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衆所周知,東北是中國體壇人才輩出的地方,而截至2022年,中國乒乓球界總共誕生了10位大滿貫運動員,其中孔令輝、馬龍、王楠、李曉霞4人都來自東北,而後3位的老家都在遼甯。

想拿大滿貫,就必須集齊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三大賽的單打冠軍,其中隻有第一個比賽是四年等一回,是以難度自然也最大。但有些運動員卻非常奇怪,他們即便拿到了奧運單打冠軍,也沒有實作大滿貫。

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男人,他與馬龍、王楠、李曉霞一樣來自遼甯,一樣拿到了奧運會與世界杯的金牌。

但遺憾的是,他卻沒能實作大滿貫。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時間倒退到1980年,地點則被定位到了遼甯省沈陽市沈河區。

一位玻璃儀器廠的員工與他在紡織廠工作的妻子迎來了自己的寶貝兒子,那時候的二人不會想到自己的這個小孩會對世界乒壇有怎樣的影響,畢竟,他們隻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工薪階層中的一員而已,談不上有什麼遠大的志向與理想。

但命運似乎不打算讓這個家庭一直平凡下去,1986年,沈河區業餘體校的教練們來到基層選苗子,結果一位叫楊沈立的教練相中了本文的主人公。

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這個原名“馬琳”、後來改名“馬林”、再後來又改回“馬琳”的孩子開始與中國的國球結下不解之緣。

楊沈立想帶馬琳去學乒乓球,但不出意外的是,這個決定遭到了孩子父母的反對。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老話常言道:窮文富武。

一般家庭的孩子,老老實實念書、聯考、上大學才是“康莊大道”,而競技體育有如過去的“武舉”,不但要求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而且成材率并不高,尤其是在中國,乒乓球項目的競争實在太大了,假如孩子沒有成材怎麼辦?到時候再想回去讀書走文化學習的道路恐怕就跟不上了!

假如馬琳的父母馬輝、夏靜茹也喜歡乒乓球的話倒也說得過去,但夫婦倆對于這項運動幾乎是一竅不通,據說連怎麼算分都不知道,這又如何舍得将孩子送去專業訓練呢?

差一點,馬琳就要和乒乓球失之交臂,正如兩年前那個姓王的高個兒上海男孩一樣。

但幸運的是,當年那位叫沈益民的教練員力排衆議,為上海乒壇帶來了一顆名叫“王勵勤”的希望之星,而現在,這位叫楊沈立的教練也“三顧茅廬”,終于說服了馬輝、夏靜茹,将馬琳引入了專業隊。

唯一的遺憾在于,這個孩子最終沒有留在家鄉。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1986年,馬琳正式開始了自己的練球生涯,直到二十八年後才正式宣告結束。

和那個年代的許多乒乓球運動員一樣,馬琳從小也是直拍打法,畢竟當年中國乒乓球隊的主流就是直拍,許多教練員也隻懂的怎麼教好直拍,是以連王勵勤也是直拍打法起家,若不是因為身材實在太高大,而且存在“雞胸”的問題,那麼我們也許會看到一個中國版本的卡利尼茨出現。

注:卡利尼茨,前南斯拉夫乒乓球世界冠軍,比1米87的王勵勤還要高大(據說接近2米,至少在1米9以上),左手直拍打法。

而馬琳則不一樣,他雖然個頭也不算矮,但和王勵勤比起來差了一大截。而且更重要的是,馬琳和王勵勤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他确實非常适合打直拍。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關注乒乓球的朋友們都知道,傳統直拍打法講究進攻、進攻、再進攻(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剛提到的卡利尼茨),而且一定要以巧取勝,盡量不和對手硬碰硬,以超強的台内控制與近台上手來壓制對手,快刀斬亂麻結束戰鬥。

是以一般來說,性格外向、點子比較多的運動員更适合打傳統直拍,像王勵勤那種四平八穩、一絲不苟執行訓練任務的内向型選手就很難打出直拍的靈動出來,相反更加适合“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橫拍技戰術體系。

而馬琳,顯然是天生的直拍運動員。

當沈益民教練第一次看到王勵勤的時候,這個孩子獨自在一個角落裡玩了20多分鐘的網球,安靜而專注;可是當楊沈立教練第一次遇見馬琳的時候,這個孩子卻攆着一個足球滿場跑來跑去,活潑而靈動。

有些事情,好像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了。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事實證明,馬琳不但适合打直拍,而且也非常喜歡直拍,而他練球的時候正值國乒直拍打法風光無限之際,繼直拍反膠打法的郭躍華之後,兩大直拍正膠打法高手——江嘉良、陳龍燦同時崛起,大殺四方,連續在世乒賽、世界杯等大賽中勇奪金牌,小馬琳看了也是心向往之,将他們視為了自己的偶像。

