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邊砍單一邊缺芯,手機業觸底求“彈”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為4788.6萬部,整體同比下滑22.6%,5G手機出貨量罕見地出現了下滑,同比下降11%

一邊砍單一邊缺芯,手機業觸底求“彈”

文 | 柳書琪

編輯 | 謝麗容

中國手機市場的萎靡已持續了五年之久,但2022年初開局的頹勢依然驚人。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品牌今年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占原2022年出貨計劃的20%,未來幾個月訂單可能會進一步減少。

多位晶片、攝像頭、面闆等手機供應鍊人士向《财經十一人》證明了砍單消息。新的寒冬幾乎席卷了整個手機上下遊産業鍊。

“雷很早就埋下了。”一位手機晶片公司市場總監告訴《财經十一人》,供應鍊端供過于求的情況從去年下半年起已有征兆,隻是當時被晶片缺貨所掩蓋。

最直接的原因是手機市場的低迷。“疫情的影響,經濟不景氣,換手機的頻率直接受影響。”這位市場總監說。這一判斷與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發現不謀而合:最新的研究資料是,中國使用者的平均換機周期已從25個月延長到了31個月。

中國信通院資料顯示,中國市場2月手機出貨量僅有1486.4萬部,同比下滑31.7%,這是近一年多以來的最低值。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為4788.6萬部,整體同比下滑22.6%,5G手機出貨量也罕見地出現了下滑,同比下降了11%。

一邊砍單一邊缺芯,手機業觸底求“彈”

其中,OPPO損失最為慘重。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資料顯示,今年2月OPPO(不含realme)銷量僅為400萬部,同比下跌45.7%,接近腰斬。vivo(不含iQOO)、小米也分别同比下滑了38.6%和20%,蘋果降幅較小,僅為4%。前五大手機廠商中,隻有去年同期尚未全面回歸市場的榮耀,實作了同比大幅增長。

綜合多方因素基本可以确定,今年中國手機市場的蕭條将較往年更加突出。這一判斷傳輸到上遊産業鍊後,形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砍單潮”。

表象之下的結構性難題正在一一顯現:手機廠商激進的高端戰略與無感的消費者之間的溝壑如何彌合?過度萎縮的市場是否還值得加大投入?海外擴張能否解決增長性難題?中國手機巨頭們正在以上問題中求解,目前階段,産品組合、供應鍊和市場政策都要靈活調整,這更考驗它們在過冬期拿捏輕重、排程資源、協調四肢的能力。

緊張還是過剩?

據《财經十一人》了解,此次手機廠商砍去的訂單中高端産品線比重更大,原因是此前國産手機廠商的高端戰略相對激進,企業普遍囤積了較多的高端産品,但市場反應平平。

第三方分析機構Counterpoint提供給《财經十一人》的資料顯示,從2021年一季度到四季度,中國高端手機(批發價400美元以上)市場中蘋果的市占率由40%增長到59%,而OPPO、vivo、小米、榮耀四家廠商的共同占有率反而從29%降至26%。

一邊砍單一邊缺芯,手機業觸底求“彈”

考慮到高端手機在整體手機大盤中的市占率在提升,國産手機廠商在沖擊高端上也不是一無所獲,隻是相較于蘋果的勢頭,國産手機們顯然還沒實作質的飛越。

“手機與晶片廠商都準備好了,但受疫情與消費大盤不振的影響,市場的反應不及預期,相對冷淡。”Counterpoint資深分析師Ivan Lam對《财經十一人》說。此前手機廠商均把資源與精力向高端晶片傾斜,但實際的市場反響卻沒有達到預期。

此外,疫情導緻的城市封控、經濟下行的壓力、手機陷入創新的瓶頸,都使得現階段沖擊高端格外困難。在消費低迷的時期,低端手機的需求往往比較穩定,而中高端需要刺激額外購買力,是以銷量的波動将會更大。

去年華為淡出市場的過程中,國産手機廠商想要拿下華為讓出的供應鍊份額。一位供應鍊産業分析師告訴《财經十一人》,以小米為例,去年上半年小米提出要包下華星光電旗下整條柔性屏的産線,産能約4000萬片,但此後小米的需求量一直下滑,到去年底時華星光電已無法確定2022年能為小米提供3000萬片的産能。

