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作者: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漫香茶書房15640392888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态

(此處已添加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上學的時候,買報紙、剪報紙是我的一大業餘愛好。

我總共收藏有二十五冊剪報本,裡面有《讀書類》7本,《書畫》3本,《業餘愛好》3本,《醫藥養生類》3本《婚姻家庭類》3本,《交際類》4本,《烹饪類》1本,《綜合類》1本,還把一些沒有夾在雜志裡的剪報,放在一個塑膠袋内,以防丢失。我的剪報本,和别人的不太一樣,沒有用膠水把它們固定粘貼在雜志或什麼本子上,因為,剪報遇着同類的内容,我要随時歸類,粘貼上,就不能調換了。因為剪報,我還把珍藏多年的《盛京晚報》報紙試刊一号給剪了,後悔不已。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多少次家,我記不清楚了,但它們始終跟在我的身邊,像一個忠誠的衛士。即使是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今天,我覺得有些剪報的内容,也毫不過時,而且還有啟迪人心智的作用。是以,現在我仍把它們珍若拱璧。

我當時的報紙來源,主要來自兩個途徑:一個是到各個報刊亭、小報攤上去購買,其中最常去的是沈陽太原街郵局旁邊的報刊門市部,那裡的報刊相對齊全;另外一個是到周六、周日的舊物市場去購買自己感興趣的報紙。剪報,是因為報紙上有些内容有時效性,看過就不記得了;有些内容自認為是需要保留的,整張儲存占地方,是以剪下來歸類儲存。如果報紙上喜歡的内容較多,或這張報紙很特别,我會整張儲存,這樣的報紙我現在還收藏着,比如:《花好月圓》、《大觀園報》、《萃報》、《美報》、《作家生活報》創刊号等。

上學時的小報攤、小報亭現在已很難見到了,也不知道以前常去的太原街郵局旁邊的報刊門市部還有沒有?但我很懷念那段剪報時光。當剪到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時,反複咀嚼,内心的喜悅之情是難以言表的。記得當時我剪了幾張《金薔薇》欄目的文章,短小精悍,發人深省,很喜歡,但不全,看着不過瘾,特地到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俄羅斯作家康&一九六四年83;帕烏斯托夫斯基的《金玫瑰》戴聰譯(《金玫瑰》是作者臨終前對《金薔薇》作了全面修訂和增删後刊行的本子),買到家後比對檢視發現不是同一個内容,但這本書我一直珍藏着,現在還時不時的拿出來閱讀。前段時間,讀劉小楓的《這一代人的怕和愛》裡面有一篇文章《我們這一代人的怕和愛-重溫【金薔薇】》專門介紹《金薔薇》的來龍去脈,很是受益。

現在我一遇到報紙,就要看看有沒有需要剪下來的内容,好像是那個時候落下的病根。去年,我在孔網買書,郵來的書四周塞滿了報紙,我把報紙展開來讀,有一篇《撰聯小劄:王稼句》的文章,很入我眼,但隻有一半,不甘心,便把塞着的報紙都展開來翻看,也沒有找到另一半,看到《藏書報》報頭上有日期是2015年12月7日。在孔網查了查,我就買了一整套《舊書資訊報》和《藏書報》。《舊書資訊報》是《藏書報》的前身,從2000年創刊到2005年終刊,共出合訂本7本。從2006年《藏書報》創刊到2020年《藏書報》共出15本。兩報共出22本合訂本。這套合訂本近全新,郵到後,找到那期報紙讀完,才長舒了一口氣,好象是還了一個願似的。今年我又在孔網上訂了一本2021年《藏書報》的合訂本,《藏書報》是我喜歡的報刊之一,希望能把它收集齊全。

雞鳴犬吠天已暮,獨倚柴扉對斜陽。剪報豐富了我的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至今我還很懷念那段剪報時光,有時把剪報本拿出來翻一翻,讀一讀其中的文章,還受益無窮。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
這些剪報,伴随我搬了好多次家,始終跟在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