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作者:趣談科學

好消息接二連三,中國速度太快了!

神舟十三号剛剛傳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便釋出了,後續6次飛行任務時間表,而且任務一次比一次勁爆。

(1)5月,天舟快遞四号會将神舟十四号所需物資與推進劑運送至空間站。

(2)6月,神舟十四号飛船升空,乘組3人将在空間站駐留6個月。

(3)7月,發射20噸級新艙段“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進行對接,形成“L型”兩艙組合體。

(4)10月,發射20噸級新艙段“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進行對接,屆時太空“别墅”——天宮,将完成建造,形成“T型”三艙組合體。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5)接下來天舟五号貨運飛船将神舟十五号任務所需物資與推進劑運送至天宮。

(6)随後神舟十五号飛船升空,乘組3人将駐留6個月,并與神舟十四号乘組3人進行在軌換班,6人将在天宮同住5-10天。

神舟十四号三人組都有誰?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一個接着一個,估計很多人已經麻木了,天舟“快遞小哥”估計也提不起大家的興趣了。天舟送完貨之後,神舟十四号三人組随後就到,人員已經确定,大家不妨猜猜都會有誰?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神舟十四号乘組人選大機率還是會沿用“老帶新”的模式。近幾年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入選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要給其他人留點機會。俗話說得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神舟十四号應該也有一名女航天員。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劉洋

綜合以上推斷,指令長應該是經驗豐富的景海鵬,女宇航員人選應該是曾執行過神舟九号任務的劉洋。新航天員不太好猜,人選有3名。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景海鵬

很多人認為鄧清明曾經作為神9、神10、神11的備份航天員,可能性比較大。不過,鄧清明為首批航天員,1966年出生,年齡相對較大。從傳幫帶的角度,神舟十四号的新航天員應該在第二批航天人員中選,蔡旭哲與張陸的可能性更大,他倆都是現役的空軍殲擊機飛行員。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鄧清明

此外,神舟十三号乘組中,新航天員為80後的葉光富,這也說明選擇年輕的航天員可能性更大。

還有一點,神舟十四号乘組入住空間站的首要任務是組裝建設空間。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對接空間站以及艙内艙外裝置安裝,涉及到多次對接,分離、轉位以及出艙活動,任務艱巨,需要體力更好的年輕人。

對于神舟十四号乘組人員,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想法不妨在評論區讨論一下。神舟十五号的人選也定下來了,等神舟十四号名單揭曉再來猜。

重頭戲:兩個實驗艙

下半年要發射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從體型上看就像一對雙胞胎,都為20噸級,軸向長度都達到了17.9米,艙體最大直徑均為4.2米。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兩者體型又長又對稱是為了兩個實驗艙可以對置布局于節點艙兩側,進而達到更大的艙段跨度。這樣可以減小兩端的太陽翼出現互相遮擋的問題,進而最大限度地汲取太陽光,為天宮提供強勁的能源。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目前在軌的天和号核心艙屬于巨無霸級别航天器,軸向長度16.6米,最大直徑也是4.2米。問天實驗艙與夢天實驗艙卻還要高處一截,兩個實驗艙入軌後将打破天和号核心艙創下的記錄,成為21世紀以來最長的單體載人航天器。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左:問天,右:天和号)

據楊宏院士描述,問天實驗艙主要由工作艙、氣閘艙、資源艙三部分組成。其中工作艙包括了3個睡眠區,1個廚房,1個衛生間。算上天和号核心艙中的3個睡眠區,空間站将有6個床位。

任務表中也介紹了,神14與神15乘組将在空間站上交接班,屆時6名航天員将在空間站一起生活5-10天。此外,這也為“新一代載人飛船任務乘組”做了鋪墊。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據郝淳介紹,大陸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與“新一代載人飛船”将實作可重複利用,新飛船可同時搭載7名乘客。不久将來,太空出差“三人組”将變成“七人組”。随着火箭與飛船荷載能力的提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也會考慮進一步将三艙段的空間站進一步擴充(至6艙段)。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擴充後的六艙組合體)

說到六艙組合體,筆者便想起此前有網友提到,國際空間站更大,最多的時候住過13人,中國空間站隻能容納6人。其實比較這個沒有什麼意義。用楊宏院士的話來說:

我們不跟國際空間站比規模、比效益,我們發展空間站的目的是支援大規模的開展空間的科學實驗和技術實驗。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相對于亂糟糟的國際空間站,天宮為後起之秀,具有後發優勢。天宮的裝置內建度更高,科學裝置占比也更大。你在中國空間站上看不到裸露、東拉西拽的電線,其子產品化管理更整潔、更規範。還利用了“二維碼”進行物資管理,可以讓工作更高效。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美媒曾經将國際空間站比作“垃圾場”,将中國空間站比作“風格簡約的專賣店”。再舉個例子:80年代的大哥大又大又重像塊磚頭一樣,如今的手機很輕便但更智能。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此外,國際空間站其實隻有7個睡眠區,隻有在換班的極少數情況下才會出現10多個人。由于睡眠區不夠,多出來的宇航員隻能“打地鋪”——進入睡袋然後将自己綁在或挂在牆上。

這麼看來,國際空間站也就比中國空間站多出一個睡眠區。大陸空間站尚未組建完成,未來如果能擴建成“六艙組合體”将出現更多的睡眠區。最重要的一點,大陸空間站為獨立自主完成,國際空間站由多個國家參與。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言歸正傳,除了航天員的生活配套,問天還配備了一個小型機械臂。既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搭配大機械臂,進而幫助航天員更好地完成出艙任務,以及各項艙外工作。

空間站組建完成後,天和号核心艙的氣閘艙将作為備份,改由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負責主要的航天員出艙活動。問天實驗艙還具備管理控制空間站的能力,當核心艙出現故障,問天實驗艙便可以介入接管。這大大提高了空間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夢天實驗艙主要分為三部分,工作艙、載荷艙(貨物氣閘艙)、資源艙。夢天實驗艙為實驗而生,特别是艙外實驗。其載荷艙外配有一個展開式載荷實驗平台。貨物氣閘艙展開式平台,再搭配上機械臂可以實作載荷與裝置自動進出艙。

國際空間站可睡13人,中國空間站僅6人?網友:挂在牆上的不算數

(夢天與問天都配置了大量實驗研究機櫃)

未來天舟貨運可以将各種科學實驗裝置運至空間站,然後通過貨物氣閘艙将裝置送至艙外,再由航天員或機械臂安裝在展開式平台上。這樣可以讓實驗效率與項目更新速度得到提升,進而更大地發揮出夢天實驗艙的科學價值。

一切就緒

據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描述,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兩個“三人組”現在的狀态都非常好,正在積極訓練。問天實驗艙已經完成了總裝、測試與試驗,随時準備出發。夢天實驗艙已經完成了總裝與部分試驗,正在進行測試,一切都按計劃正常推進中,敬請期待!(完)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将太空會師##大陸空間站後續6次飛行任務時間表##中國下代載人飛船可搭載7名航天員##中國空間站實力诠釋未來可期##今年中國将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