“頭部手機品牌對供應商報出的訂單數量隻是它們的預期,并不代表真實需求,很有可能是出于搶占産能、價格談判而提出的政策性目标。”前述分析師說。

比如,華為的手機面闆原先有2.5億片的産量,其中約2.2億片要由其他頭部國産廠商瓜分,平均到每家手上應該增長約5000萬片。但企業為了拿到更低的報價或尋求供應商的支援,很可能報出8000萬-1億片的增幅,表明自己對搶奪華為份額的信心。

最後結果是,華為丢失的高端市場,蘋果吃得最飽,其他廠商隻喝到了湯。前述産業分析師預計,今年實際的出貨量将較手機廠商最初報出的目标需求下降15%-20%。

聯發科是此輪砍單影響最大的手機供應商。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稱,約七成削減的訂單使用的是聯發科晶片。聯發科是中國市場目前出貨量最大的手機晶片廠商,此前主要銷售中低端手機晶片,是以有觀點認為砍單主要針對的是低端産品。

Ivan Lam強調,聯發科被削減訂單的其實主要是高端晶片。2021年聯發科釋出天玑9000,意圖重回高端手機晶片之列。但由于這款新品的研發周期稍晚于同期的高通的晶片骁龍8,手機廠商沒有足夠的時間打配合,是以在市場低迷時期需求被抑制得更加嚴重。“骁龍8先上(市)的已經上了,後續沒上的也不會再投入大資源了。”

CINNO Research資料顯示,今年2月聯發科SoC(主晶片)銷量環比下滑25%,同比下滑10.2%,跌幅僅次于受美國制裁的華為海思。

另一方面,中低端産品的供應依然緊缺。在手機廠商削減訂單的同時,從去年起困擾着它們的缺芯、斷貨的陰影仍未完全散去。前述晶片公司市場總監表示,28納米、40納米和55納米等成熟制程的晶片都在缺貨,其中也包括MIC晶片(電源管理)、TDDI晶片(觸控與顯示驅動器內建)和充電晶片等小料。

多位受訪者對“晶片荒”的判斷基本一緻,今年二季度缺芯的情況還将持續,到下半年有望緩解。這也意味着,一邊砍單一邊缺芯這種看似沖突的現象,還将在手機上遊産業鍊中持續一段時間。

一位小米手機業務市場人士對《财經十一人》說,市場的冷淡在去年被缺芯掩蓋了,到晶片供應充足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榮耀CEO趙明最近每天都權衡着供應鍊緊缺與過剩間的關系。他對《财經十一人》說,在目前階段,許多品牌都面臨着相似的問題、在二者間搖擺,缺芯在供不應求時自然産生,但如果實際銷售不及預期,就會導緻過剩。

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一款手機的最佳售賣期一般3-6個月,一旦過季往往就要打折、甩賣。“有時即使你感覺(庫存)不多,實際已經太多了。”他說。

收縮還是繼續押注?

山東的一位電器經銷商告訴《财經十一人》,手機銷量的下行波及到了大型省級代理商,連他們也開始虧錢了。某二線城市300多人的銷售代理商在整個2月,隻賣出約5000部手機,市場景氣的時候,僅一個城市的一條通訊街的新機月銷量都能達到上萬部。

河南的另一位手機經銷商也感受到了壓力:“投資200萬元,拼命幹,一年掙的大概也就不到50萬元。”這意味着,如果維持現狀,他至少需要四年才能回本。

某頭部手機廠商的一位研發人士對《财經十一人》說,小米常說綜合硬體利潤率不會超過5%,實際上OPPO、vivo、榮耀這幾家的利潤率同樣不會比5%更高。不隻是手機,IoT類的智能硬體産品利潤率同樣極低。

受訪經銷商均表示,賣手機不是他們主要的利潤來源,銷售配件、手機維修、做營運商業務,乃至銷售二手機都是謀生之道。

二手機吸收了越來越多的購機需求,新機的市場進一步縮小了。《财經十一人》從管道商處了解到,不少此前主營新機的商家今年開始賣二手機,二手機的銷售價格反而普遍高于往年。尤其是二手蘋果手機。目前市場流通的絕大部分是二手機,無論是專賣店還是批發市場二手機都占據了大部分份額,線上下通訊城這個比例通常在80%以上。

