太多的錯誤選擇。

據環球時報4月16日消息報道,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他仍然希望德國和烏克蘭能夠進行積極合作,宣稱烏克蘭對于損害雙邊關系不感興趣。被問及烏克蘭方面拒絕德國總統通路是不是不歡迎德國時,庫列巴則表示希望烏克蘭和德國的雙方關系能夠翻開新的一頁。按照他的說法,他是“不想深挖傷痛的曆史,隻有團結起來才能打敗俄羅斯。”烏克蘭外長的這番發言,背景是此前烏克蘭總理澤連斯基對德國和匈牙利進行批評,宣稱和俄羅斯的能源經濟合作是在助長戰争,并且拒絕了德國總統通路烏克蘭基輔的請求,這令烏克蘭和德國出現争端。

烏方主動向德國“求和”,原來有三件大事相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現在看來,烏克蘭外長這是在為并不成熟的烏克蘭總統滅火,試圖修補已經出現裂痕的烏克蘭和德國的關系。某種程度上說,烏克蘭方面現在是在對德國主動“求和”,試圖挽回雙邊關系。烏克蘭方面的态度軟化,背後自然有自己的原因,而烏克蘭方面此次主動對德國示好,根本原因在于有求于德國。雖然德國不是烏克蘭戰事的直接參與方,但總結起來,烏克蘭方面對德國一共有三個訴求,分别涉及經濟、軍事和政治方面的行動。首先在經濟上,烏克蘭現在需要的是德國迅速削減對俄羅斯的合作,以增強西方制裁俄羅斯的效果。

烏方主動向德國“求和”,原來有三件大事相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德國作為歐洲的經濟發動機,在能源供應方面卻十分依賴俄羅斯,例如在天然氣方面,德國在2021年55%的天然氣都來自于俄羅斯。盡管歐洲試圖削減俄羅斯能源的進口,但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已表示,至少在2024年年中之前,德國沒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而從民意來看,大部分的德國群眾還是不願意因烏克蘭局勢而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畢竟這涉及他們自己的錢袋子。烏克蘭當局很清楚這一點,是以他們現在試圖對德國施壓,進而更快地打擊俄羅斯的經濟。而要德國做到這一點,等于是要德國為了烏克蘭而付出犧牲,讓德國老百姓承受挨凍和能源上漲的代價,這自然不會讓德國人開心,是以烏克蘭外長在總統表達了不滿情緒之後,還是得出面說點好聽的讨好德國,如果能夠争取德國提供一些資金援助,那對烏克蘭來說就會更好了,這是烏克蘭方面在經濟上的需求。

烏方主動向德國“求和”,原來有三件大事相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至于軍事上就非常容易了解了,烏克蘭現在急需北約國家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而德國也是烏克蘭指望的對象之一。此前,德國方面在二戰後首次對外提供軍事武器,并且已宣布可能會提供重型裝甲車輛,這對于烏克蘭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在這個節骨眼上,得罪德國顯然不是一個好選項,這可能會削減烏克蘭能夠獲得的軍事援助。而最後一個目标,則是在政治上希望德國能夠推動歐洲進一步推行對俄羅斯的制裁。目前為止,德國、匈牙利和奧地利這些國家對于制裁俄羅斯還是有保留态度的,這些國家不希望歐洲經濟被過度影響,也希望能夠通過和談斡旋來逐漸改變局勢,因而對于歐洲的對俄制裁有所保留。烏克蘭要想看到歐洲推行更嚴厲的對俄制裁措施,就免不了要德國這樣的國家做出點改變,這也是烏克蘭再度對德國“求和”的原因之一。

烏方主動向德國“求和”,原來有三件大事相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不過,盡管烏克蘭方面對德國釋放了一些積極信号,但德國的态度能否改變還是一個未知數。德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于制裁俄羅斯和軍援烏克蘭,恐怕還是會有着相當的保留。更何況,即使西方為烏克蘭提供軍援,但不直接介入已經是穩定的共識,烏克蘭仍然要靠自己頂住俄軍的攻勢,而那對于烏克蘭來說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今天的烏克蘭,實際上已經因為戰争遭受重創,2022年GDP減半都是正常的,要是接下來再遭受決定性的軍事失敗就更是悲慘。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烏克蘭當局原本不要采取極端的反俄措施,和俄羅斯保持友善關系,絕不至于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現在他們的結局就是無底線親西方而遭受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