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号心理咨詢室: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三号心理咨詢室: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圖檔來源:百度搜素)

近幾年,心理題材的書籍、話題、事件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已經意識到問題的人,會覺得人為什麼就那麼脆弱,怎麼心裡突然間就病了呢?

沒有意識到問題的人,依舊會覺得,哪有那麼誇張,這種小問題完全不成問題。這種情況,大概就像《三号心理咨詢室》這本書中那個小小年紀就有反社會人格的男孩,他的父母意識到問題,而他的奶奶直到在他床底下看到他收集的很多反社會案例的簡報,依舊覺得無法置信。

而不管你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看待今天這個社會留給我們的課題,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直接地來到你的視野。

《三号心理咨詢室》作者荷小姐,她通過一個溫暖而冷峻的故事,講述了這間三号心理咨詢室前後三任主人的故事,這其中剪不斷的愛恨情仇,兩代人的悲歡離合,執着而扭曲的感情,複雜而美好的人性,讓人很容易身陷其中。

因為這個故事裡,或許有你的影子,我的影子,他的影子。書中容括了大量心理攝寫與精神分析的内容,用小說的形式,作者都對他們進行解體、剝離、重塑、凝聚,回到本我。

當人性中的點點滴滴以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你是否有直面真實的勇氣呢?

每個人的内心深處或多或少都藏有秘密,當秘密的重量不斷加大,你又是否有承接他們的勇氣?

哪怕是心理咨詢師,懂得如何應對我們心理産生的各種變化,當問題來到自己身上,是否也能全身而退?

三号心理咨詢室: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圖檔來源:百度搜尋)

01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故事的開始是三号心理咨詢室第三任主人上任的時候,當一名助理咨詢師有一天可以自己獨當一面成為咨詢師時,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但是不是,第二任咨詢師的離開,恰恰是被第三任咨詢師擠走的,通過一個計謀和算計。當我們跟着故事繼續走,原來這場算計不是因為競争,不是因為仇恨,而隻是因為那個人愛的人不是你。

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在乎的那個人的唯一,但是在錯位的時空裡,在那段和你不曾相逢的歲月裡,永遠是另一個人陪着他走完人生的某一個階段。

所謂心理的種種疾病,不過是變異的愛和扭曲的恐懼。

愛原本是一種很美好的感情,但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後來變了味。

恐懼原本就讓人覺得害怕,但是扭曲的恐懼會讓人為了不恐懼而不停地傷害。

這樣的故事,不僅書中的魏銘洋有,柳映江有,他們的父母有,同僚也有,而我們也有。

柳映江作為這間三号心理咨詢室的第一任主人,她的消失其實也是因為對生命失去了期待。她是智者,也是一名很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在她的信仰之下,在她自己的事情面前,她曾經是抽離出來作為第三者去面對,她可以處理得很好。

但是,當她也遇到了那個讓她産生期待和依賴的人,她一直在這兩種身份間遊離,保持理性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尊嚴,而有的時候,人生難得非常理性。

當我們沒法用最真實的自己來面對很多問題時,當我們不得不通過掩飾來保護自我,當我們眼睜睜地失去之後發現當初我們再努力一點,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我們的内心就開始不平衡了。人啊,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自己。

是以,時刻讓自己忠于自己,讓自己能夠保持真實的狀态,是一件值得我們去努力的事情。

三号心理咨詢室: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圖檔來源:百度搜尋)

02 蒙娜麗莎的法則——不要細看

書中有一句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所謂的心理疾病,不過是人類骨子裡陰暗可怕的一面浮到表面上,他們摻雜在其他自然人性裡,蟄伏在正常的欲望、情感、智慧和合理需求之下,被各種冠冕堂皇的說辭修飾掩蓋,有勇氣直面黑暗部分的人,才懂得如何駕馭它。

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人,隻能任由人性中黑暗部分恣意生長,卻很少有人能駕馭它。

我們大部分是普通人,沒能一生出來就能夠掌握直面黑暗的能力。是以,我們又該如何呢?

在這裡講一個法則——蒙娜麗莎法則,不要細看。什麼意思呢?我們欣賞油畫,遠遠地看,是一幅好看的畫作,當你走近畫作,你卻發現,原來,這幅很好看的畫作,不過是水彩在紙上肆意地搭配。畫作的表面還凹凸不平,看着一點都不美。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都得有不要細究的心态。就像一代咨詢師柳映江,她的才華、她的智慧,帶給他事業上的驕傲。當她遇到那個讓他想産生依賴的人時,當她知道在她之前,對方還有一個未婚妻時,她更想知道的是,自己和對方的未婚妻,誰在他的内心分量重。

她也知道對方有抑郁的傾向,是以她更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深究,讓他産生抑郁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深愛一個人,不能接受對方的離開。在催眠以及心理師的各種試探中,柳映江又為了儲存一份自尊,自己選擇退出兩個人的關系,并且保持着距離。

兩個人最終是以一種安全的關系相處的,隻是故事直到對方為了救她而死之後,秘密被揭開的時候,其實這樣錯誤結局居然是從柳映江不敢聽被催眠者後面的講述。是以失了心理咨詢的準确性。

三号心理咨詢室: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圖檔來源:百度搜尋)

03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也因為從那時開始收集到的這份不算準确的結果,故事開始變了。一個人成了另一個人内心深處不再随便提起的人,另一個人卻因為對方的态度也采取安全的相處方式。

知道其中一個人先行離開,原來真相并非如此。

但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是以,咨詢師也對生命失去了期待,因為她的一生就是被自己的專業所了解錯了。

包括第二任心理咨詢師也是如此,當他小時候面臨母親去世而失語的時候,在咨詢師進行溝通的時候,他看到咨詢師拿着皮鞭打他的舅舅,他反而開心地笑了。

因為,在咨詢師身上,他看到了他的母親,常年受到父親的暴力卻從來不敢還手,直到最後失去生命。他和母親,一直都是弱者,一直都被父親暴打,一直都不敢還手。原本處于弱勢的人,當心理的創傷大到受不了的時候,他封閉了自我。

有對母親懦弱的責備,也有對自己弱小的責備。知道象征着女性的咨詢師拿起皮鞭想要打他的舅舅,她的眼裡看到不是親情,而是看到了母親終于反擊了。

當他的創傷源頭被重視,當他的創傷被療愈,他才慢慢地走出來。原來,他也隻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

尼采在他的著作《善惡的彼岸》中說到:“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将回以凝視”。

是以,這世上的善與惡,其實都是一念之間,一念之差。

好在,這個故事最後的結局,那些凝視深淵過久的人,最終都可以離開深淵,不再與深淵對視。

隻是,這樣的好結局,期待所有的人都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