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ac應用商店亂象背後,蘋果應負主責

看到一些新品釋出時,小雷會說一點都不值得買,但這個不值得買是建立在現有的價格基礎上,隻有它售價夠低,我們肯定會願意買。硬體如此,軟體也是如此,而且軟體不同,不但有價格便宜的,還有免費的。

貪小便宜的心理每個人都有,是以在安裝所需的軟體時,我們也會優先尋找免費軟體。軟體需要付費下載下傳或内購太正常了,但如果兩款用途基本相同的軟體擺在我們面前,一款是标注付費下載下傳,另一款則是免費+内購,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小雷肯定會選擇先下載下傳免費+内購的。

這種選擇很正常,這種心理開發者也會注意到,于是名為“免費+内購”,實為“付費下載下傳”的“假内購”模式就出現了,比如Mac App Store平台應用GCalendar for Google Calendar。

Mac應用商店亂象背後,蘋果應負主責

其實不止Mac App Store有這種情況,小雷安裝Windows、Android、iOS應用時,也遇到過此類exe/App,可見“假内購”模式正在飛速擴散。不過若是其他平台出現這種問題,使用者的反應不會那麼激烈,主要是它出現的平台是Mac App Store,蘋果竟然會允許這種軟體上架。

隻有使用者受傷的世界完成了

開發者選擇這種模式,原因顯而易見,自然是為了吸引使用者下載下傳。幾乎所有平台都會有應用下載下傳榜單,就拿名不見經傳的GCalendar for Google Calendar來說,居然進入了美國Mac App Store免費下載下傳榜前五十。

排名越高,能夠看到這款應用的人就越多,需要用到此類App時,就有可能優先下載下傳它。當然,打開後看到需要付費的字樣,肯定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付費,大多數人隻會罵一句,然後關閉視窗并解除安裝。

Mac應用商店亂象背後,蘋果應負主責

但,願意付費的人總會有,尤其是某些不在乎價格的人。雖然沒有證據,但小雷認為,“假内購”模式的利潤,比真付費模式要高不少,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開發者拉下老臉,用這種幾乎相當于欺騙的方式。

對于這種“假内購”方案,蘋果是否有監管責任,小雷曾查詢過多方資料,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不合理也不違規。事實上,開發者選擇這種模式,蘋果也是獲利者。雖說Mac允許應用側載,使用者可以在其他平台下載下傳應用,但通過調研身邊的Mac使用者,小雷發現他們基本都已經習慣了在Mac App Store下載下傳應用。

Mac應用商店亂象背後,蘋果應負主責

與iPhone上的App Store相同,使用者在從Mac App Store下載下傳的應用中充值,也需要走蘋果支付管道,蘋果自然要收一份“蘋果稅”。不管開發者選擇哪種方式,蘋果始終能夠獲利,就算消費者是否對此抱有怨言,被罵的大多是App開發者。

這麼一來,似乎隻有使用者受傷的世界完成了。一邊是開發者,一邊是蘋果,都想從我們身上賺錢。如果是财力不足的人,下載下傳這類“假内購”應用後,肯定想着解除安裝再去找一個功能相同的應用,可已經浪費了不少時間,橫豎我們都是受害者。

“加害者”會越來越多?

“假内購”不可怕,可怕的是越來越多開發者看到了其中的利益,紛紛采用這種方式推銷應用,那麼這種情況會到來嗎?盡管不願意看到,但小雷還是要說,恐怕未來選擇“假内購”的App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主流。

這種情況很容易了解,除了某些愛好者開發的開源軟體,大多數開發者都要付出成本,他們的目的也是盈利,而非做慈善。問題在于,我們隻有安裝應用後才會知道,它是否需要付費才能使用裡面的功能,這種方案引起了使用者的反感。

好消息是,真正的大型軟體企業不會采用這種方案,他們手中的軟體通常名氣都很大,也是有需求使用者的首選,是以完全可以使用付費下載下傳模式,不用使用“假内購”方式騙使用者下載下傳,哪怕真的是“假内購”,評論區也肯定有人會指出來。

Mac應用商店亂象背後,蘋果應負主責

真正令我們難受的是小型工作室,他們開發的應用一般功能不會過于複雜,知名度相對較低,是以隻有依靠這種方案,才能快速讓App的名字出現在下載下傳榜單上。幸好這種功能不複雜的App并不是沒有替代品,甚至可能會有免費的版本,隻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在數百萬款A應用中仔細挑選,因為大多數無需付費的應用可能會選擇另一種賺錢方式,那就是廣告。

這類原本使用者群體就不高的App,下載下傳使用者少,評論區人也不多,是以在下載下傳之前,我們難以了解到它的“假内購”模式。當我們知道受騙後,通常也就是解除安裝應用了事,不願意再花時間在這些沒用的東西上。

小雷要說的是,想要讓這種應用徹底消失,最好的方案是使用者聯合起來。遇到此類應用,除了解除安裝,還要去評論區留言,告知大家應用的真面目,防止更多不知詳情的人下載下傳,這樣一來,下載下傳“假内購”應用的人就會變少,這類App也就難以出現在排行榜單了。

我們其實并不苛求免費應用

開發者需要盈利,收費無可厚非,随着經濟實力的提升,國人對于付費應用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我們貪小便宜,卻不是完全不願意使用付費軟體,隻是希望定價能夠合理一些。

就拿國内數億人在用的Windows來說,自己購買正版Windows專業版,價格在千元以上,那些網上在售的正版激活碼,實際上也是盜版。試想一下,有多少人願意花上千元買系統?

Mac應用商店亂象背後,蘋果應負主責

盡管國人的消費水準上來了,但許多應用在我們的眼中并不值那個價格。或許開發商應該注意到這點,價格降低一點,隻要銷量上來了,薄利多銷賺的錢應該不會少。

至于“假内購”應用,或許短期内能有不少效果,但往長遠了看,這種行為無疑是殺雞取卵,隻會讓消費者越來越反感此類應用,等到安裝應用的人多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應用的真面目,應用的評分和同期下載下傳量自然會降下來,說不定還會影響到開發者的名聲,以及他們開發的其他應用。

Mac應用商店亂象背後,蘋果應負主責

最健康的方案仍是試用期和試用部分功能,通過短暫的試用期和部分支援試用的功能,使用者就可以對應用有一定的了解。當然,某些使用者可能隻需要用一兩次,或者體驗功能就夠了, 小雷使用WPS就是如此,作為office的免費替代品,即便不付費,WPS也能滿足我們許多使用需求。隻是後來發現其中有些功能真的很好用,其中稻殼PPT模闆小雷一年隻用一兩次,但最終小雷還是選擇開通了WPS和稻殼會員。

就算使用者到最後也不願意付錢,經過使用者群體的傳播,應用下載下傳量肯定會漲上去,到時候還怕賺不到錢?開發者、平台名聲有了,錢也賺到了,付費使用者享受到了更好的體驗,免費使用者也完成了目标,如此三赢的局面,難道不好?如果說缺點,應該是開發者難以賺到快錢了,回收成本的速度會變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