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作者:曆史述

任何一個國家在成長起來之前都會經曆戰争,美國的獨立戰争、南北戰争,法國的獨立戰争等,國家獨立後,更多的就是黨派之争。黨派之間的鬥争往往以一方的勝利而結束,有的國家,至今保留着多黨執政的政體。

大陸自近代到建國初期,也長期經受着戰争的洗禮,也同樣經曆過黨派之間的鬥争,好在,勝利是屬于光明的。但是說到底,相争的雙方亦是同一片神州大地上的同胞兄弟,是以在戰争中也會湧現很多“敵軍”之間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解放戰争中的著名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中,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沙場,我軍進階将領陳赓在聽說這個消息後,不顧外面的槍林彈雨,到戰場上找到了熊綏春的屍身,将他厚葬。

一、陳赓将軍與熊綏春

熊綏春是國軍的将領,早年間曾在日本學習軍事。“九一八”事變後,終止學業回國,投身于抗日事業中,參與過第二次東征,“一二八”淞滬抗戰,豫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滇西反擊戰和徐蚌會戰。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愛國将領。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隻是因為立場不同、各為其主,被迫與我軍為敵,而陳赓将軍是我軍的進階将領,又出身将門,二人似乎并沒有什麼牽扯和交集,為何會在戰場上為熊綏春做這些事呢?

其實,陳赓将軍與熊綏春軍長是校友,二人都是黃埔軍校的學生,同校不同期,1922年,陳赓加入共産黨,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曾留校任職。1926年,國民黨制造了“中山艦事件”,遭周總理的上司下,與蔣介石進行了面對面的鬥争。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五月,蔣介石又頒布指令,令國民黨内的共産黨員退出共産黨組織,陳赓堅決反對該項主張,并亮明自己的共産黨員身份,同時宣布自己退出國民黨。從蘇聯學成歸國不久,陳赓參加了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南昌起義,南昌起義的勝利标志着正式向國民黨反動統治宣戰。

此後與國民黨的戰争中,陳赓多次負傷。抗日戰争中,陳赓參與過大大小小戰役無數,殲滅日軍的數量不計其數,還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藥。抗戰期間,陳赓與敵人肉搏多次,充分顯示了中國軍人的前仆後繼、英勇頑強。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二、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淮海戰役是 解放戰争中,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場戰役,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至臨城,南達淮河。曆時兩個多月,是解放戰争中解放軍犧牲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同時也是殲敵數目最多,影響最大,戰争形勢最為複雜的一場戰役。

1948年8月,國軍開始實施重點防禦,我軍有點“吃不消”,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共同商讨戰略要事,此次會議,正式确立了由遊擊戰過渡到正規戰争的戰略方針。九月,我黨發起了濟南戰役,大獲全勝,意味着國民黨重點防禦政策的失敗。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淮海戰役一共分為三個階段,熊綏春是在第二階段犧牲的,戰役打響之前,陳赓曾秘密派人修書熊綏春,表達了希望熊綏春能夠率部投誠避免戰争的意願,畢竟,熊綏春在此之前也是跟陳赓有些淵源的。

抗日戰争全面打響之前,陳赓因負傷前往上海治療,不料卻被蔣介石抓捕,昔日同僚如今卻成為了兵戎相見的敵人,蔣介石深知陳赓的才學,想要趁機拉攏陳赓回到國民黨,但陳赓誓死不從,蔣介石别無他法,他甯願就這樣一直關着陳赓,也不願他為敵人效力。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曾經黃埔軍校的一衆同僚知曉此事後,紛紛勸告蔣介石,希望他能看在往日同僚的強份上放了陳赓,但蔣介石豈能輕易放人?于是,宋慶齡聯合了黃埔軍校的一衆同僚共同向蔣介石施壓,衆人紛紛聯名上書,希望能夠放了陳赓。

這些同僚的名單中,熊綏春的名字赫然在列,蔣介石看到如此陣仗,迫于壓力,将陳赓放了出來,對于當時的蔣介石來說,這無異于“放虎歸山”。但他隻能這樣做,如果他不放人,黃埔軍校的一衆同僚肯定會有想法,那麼他所倚重的,全都會離他而去。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陳赓被放出來後,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但由于時機不對,立場也不同,陳赓隻能将這份感激埋于心中,以待他日有機會能夠報答這些同僚。是以,黨陳赓知道對面帶兵的軍長是熊綏春後,很是高興,從感情上,他并不想以這樣的方式與對方見面。

但,陳赓也明白,自己是個軍人,在家國大義面前,自己的個人情感應該靠後,是以,他隻能秘密派人與熊綏春取得聯系,可熊綏春這邊也很是沖突,自己也不想與陳赓兵戎相見,就在熊綏春猶豫不決間,胡琏看出了他的不對勁。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有了胡琏的監視,熊綏春更不能有所動作了。終于來到了開戰的這一天,熊綏春剛沖出掩體幾十米就被擊斃了。可能對于陳赓和熊綏春來說,這樣的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了吧。戰役結束後,陳赓得知了熊綏春犧牲的消息很是痛心。

後又得知熊綏春的屍身不知去向,趕忙去往戰場尋找,并将熊綏春的屍體厚葬,還立下了墓碑,以便家人能夠找到,總不至于以後連個積澱的人都沒有。

淮海戰役,國軍14軍軍長熊綏春戰死,陳赓為何厚葬了他,流了眼淚

總結

據說,陳赓在埋葬熊綏春時,不禁流下眼淚,流淚的原因不僅僅隻是因為失去了昔日的同僚,也是因為自己沒能将熊綏春争取過來而感到遺憾。

陳赓将軍這也算是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了,昔日同僚的舉手之勞,他不僅記得,還将同僚的屍身從狼藉的戰場上找出來并厚葬,這也算是對同僚的最後的恩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