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作者: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

在唐僧師徒即将踏入靈山時,曾經遭遇過一場牢獄之災,然而這場牢獄之災,完全是無妄之災,因為師徒四人都是被冤枉的。

然而蹊跷的地方在于,孫悟空明明有能力讓師父逃避這場災難,可是他卻沒有作為;明明可以抓到罪魁禍首,洗刷冤屈,可是他卻提前放走了兇手;明明有一萬種方法逃離牢獄,他卻任由獄卒對師父拳打腳踢,還送出了錦襕袈裟……

那麼,這些蹊跷行為的背後,究竟隐藏着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西遊記最蹊跷的一段,明知唐僧被冤枉,孫悟空為何還勸他去坐牢?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一、

唐僧被冤枉坐牢,整個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

唐僧取經到了第十四個年頭,他們一行四人來到了天竺國的銅台府,距離靈山僅剩一步之遙。

在銅台府,他們遇到了大善人寇員外,關于寇員外身上的疑點,我們之前有一期專門講過,這裡略過。因為寇員外的老婆穿針兒,心眼兒不好,而且她生下來的兩個兒子來路不明,讓寇員外感到了不安。

正因為寇員外意識到了這一點,是以這些年執意齋僧,就是為了尋求佛祖的保佑。但事與願違,前腳寇員外剛剛齋夠了一萬名和尚,後腳家裡就招了賊,一不小心還被踢到了裆部,結果一口氣沒上來,見了閻王。

穿針兒原本見到了盜賊的模樣,但是因為之前她也想齋唐僧幾天被拒,再加上寇員外在唐僧師徒四人身上花了不少銀子。進而懷恨在心,于是一口咬定這夥強盜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并讓兒子報了官:

“唐僧點着火,八戒叫殺人。沙和尚劫出金銀去,孫行者打死我父親。”

說來也巧,當晚唐僧師徒入住落敗的華光行院,又趕上當晚天氣驟變,下起了傾盆大雨,幾個人硬是挨了一晚上,連覺都沒得睡。

這一耽誤,反而巧遇了盜賊一夥兒,一番較量之後,孫悟空留下了贓物,卻放走了盜賊。緊接着追捕的官兵就到了,在人證物證俱在的情況下,唐僧有口難辯,無奈伏法。

那麼問題就來了,孫悟空明明有一百種方法逃脫罪責,他為什麼反而勸唐僧去坐牢呢?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二、

是不是說,孫悟空不崇尚人治,更相信法治,相信銅台府的刺史能替他們洗刷冤屈?

其實最沒有資格說這話的,就是孫悟空,畢竟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他可是一點法治意識都沒有的。後來在五行山下服刑了五百年,每天感恩天庭,感恩佛祖,洗心革面,下決心要改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這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經,路過兩界山(五行山),救下了孫悟空的後話。其實從内心來講,若是有替代品,唐僧是不會選擇孫悟空的,畢竟這猴子即使被壓了五百年,心性還是高傲得很。

之前有個西遊笑話,講的是孫悟空又在煩唐僧念叨了,結果豬八戒勸他,說:猴哥,你都活了一千多歲了,怎麼還跟一個幾十歲的孩子置氣呢?

是的,在孫悟空的眼中,唐僧就是一個懦弱又膽小的小和尚,憑什麼指使自己做這做那?

雖然有這種怨言,但在五行山下思考了五百年的孫悟空也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于是因為打死了六個強盜,被唐僧訓斥一頓後,他本想回花果山,但還是忍住了,跑到東海龍王那尋求安慰。

東海龍王見多識廣,其實灌輸給孫悟空的道理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當年你搶我定海神針的時候,我不是也識時務者為俊傑嗎?

“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三、

東海龍王這句話,其實貫穿了整個取經過程,也成為了孫悟空一心一意保唐僧的信條!

