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血壓合并心梗,降壓藥該怎麼選?專家講高血壓治療政策

作者:全科學苑

随着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壓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也較多見。但對于此疾病的管理有一定的難度,在治療中一方面要兼顧心肌梗死,一方面要良好控制血壓。但是實際上高血壓和心肌梗死是發病機制完全不同的兩個疾病,高血壓既可以是心肌梗死的一個危險因素,又可以是心肌梗死的合并疾病,且随着高血壓病程延長,心肌梗死發病率及治療難度增加。選擇治療藥物時既要考慮血壓達标保護靶器官,又要考慮心肌供血、心肌重構等問題,如何做到統籌兼顧?我們邀請到北京航天總醫院高永紅教授,為大家分享高血壓合并陳舊性心梗病例的診療過程。

高血壓合并心梗,降壓藥該怎麼選?專家講高血壓治療政策

一、病史回顧

1.基本情況

患者73歲,主訴胸悶、心悸10餘年,加重9月,再發一周入院。患者10餘年前因頭暈、乏力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測量血壓,顯示血壓值為168/100 mmHg。此後間斷服用複方降壓片、珍菊降壓片、心痛定等控制血壓,血壓控制不穩,最高時187/124 mmHg,最低時為105/60 mmHg,頭暈症狀時輕時重。9個月前因勞累後出現胸骨後疼痛,休息後不緩解急診就診,診斷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未行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CI)治療,平時口服阿司匹林、丹參片,胸痛、胸悶發作時加服麝香保心丸。一周前自覺胸悶、心悸加重伴血壓升高,口服吲達帕胺每日一片,後因血壓控制差,胸悶、心悸情況無好轉再次就診。患者既往無糖尿病史,也無父親猝死。

2.體征

身體檢查:患者入院測血壓為173/91 mmHg;心率為92次/分;神清,反應遲鈍;其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擴大,聽診A2亢進,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肺未聞及幹濕啰音,腹部檢查未發現陽性。

實驗室檢查: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于正常水準,其他實驗室檢查均為正常水準。

心電圖檢查:患者心電圖檢查提示:陳舊性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

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心房(LA):4.4 cm、左心室舒張末容積(LVD):6.3 cm、左心室收縮末容積(LVS):4.7 cm、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0.50;前壁和前間隔乳頭肌至心尖節段性收縮運動減弱至消失,輕中度二尖瓣反流,中度左室舒張功能減退。

就該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化驗和檢查結果,應如何進行臨床診療呢?

二、診斷思路分析

1.病例特點

患者血壓水準,入院時血壓水準為173/91 mmHg,高于正常血壓水準,考慮為高血壓病;高齡(73歲),有家族性心血管病病史,心電圖檢查為陳舊性前壁加下壁心肌梗死,超聲心動圖發現心房,心室明顯增大,心肌活動度減低,射血分數降低,心肌重塑明顯。

2.高血壓診斷及分級标準

高血壓診斷标準:三次非同日收縮壓血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高血壓分級标準:

  • 1級高血壓:指收縮壓在140 mmHg~159 mmHg,舒張壓在90 mmHg~99 mmHg之間。
  • 2級高血壓:收縮壓在160 mmHg~179 mmHg,舒張壓在100 mmHg~109 mmHg。
  • 3級高血壓:收縮壓≥180 mmHg和/或舒張壓≥110 mmHg。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舒張壓≤90 mmHg。

該患者入院血壓為173/91 mmHg,考慮為2級高血壓。

高血壓合并心梗,降壓藥該怎麼選?專家講高血壓治療政策

高血壓分級标準

3.心血管風險分層

考慮完患者的血壓分級後,需明确患者心血管風險的分層,影響高血壓患者預後的因素主要包括: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伴臨床疾患。

通過對患者全面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各項輔助檢查,找出影響患者的預後因素,根據患者的血壓水準、現存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伴臨床疾患進行心血管風險分層,将患者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而該患者入院時血壓為173/91 mmHg,有心肌梗死病史,有早發家族性遺傳病史、且膽固醇水準較高,危險因素≥3個,且有靶器官損害,故該患者臨床分層為高危層。

高血壓合并心梗,降壓藥該怎麼選?專家講高血壓治療政策

高血壓危險分層

三、患者診斷

根據該患者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資料及既往病史資料診斷為:冠心病(穩定心絞痛)、陳舊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Ⅲ級、高血病2級(高危)。

四、治療思路

1.高血壓伴冠心病的治療方法

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1] 解讀中指出:高血壓伴冠心病者,推薦<140/90 mmHg作為降壓目标(Ⅰ,A),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Ⅱa,B),應注意舒張壓不宜降得過低(Ⅱb,C)。降壓藥物根據冠心病類型選擇: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首選β受體阻滞劑或CCB類藥物,冠狀動脈痙攣者應避免大劑量應用β受體阻滞劑。

2.穩定性心絞痛的治療方法

穩定性冠心病基層指南(2020)明确指出,在治療穩定性心絞痛時硝酸酯類則作為首選藥物,它可通過擴張動脈血流量以及增加靜脈容量,減少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前負荷,減少心肌缺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以改善心絞痛症狀;β受體阻滞劑作為第二類治療穩定性心絞痛的藥物可通過抑制心髒β腎上腺素能受體,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最終增加心肌灌注。第三類CCB類藥物其主要治療機制是通過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和減少心肌耗氧量發揮緩解心絞痛的作用。第四類藥物曲美他嗪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謝,降低心絞痛發作頻次。同時還要輔以血運重建和心髒康複等治療手段,實作綜合管理冠心穩定性心絞痛的目的。

3. 患者的主要問題及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

(1)當患者主要病症以心肌缺血為主導症狀時,臨床治療方案首選β受體阻滞劑、硝酸酯類、CCB類藥物。

(2)當患者主要病症以高血壓為主導症狀時,臨床治療方案首選CCB、ACEI、ARB及利尿劑。

(3)當患者主要病症以心率增快為主導症狀時,治療方案首選β受體阻滞劑。

(4)當臨床治療以改善心梗的預後、心肌重構為主導時,治療方案應首選ACEI、ARB,β受體阻滞劑。

高血壓合并心梗,降壓藥該怎麼選?專家講高血壓治療政策

五、患者的治療方案

結合該患者臨床症狀及實驗室、影像學資料給予該患者的治療目标為:控制血壓,改善缺血,改善心梗預後;控制心率,減輕心肌耗氧量;控制危險因素,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

給予藥物治療:

  • 倍他樂克12.5 mg,bid
  • 阿司匹林100 mg,qd
  • 培哚普利片(ACEI)4 mg, qd
  • 瑞舒伐他汀10 mg,qd

一周後複查時患者頭暈,心悸、胸悶減輕,仍有活動後氣促症狀。其體格檢查顯示心率為84次/分,血壓140/82 mmHg,對于穩定性心絞痛,其指南明确提出靜息狀态下心率需控制在55~60次/分。許多研究也證明:心率與冠心病預後直接相關,β受體阻滞劑減慢心率可降低冠心病心衰的死亡風險。

經綜合分析後,該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調整為:

  • 倍他樂克加量到25 mg,bid
  • 阿司匹林100 mg,qd
  • 培哚普利片(ACEI)4 mg, qd
  • 瑞舒伐他汀10 mg,qd
  • 同時加以鹽酸曲美他嗪20 mg tid

兩周後随訪,患者心率為60次/分,血壓120/62 mmHg,活動後氣促症狀消失,治療效果良好。

#非常病例#

參考文獻:

[1] 《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2]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1.20(3):265-273.

稽核專家:高永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