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我們常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話常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但我們心裡也清楚,後一句“其次是現在”,看似很撫慰人心,實則有點“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的意味。
再一次讓我有這種感慨,還是源自在某個群裡兩位寶媽的談話。
一位寶媽說自家娃英語不太行,中間斷斷續續學了幾年,現在三年級了,她打算要好好花時間讓孩子補上去。
另一位媽媽幽幽地說,“英語我們學齡前就打好基礎了,現在孩子能讀英文章節書,日常交流沒問題,我可以把精力放在其它地方了。”
後一位媽媽看似是凡爾賽,但英語專業的我明白她說的話深有道理。英語啟蒙确實應該從小齡娃開始,花時間少見效快。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國小階段孩子學得如何,跟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那些在班裡成績好的孩子,追根溯源,都跟家長私下的努力分不開。
有眼界的家長,會在娃幼稚園畢業前就這樣規劃,孩子上國小後會很輕松。
為什麼強調“幼稚園畢業前”?我不是制造焦慮,而是這個階段是很多習慣培養、語言學習的視窗期。在視窗期内學習事半功倍。
如何規劃呢?按照國小學科分類,我分成了三種。不管是在意孩子成績還是在意孩子素質教育的家長,都值得重視起來。
做好英語啟蒙
對孩子的英語啟蒙,越小越好,甚至一歲起就可以了。當然,最晚也不要晚于孩子上幼稚園前。
這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母語還沒深入人心,對英語還不排斥。其次屬于這個年齡段的英語資源有很多,卡通片啦音頻啦。此外孩子沒有作業負擔,每天可以有大量時間聽音頻磨耳朵,增加輸入量。
如何做好英語啟蒙?主要是在保證可了解的前提下,讓孩子多接觸各類英語資源,比如英語動畫、音頻和繪本。
家長可帶孩子一起看卡通片,覺得難了解的地方可以跟孩子講一講,看一兩遍卡通片後可以開始聽音頻,再配合相關内容繪本,讓孩子先積累聽力詞彙量,再實作聽力詞彙和文本詞彙的對照。
同時在日常交流中,也要多開口和孩子說英語。因為英語畢竟是門語言,要用起來才進步更快。
培養閱讀習慣
這是針對國文做出的規劃,事實上對全學科都适用。因為隻要閱讀内容夠寬夠廣,孩子所獲得的背景知識就越多,以後課堂聽講了解能力就越強,再加上觸類旁通的能力,無論學習哪科都不會覺得費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主要是讓孩子愛上閱讀。
針對從不閱讀的孩子,家長捧本書坐在他旁邊,自己先饒有趣味地讀,每天堅持,這樣不到幾天就會把孩子吸引過來,之後再開始親子閱讀。
不給孩子壓力,不讓孩子學識字、考孩子漢字怎麼讀,隻是堅持跟孩子一起讀好玩有趣的繪本或者書,孩子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又被書本内容吸引,自然會愛上閱讀。
生活中多“玩”數學
孩子的數學啟蒙并不是做算術題或者背一百以内的數字,而是在生活總多擷取關于“數”和“量”的經驗。
畢竟學齡前兒童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怎麼發展,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多接觸數量、方位、順序、集合等數學概念,通過遊戲或活動把這些概念從具象化慢慢變得抽象。
家長可以讓孩子多數數,一個物品對應一個數,變換不同的物品數。慢慢他會知道,原來“3”可以代表不同的物體,可以是三個蘋果,也可以是三件衣服。
此外多跟孩子玩一玩七巧闆,讓孩子多找找生活中三角形、四邊形等各種形狀的物品,可以增加孩子的幾何概念,為國小裡的幾何内容學習打下基礎。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