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的衰敗,就像是急速垮塌的山體,根本無法遏制,曾經矗立于東方的泱泱大國,睥睨四野,恥笑蠻夷的無知。
如今卻被蠻夷所侵略,打壓,而且晚清時期的滿族貴族幾乎一無是處,整日紙醉金迷,對于國家來說,完全就是于事無補。

而晚清政府為什麼能夠堅持了半個多世紀才最終垮台呢?其實這完全是漢族地主的努力導緻的。
這一時期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漢族地主,可謂是撐起了滿清的半壁江山。而其中曾國藩更是滿清不可多得的将才,早在曾國藩發迹之前,就有着預兆,他要成為帝國的頂梁柱。
曾氏一族
出身于湖南的曾國藩,是家族崛起的領頭羊,當然曾氏家族的興旺也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的。
曾氏一族從嘉靖時期便定居于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是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世代務農。
但是曾氏一族在當地也屬于富農,家中較為富裕,因而家族子弟能夠有機會接受教育。
而曾氏曆代族人也都在盡力培育後代,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人飛黃騰達,興旺家族。
曾國藩的曾祖父曾衍勝,雖然是農民,但是對于教育卻非常看重,從小便命自己的兒子曾玉屏讀書識字,然而曾玉屏天資稍差,讀書多年,也難有成就。
曾玉屏長大之後,便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就是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
曾麟書的讀書天賦相對于其父親曾玉屏來說,就要好得多,但總的來說依舊較為一般,曾麟書參加童生考試十多次,才得以上榜。
之後為了考上秀才更是奮發讀書十多年,直到四十三歲才考中秀才。
而這也耗盡了曾麟書的全部才氣,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曾麟書便将振興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子孫身上。
曾國藩出生的時候,其曾祖父曾衍勝還尚在人世,直到曾國藩五歲的時候,曾衍勝才去世。
但是操勞一生的曾衍勝,最終也沒能看到自己家族有一位能夠光宗耀祖的子弟出現。
不過曾衍勝在世之時,也算是看到了家族四世同堂,人丁興旺,雖無一人有功名傍身,但家族卻日漸興旺,對于曾衍勝來說也是一種安慰。
畢竟在去世之前,家族沒有衰敗的景象,而是有着日漸興旺的态勢,而就在曾衍勝去世下葬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風水之說
曾衍勝去世,對于曾家來說,乃是一件大事,曾氏一族在當地的地位并不低,葬禮自然也是風光大辦,四方鄉鄰都來吊唁。
七日停棺結束之後,自然要将曾衍勝下葬,下葬當日晴空萬裡,在進行完最後的吊唁儀式之後,就在曾家子弟準備将曾衍勝的棺木擡往事先選好的墓葬時,突然天降暴雨。
曾家無奈,隻得暫停下葬,等雨勢小些再下葬,但是當日的大雨卻越下越大,絲毫不見減小,甚至說連提前選好的墓地都被大雨沖垮了。
墓地未曾下葬便被沖垮,這在信奉風水之學的古人心中,無疑是不吉利的,因而曾氏家族的人便打算為曾衍勝換個新的墓地。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鄉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了出來,對曾家人說,此地依山傍水,乃是一處絕佳的風水寶地,葬于此處,日後必出大官。
對于功名的執着,讓曾家人聽後眼前一亮,也顧不得墓地是不是被沖垮了,很快便将被掩蓋的地方挖開,将曾衍勝葬入其中。
這個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其實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曾氏一族确實出了一位大官,而且還是一個能夠左右王朝未來的大官。
那就是曾國藩,曾文正。
曾衍勝去世的時候,曾國藩才五歲,第二年進入私塾,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相較于自己的父親和祖父,曾國藩的讀書之路就要順利得多。
十五歲的時候便參加了長沙的童子試,名列第七,這和參加十多次都無法考中的曾麟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十二歲的時候,曾國藩考中了秀才,第二年便又考中了舉人,随後便前往了北京準備參加會試。
在會試之路上,曾國藩小有坎坷,前後參加了三次才成功上榜,在二十七歲的時候終于成為一名進士,踏上了仕途。
而這個消息的,對于曾氏一族來說,可謂是光宗耀祖,不僅曾國藩步入了仕途,其弟弟曾國荃同樣也步入了仕途。
一時之間,曾氏一族地位大增,從一個地方農民,變為了湖南著名的官宦家族,尤其是曾國藩,還進入了大清王朝的政治中心。
曾文正公
谥号文正,這是古今多少文臣想要在死後得到的榮譽,曾國藩做到了。
清代得到了文正谥号的一共有八人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即便是同為晚清重臣的李鴻章,都沒有被賜予文正谥号,可見曾國藩在晚清之中的地位。
曾國藩一生功勳卓著,于國,乃是國之重臣,其在湖南整頓鄉勇,建立了舉世聞名的湘軍,湘軍的治軍理念,受到了那個時代軍事家的推崇。
張之洞、袁世凱、蔡锷等都極為推崇,就連毛澤東在建立紅軍的時候,都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湘軍的治軍之法。
湘軍在平定太平天國,收複新疆等衆多戰役之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收複新疆,這是中國人捍衛家國領土的重要戰役。
除了在政治、軍事上的卓越貢獻,曾國藩還是一名出色的儒學家。
他在理學之上的造詣同樣深厚,在那個理學僵化的時代,曾國藩提出了對理學的改進和完善,用全新的目光來振興理學。
教育之上,曾國藩開辦新式學堂,江南制造局、翻譯館等在曾國藩的主持下建立了起來,成為了晚清時期先進中國分子學習西方知識的重要平台。
總結
曾國藩,乃是文臣之中的典範,晚清大臣之中佼佼者,可以說在晚清衆多名臣之中,曾國藩屬于獨一檔的,即便是李鴻章也有所不及。
當然二人所承擔的責任也有所不同,因而世人對其評價自然也有所差異,但毋庸置疑,曾國藩不論是為臣、為官、為子、為民都做到了極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