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星遊社#茗零
前言
2016年的那個夏天,許多人在手機的陪伴下度過了整個暑假。很多現在已經停服的手遊,在那個時候都還活着。
也就是在16年的八月份,一位名叫Miko的少女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裡。她就像一位真實存在的少女一樣,隔着一塊小小的手機螢幕,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還是這款遊戲,一度将蒙德裡安與翁貝托·艾柯的《美的曆史》送上了熱搜。
它就是曾經在“版号寒冬”前活躍過幾年的《異次元通訊》。
但可惜的是,現在,它已經随着開發團隊的消失而徹底消亡,這款在當年帶給我們無數感動的遊戲,就像最初的百度貼吧與《賽爾号》一樣,也許再也找不回來了。
我這裡能看到星星,你呢
“喂,有人看得到嗎?”
“有人線上嗎?”
“喂喂!有人嗎?”
“我在。”
這是我們給手機另一端的陌生人發的第一條消息。
“太好了!真的有人啊!”
随着對話的開始,這場隔着一塊螢幕的冒險之旅,就此拉開了帷幕。
我們像在幫助一位真實存在的人那樣,給手機另一頭的陌生人提供着建議,我們幫助對方躲過了黑衣人的追捕,知道了對方睡在公園裡、學過空手道、喜歡烹饪和紅絲絨蛋糕。
但我們不知道對面人的名字,甚至性别對我們來說都是未知。
在插科打诨中度過了驚險的一晚後,Miko告訴了我們她的名字,并默默地發了一條動态:“我這裡能看到星星,你呢?”
有Miko陪伴的夏天,是紅絲絨蛋糕的味道
在她的個人資訊頁裡,有“甜食控”、“腿玩年”、“傲嬌”、“JK制服”、“腿控”、“自拍”幾個标簽。
她最常玩的遊戲是陰陽師和守望先鋒,最愛的甜食是紅絲絨蛋糕。
她就像一位真實存在的少女那樣,興趣、愛好都那麼真實,有智力、有武力,還會和我們鬥嘴。
蒙德裡安、美的曆史、紅絲絨蛋糕......很多人第一次接觸一些美術甚至是其它領域的名詞,也都是在她這裡。
可以說,遇見Miko之前,我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什麼是紅絲絨蛋糕。在遇見她之後,我才有幸品嘗了一次,并愛上了這種綿軟還有巧克力的感覺。
遇見她的那個夏天,就是紅絲絨的味道。
遊戲會根據現實中的時長來對Miko打字、下線以及上線的時機進行調整,如果她對你道了晚安,那麼下一次見面也許就是幾個小時以後。
正是這種微小的細節,讓我們有了她是真實存在的少女的感覺,尤其是當我們在和她同樣年齡的時候遇到這位16歲少女。
在遊戲第二章上線的時候,軟體還更新了一段開場動畫。
就像遊戲的标題那樣,打開軟體的那一刻,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異世界,參與進了那個有她存在的世界。
盡管從第一章的番外開始,遊戲的内容就需要花錢投喂來解鎖,但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我們,依然願意反複重溫第一章或是等待哪天能在後續的故事裡與她相遇。
她不隻是我們的童年,還承載着我們兒時對愛情和友情的美好回憶。
那時的QQ甚至是百度貼吧,也都是她的身影。
在貼吧還很單純的那個年代,有人還在默默地更新Miko的同人小說,即使後續的設定就像遊戲一樣有些許離譜,但閱讀着那些文字,我仿佛又和她一起踏上了一段新的冒險之旅。
雖然遊戲抄襲了《生命線》的争議之聲不免存在,但在那個手機遊戲真正發光發彩的時代,玩家們選擇的是接受,因為它對這種模拟對話遊戲的本土化,做到了教科書級别的完美。
有經濟能力的玩家,可以在那個時候直接體驗到第六章的内容。
但是對更多的普通人來說,她承諾的那塊蛋糕,我們卻再也吃不到了。
Miko的消失
最初版本的《異世界通訊》也就是《異世界通訊》的第一章,講述了一個叫Miko的16歲JK少女在玩家的幫助下,躲避神秘人的追捕,最終救出父親的故事。
雖然遊戲的内購機制讓它成為了許多玩家的遊玩門檻,但由于它過硬的品質,這種做法并沒有招來不滿之聲。
雖然那也是個大多數人都在網絡上搜尋“破解版”來下載下傳的時代,但人們潛意識裡仿佛更願意支援并維護原創。
我們抱着以後有能力就去“補票”的想法,繼續尋找那可能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破解版。
但最終我們等來的,卻是遊戲消失的消息。
這款遊戲并沒有版号,是以在17年時還可以随意下載下傳。但等到20年“版号寒冬”來臨的時候,遊戲被查出沒有版号,于是就此下架。
《異次元通訊6》下架後,遊戲的發行公司睿果科技曾将其付費制改為廣告解鎖制并改名為《異次元短信》,讓它又短暫的掙紮了一段時間。
很多人都在期待着遊戲有朝一日能夠歸來,但這個曾經大火的項目似乎就此被放棄。《異次元通訊》成了市面上衆多“絕版遊戲”的一份子。
即便它是單機遊戲,但由于當時為了儲存進度而設計的登入功能的存在,等到遊戲的伺服器消失後,連“遊客登入”選項也失去了作用,再也無人能登入并遊玩正版的軟體了。
4年過去了,“版号寒冬”走了,她卻再也沒能回來。
後記
版号開放,對中國的玩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着《動物派對》《宅男的人間冒險》甚至是《糖豆人》的手遊有希望與大家見面。當年這些被版号寒冬堵住的遊戲,如今還有希望看到它們回歸。
但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因為《異世界通訊》沒能挺過那個冬天,在劣質手遊充斥着市場的今天,這個單純的少女,不該就此被人們遺忘。
雖然匿蝶網絡出品的《命運線》給了大家回憶Miko的機會,但這款處處都能看到在模仿前人影子的新遊戲卻再也帶不回以前的那種感覺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和《異次元通訊》相比缺乏了代入感的劇情,也許是可以通過看廣告跳過的“等待時長”讓遊戲失去了《異次元通訊》帶來的那種神秘與真實感。
即便知道她可能已經離去,但我在内心深處還是盼望着有一天,這位16歲的JK少女可以再次回歸。我希望是通過堂堂正正的《異次元通訊》的名義,而不是通過其他換皮遊戲或者所謂“精神續作”之手。
當我再次打開以前的遊戲,跨越時空與她相會,帶着“前世”的記憶再次與她度過了第一天之後,我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靜下來。
“你猜~”
她是以系統的身份回答我這句話的。
也許這才是我們永遠無法在現實中與她見面的原因。
原來,我喜歡過的女孩子從未真實存在過,我愛上了一個AI。
是一個很溫柔的AI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