回去後的孫悟空被唐僧連哄帶騙戴上了緊箍兒,其實,若非孫悟空有意改變,這個箍兒沒有那麼容易戴到他頭上。

畢竟當時唐僧騙孫悟空時,說的是戴上這個帽子,是有好處的:

“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這就說明,孫悟空想念經,想學習佛法,想學習世間的禮儀,不想再做一個冒冒失失,不懂人情世故的猴子。

但要說唐僧騙猴子吧,也不全是,因為這之後的孫悟空确實在努力念經,确實在努力表現地更有禮貌一些,至少對待唐僧是忠心耿耿。

但随着小白龍、豬八戒、沙和尚的加入,倒引發了唐僧控制欲望的膨脹。再加上豬八戒有點嫉妒大師兄的位置,這才有了後面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孫悟空這一次離開唐僧,并非是主動的,而是被迫的,即使他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跪拜唐僧,都沒能挽回師父的決心。他雖然傷心,但也無可奈何,隻能一個勁地囑咐沙和尚:

“賢弟,你是個好人,卻隻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

不過回到花果山後,孫悟空再翻盤了一下整個被趕走的過程,才發現不僅豬八戒,沙和尚其實也在推動這件事。

這才導緻後來孫悟空質問沙和尚:

“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友善一聲?”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四、

其實到這裡為止,整個取經路對孫悟空的改造過程基本完成,倒是唐僧,面對被救,還拿功利心來誘導孫悟空:

“賢徒,虧了你也,虧了你也!這一去,早詣西方,徑回東土,奏唐王,你的功勞第一。”

俗話說,以功利誘之,利盡則散,孫悟空是明白這一點的,也隻能笑笑:

“莫說莫說!但不念那話兒,足感愛厚之情也。”

功利就不煩您老操心了,但求以後别沒事就念緊箍咒兒,我就感恩戴德了。

但後面的路上,唐僧雖然也有所收斂,可是還是分不清輕重,對孫悟空仍然是半信半疑。孫悟空也不計較,明知道紅孩兒是妖怪,但聽師父的話,背上;明知道面前這個老道是銀角大王所變,但聽師父的話,背上;明知道黑松林那個女子是妖怪,但也聽師父的話,背上。

其實種種結果都表明了,孫悟空是對的,唐僧是錯的,但孫悟空也隻敢暗地裡叫苦,罵一罵唐僧是老糊塗:

“可憐,可憐!你死該當,隻難為沙僧、八戒與那小龍化馬一場!”

他們沖突的第三次激化,又是因為孫悟空打死了幾個強盜,導緻唐僧狂念緊箍咒兒。

我們要是仔細數一數取經路上孫悟空打死的妖怪,其實沒幾個,為什麼他對實力更強大的妖怪心懷仁慈,對一些凡人強盜卻不依不饒呢?

道理很簡單,心性不同,妖怪們吃唐僧肉之前還會設個計謀啥的,強盜們腦中全都是殺念和欲望,是不可控的因素。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五、

顯然,唐僧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在他眼中,隻要是人的模樣,即使是妖怪變的,孫悟空都不能打殺。

他認為這是他作為師父,作為佛家弟子,作為大唐高僧,作為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的轉世,應該持有的慈悲心。

但在孫悟空看來,唐僧還遠遠達不到這種程度,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在通天河邊,面對靈感大王吃童男童女的行為,是孫悟空首先提出來降妖的。但是在降妖受阻之後,唐僧明知道妖怪還沒除掉,但仍要執意西行,棄陳家莊的百姓于不顧,要知道唐僧也姓陳。

這個舉動,連豬八戒都看不過去,後來唐僧被靈感大王設計抓走後,豬八戒還嘲笑唐僧,說他已經不姓陳了,改姓沉了,叫沉到底。

同樣,在女兒國,唐僧跟豬八戒都喝了子母河的水,并懷上了小寶寶。唐僧第一反應就是馬上打掉這個孩子,不能因為這個,耽誤了自己西天取經的大事:

“婆婆啊,你這裡可有醫家?教我徒弟去買一貼堕胎藥吃了,打下胎來罷。”

而豬八戒第一反應是找個接生婆,生下這個孩子:

“哥哥!你問這婆婆,看那裡有手輕的穩婆,預先尋下幾個……”

包括娶女兒國國王,明明是自己有這個意圖,還故意尋求孫悟空的意見,這些行為也都被孫悟空看在了眼中。

這次面對唐僧再次不管不顧地念咒兒,确實讓孫悟空很是惱火,有時候用拳頭說話,比單純地說教是靠譜得多。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六、