不過任何性格都是有好有壞的,内向的王勵勤長大後甚至被人批評打球“不動腦子”,而外向的馬琳小時候也經常惹教練的批評,多年後,曾經執教過他的另一位前輩回憶道:

“馬琳小時候沒少挨教練的削。”

不過批評歸批評,但是哪個教練會拒絕一位天賦異禀的學生呢?嘴上說話嚴厲,但心裡面卻是“真香”。

隻可惜,這樣的情況沒有長久。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1988年,乒乓球項目第一次被引入奧運會,結果中國乒乓球隊在南韓漢城遭遇慘敗,兩大直拍快攻打法選手江嘉良和陳龍燦居然沒有打進男單四強,分别輸給了歐洲橫拍弧圈球打法選手林德、克蘭帕爾。

1989年德國多特蒙德世乒賽,國乒男隊更是輸得“一條褲子都不剩”,男團、男單、男雙、混雙全軍覆沒,尤其男團決賽更是創造了最慘的一次敗績,被瓦爾德内爾領銜的瑞典隊打得潰不成軍,最終0-5慘敗吃了個鴨蛋,一時間中國乒乓球圈哀鴻遍野,傳統直拍打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現在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現象發生了:

無數中國直拍打法運動員,被教練“建議”改成橫拍選手,甚至連國家隊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比如一位後來奪得奧運銀牌的李姓運動員(雖然當時他已經不在國乒了)。

想當年王勵勤小時候因為身材太高而被迫從直拍改成橫拍,不料卻“歪打正着”了!但馬琳卻已經打了好幾年的直拍,難道現在也要放棄嗎?他可不是當年剛學乒乓球的那個白姓河北小姑娘,不可能一切從零開始了!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彼時的馬琳不過是一個9歲的孩子,讓他自己來決定未來的前程的确有些強人所難。究竟是随波逐流,還是堅持自我?這成為了決定他職業生涯走向的一個問題。

看到兒子面臨困擾,馬輝、夏靜茹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他們不是乒乓球運動員出身,也不熟悉乒乓球這項運動。但幸運的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他們卻是懂的,是以二人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你既然這麼熱愛乒乓球,就應該堅持下去,不管哪種打法,隻要你刻苦訓練,就有可能取得好成績。”

最終馬琳選擇了直拍正手反膠、反手長膠打法,既保證了直拍打法前三闆的優勢,又彌補了傳統正膠快攻缺乏旋轉與相持能力的不足,同時還能用反手長膠來“以亂取勝”,完美!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當然,以上文字隻是馬琳打法的理想狀态,從事後角度分析的話,我們能看到的隻有深深的無奈:各種技術、打法、器材被雜糅到了一個人身上,看起來就不太靠譜!

正是因為如此,沒過幾年,一位不被大家重視的教練員出現在了馬琳的面前,然後對他下了“死指令”:

必須改打法!

和當年王勵勤從直拍改橫拍一樣,馬琳剛開始也對教練的要求提出了質疑與不滿,但事實證明,那将是無比正确的決定。

其實當時有比馬琳更“煎熬”的人,比如一位年齡更大、從河南新鄉走出的運動員,他甚至還在使用更“落後”的直拍正膠快攻,遭受了更多的質疑,但他一直堅持了下去,而曆史就是如此的充滿戲劇性:這名運動員實作了大滿貫,而馬琳卻沒有。

時也?命也?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随後的數年時間裡,中國乒乓球隊的男子選手們幾乎被歐洲頂尖運動員打得擡不起頭來,無論是正膠還是反膠,似乎都不是橫拍兩面反膠的對手。大家都在苦苦思索着一個問題,那就是:

直拍打法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當是時也,随着有機膠水等器材的革新,克蘭帕爾等人讓反手的近台速度與旋轉有了極大提升,這也讓橫拍選手不再隻能退到中遠台才能施展自己的弧圈球威力;瓦爾德内爾等人将橫拍的前三闆、發接發技術練到了不輸直拍運動員,這也使得雙方的實力差距拉得更大了。

相比于兩面反膠橫拍打法選手,直拍運動員退台幾乎就是渣渣,反手推擋根本對不過,隻能以正手這“一面”去打對方“兩面”,這又如何是對手呢?

無論是河南新鄉的那位直拍選手,還是遠在遼甯的馬琳,大家都想打造出一個新的直拍體系出來,但客觀來說,他們都失敗了;而直拍選手最後的“救贖之道”,将被一位在吉林長春出生的更年輕的運動員找到。

但可惜的是,他将會比以上二人留下更多的遺憾——這些,我們後面再說。

《國乒二王一馬》連載進行中,歡迎感興趣的朋友繼續關注全言,我們下一章再見!

乒壇往事:馬琳父母極力反對孩子打球,教練三顧茅廬成就世界冠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