手機廠商開始節衣縮食,儲糧過冬。據《财經十一人》了解,有頭部手機公司已開始縮減層級、減少城市管理人員,并撤去了二級代理,由一級代理直接到終端門店。在河南一個四線城市,OPPO原本有四個代理商,但去年下半年已減少到兩個。

壓力也傳導到了個人。一些人才離開了這個正在急下坡的行業,多位前手機行業人士告訴《财經十一人》,他們已轉向更熱門的智能汽車行業。有不願具名的手機業人士說,再在手機形态上打轉感覺出路不夠寬了,智能汽車公司可能能為他提供更好的薪資和職業發展前景。

“是挑戰,也是機會。隻有在困難的情況下,才能測試出一家公司它的能力。”趙明說。從廠商的角度,現在最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新的産品是否給予了消費者足夠有力的換機理由?

趙明認為,此時,手機廠商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市場下滑,減少投入,産品開發更慎重。這看起來順理成章,但恰恰會讓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欲望進一步降低。他說,需要警惕這樣的狀态。

2022年手機大盤的下滑,幾乎已成定論,但具體下滑幅度,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後續疫情的控制情況,以及能否有爆款新機面市。

Ivan Lam的判斷是,為了應對目前退潮期,手機廠商從今年下半年起可能會重新重視起中低端市場、調整備貨政策,減少在3000元以上價位段的囤貨,在三四季度這兩個傳統旺季後,市場還有機會回暖。

海外是不是新通道?

一個被普遍認為是填補目前國内市場的路徑是做大海外市場。核心邏輯是中國市場已經被過度開發、廠商内卷嚴重,而海外總還有細分市場尚未被充分挖掘,這也意味着海外還有增長、有利潤。

近幾年,頭部國産手機廠商不約而同地加大了研發投入,年投資額已達百億級别,但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仍在萎縮,可以預見未來的空間還将更狹窄。“研發是以五年、十年為機關的事,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那麼錢從哪裡來,還是要看海外。”前述山東經銷商說。

從小米2021年财報來看,海外業務與中國區已旗鼓相當。去年小米在海外實作營收1636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49.85,連續三年的營收增速都在30%以上。據《财經十一人》了解,OPPO、vivo的海外營收占比也在半數左右。

小米國際部的一位人士對《财經十一人》表示,國際部是小米為數不多的盈利部門,即便在進入一個新興國家市場如土耳其、俄羅斯時,小米也會強調利潤,不會以虧損換增長。

前述山東經銷商表示,之是以海外的盈利能力比中國區更強,是因為打法不同。蘋果和三星靠的是産品力和品牌力拉動銷量,而國産手機依靠的是管道能力,“讓你出門左轉就能買到我的手機。”這一政策在中國已被用到了極緻,而在海外尚有發揮的空間。

在前四大國産手機廠商中,小米在海外市場布局速度較快,但與OPPO、vivo尚未拉開明顯差距。IDC資料顯示,2021年小米全球出貨量為1.81億部,市場佔有率約為14%,排名第三,次于三星與蘋果。OPPO、vivo的份額分别為9.9%和9.4%,排名第四、第五。

在2021年财報會上,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王翔強調,小米最有潛力的增長方向就是海外的營運商管道。以歐洲為例,營運商與開放市場管道的占比各一半,目前小米在歐洲主要國家的開放市場占據了20%的份額,而營運商管道占比僅12%,也就是說,小米在營運商管道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榮耀在海外布局上進展稍慢,但也将國際化提上日程。趙明透露,榮耀将在今年提速全球市場,目前已在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和拉美布局了規模不等的當地團隊。從3月起,榮耀将陸續在全球釋出多款産品,新品的節奏釋出甚至到了以“月”為機關。

海外市場可能是機會,但同樣意味着風險:其一,全球經濟環境遇冷,手機出貨量萎縮,海外很可能快速變為下一個“内卷”的中國區;其二,華為的前車之鑒,讓國産手機廠商在布局海外時多少增加了不可抗風險。以印度為例,去年底以來已對華為、小米、OPPO和一加展開了大規模稅務搜查;其三,國産手機品牌在海外熱銷的多是中低端産品,對品牌層面的進軍高端的助益作用有限。

多位接受《财經》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認為,市場回暖尚無迹象,整個手機上下遊産業鍊暫時隻能在縫隙中調整生存政策、熬過寒冬。

- END -

一邊砍單一邊缺芯,手機業觸底求“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