但孫悟空通過假美猴王痛打唐僧一頓後,雖然緊箍咒兒是不再念了,但唐僧的佛心還是沒有長進。

比如在比丘國,那個白鹿精其實就是來替如來佛祖試探唐僧的,看看他究竟有沒有佛心,能不能成佛?畢竟比丘國的下一站就是天竺國了,取經路也快到了盡頭,但唐僧仿佛還沒什麼改變。

要知道,唐僧明明可以用自己一個人的心,救下一千零一名小孩子的性命,但他不願意這樣做。甚至跪求孫悟空救他一命,若是能救他,他情願給孫悟空當徒子徒孫:

“你若救得我命,情願與你做徒子徒孫也。”

這也讓孫悟空對唐僧的行為感到不齒,這也導緻,明明他有一百種方法救得唐僧命,他卻偏偏選擇了用尿泥糊唐僧臉上:

“那呆子即使釘钯,築了些土,又不敢外面去取水,後就擄起衣服撒溺,和了一團臊泥,遞與行者。”

在朝堂之上,孫悟空特意放下了自己的那些心性,實作了自我佛性提升:

“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

是以,到後期,我們會發現,真正在引導取經的是孫悟空,他也在一次次跟唐僧讨論《心經》的過程中,心性大變,成了頗具佛性的猴,且修為已經遠在唐僧之上。唐僧也從取經的主導者,慢慢走向邊緣,成為了附屬于孫悟空的存在。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七、

在某些事情上,孫悟空甚至可以說出唐僧的前世今生,能預測取經的未來走勢。

比如在禅林寺,唐僧大病一場,感覺命不久矣,還特意寫好了遺書給孫悟空。面對豬八戒和沙和尚的不解,孫悟空還特意解釋了這場大病的由來,提到:

“老師父不曾聽佛講法,打了一個盹,往下一失,左腳下翙了一粒米,下界來,該有這三日病。”

其實這時候,包括佛祖也好,孫悟空也罷,就已經在提醒唐僧了,讓他不要怠慢佛法。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看唐僧這次的牢獄之災,就更容易了解了!

因為銅台府追捕的官兵到了,又人贓俱獲,這讓唐僧啞口無言:

“三藏聞言,一似大海烹舟,魂飛魄喪。”

事實上,穿針兒告狀一事,是在唐僧師徒走了後才發生的事,為什麼面對官兵追捕,孫悟空悄悄跟沙僧講:

“師父的災星又到了,此必是官兵捕賊之意。”

既然他能預知官府會抓唐僧,為什麼卻放走了那麼多強盜,明明帶着強盜見官,就能洗刷冤屈,為什麼不這樣做?

以至于到了朝堂之上,面對官府的指控,唐僧向孫悟空求助,孫悟空卻讓他認栽:

“有贓是實,折辨何為!”

是啊,人家刺史都說了,既然你唐僧說偷東西的是别人,那麼你都能把贓物截下,為什麼不抓來真兇為自己辯解呢?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八、

由此可見,孫悟空是故意讓唐僧飽受這次牢獄之災,而且這次災難是記載在八十一難之中的。

“師父該有這一夜牢獄之災,老孫不開口折辨,不使法力者,蓋為此耳。”

在朝堂上,唐僧不招,刺史都動上了大刑,所謂的大刑就是往腦袋上勒繩子,這倒跟孫悟空的緊箍兒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孫悟空這樣勒死不了,唐僧這樣勒,搞不好會死人的,孫悟空自然不能讓他受這苦。但是到了牢獄之中,被獄卒的那頓打,這孫悟空就幫不了了。

被打無奈的唐僧,連錦襕袈裟都貢獻出來了,全然忘了當初為了讓孫悟空尋回袈裟,要拿緊箍咒兒威脅的勁頭。

“可憐把四衆捉将進去,一個個都推入轄床,扣拽了滾肚、敵腦、攀胸,禁子們又來亂打。三藏苦痛難禁。”

其實唐僧所經受的這一切,不過是取經即将結束時,孫悟空将多年來的不滿,集中一次發洩罷了。

比如被冤枉!

是啊,當初三打白骨精的時候,我就是被冤枉的,我那麼解釋,你唐僧聽嗎?同樣,刺史也隻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事情,你唐僧怎麼解釋?

比如行賄獄卒!

如果連身外之物都不肯丢棄,怎麼為後面的脫胎換骨,丢掉肉體做準備呢?

但說歸說,這個冤情還是得洗刷的,不然後面的取經路沒法走了啊,那麼孫悟空又是如何做到在兩三個小時内,把整個案子破獲的呢?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九、

其實要破案很簡單,将那夥強盜抓回來就是了!

但這并非孫悟空之所願,畢竟自己兩次打殺強盜,兩次被唐僧趕走,這次無論如何也不找強盜麻煩,更何況這夥強盜還有試探取經團隊的意味,搞不好背後就是某位靈山大佬。

是以說,這時候的孫悟空有那麼一點點法治的意思在裡面,比如第一步,先要解決“民不告,官不究”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穿針兒告狀問題。

按照穿針兒的思維分析,這夥和尚,不僅吃掉了自己家那麼多銀子,還連帶讓老員外喪命,外加錢财盡失,這就是災星,不告他們告誰?

可以說,她恨死了唐僧了,怎麼可能輕而易舉撤訴呢?

容易啊,威脅呗,最好再裝神弄鬼一次,畢竟在車遲國的時候,他就搞過這麼一出。是以,孫悟空跑回寇員外家,變成個小蟲子趴到棺材上,故意弄出聲音,假裝是寇員外還魂,還說要是不撤訴:

“不然,教我在家攪鬧一月,将合門老幼并雞狗之類,一個也不存留!”

雖然原告沒了,但官府還是可以繼續當原告的啊,況且官府要是不同意撤訴怎麼辦,那麼還得解決刺史的問題。

于是又溜到刺史家,這個刺史确實想升官,家裡把祖上比較有出息的親人畫了張畫,供在牆上。于是孫悟空學他伯父的聲音,訓斥他,說他冤枉好人,讓他快放了唐僧,不然就拉他去陰間問話。

即使這樣他還不放心,又變成夜遊神的樣子,讓所有百姓都看到,發動輿論戰,去影響官府判決,若是不從:

“先踢死合府縣官,後翙死四境居民,把城池都踏為灰燼。”

這其實就是耍無賴了,肆意幹涉司法啊!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十、

唐僧為什麼會活該有這牢獄之災呢?

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因為唐僧在寇員外家停留的時間太長了,導緻怠慢了佛心。而且這一切還是在明知豬八戒能吃的前提下,刻意多留了幾日,讓豬八戒能吃飽。

而且,這不是第一次給唐僧警告了,在金平府的時候,就已經警告過他一次。

金平府的和尚們是非常尊重唐僧的,稱他為天朝上國高僧,還恭維他說:

“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托生。才見老師豐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

這讓唐僧很受用,高興之餘就停下來不走了,還要參觀幾天之後的元宵花燈,結果就遇到了三隻犀牛精事件。

事後孫悟空跑到天庭搬救兵時,親口對四大天師講過:

“因我師寬放禅性,元夜觀燈,遇妖魔攝去。”

因為師父寬放了禅心,怠慢了佛法,導緻被妖怪抓走了……

書中也特意強調了一句:

“懶散無拘禅性亂,災危有分道心蒙。”

事實上,唐僧并沒有吸取教訓,在犀牛精被除掉之後,他們還是在金平府又好好享受了一番:

“這家酬,那家請,略無虛刻……住經個月,猶不得起身……”

由此可見,孫悟空是借此發洩自己的不滿,而且還找到了讓唐僧坐牢的正當理由。不僅僅因為自己被誣陷,更是因為,我們這段時間,怠慢了佛心。

後來可能孫悟空還不解恨,也可能唐僧确實不合格,成不了佛,在接下裡的淩雲渡那裡,幹脆将唐僧推進了水裡活活淹死了……

唐僧入獄明明是穿針兒使壞,孫悟空為何說,師父該有這牢獄之災?

當然,因為篇幅原因,關于唐僧之死,我們後面還會特意開一期好好講講,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