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攝影/視訊剪輯 蕭颢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觀衆觀展

4月16日,“那提色文”七人作品展,在卓爾美術館開展。展出呂中元、蔡漢平、葉建新、邵小孟、周傑、管家慶、陳俊七位藝術家的作品。中國畫、油畫、丙烯畫、高溫釉彩瓷闆畫、針管筆畫,多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在“那提色文”這一全新詞彙的架構下,建構出了一種奇妙的藝術關系和視覺組合。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展廳實拍

很多人好奇“那提色文”是什麼意思?原來是英文“Lucky seven”的音譯,指幸運七。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展覽現場海報

展覽的色彩是開放、交融和創新

展覽現場,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董繼甯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中國有個詞叫“七上八下”,民間會覺得“七”是幸運數字。這次七位藝術家,将展覽名字定為“Lucky seven”的音譯“那提色文”,還有藝術上的表達意義。按照藝術家們的解釋,“那”指向遠方和未來,藝術大師提香名字中的“提”字,則給人帶來提升的期冀,“色”象征着作品的藝術面貌,“文”字寓意展覽的文化内涵。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觀衆看展

董繼甯說:“我不确定能完全了解命名中的深意,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本次展覽開放、交融和創新的色彩,在當代藝術程序中是不容忽視的。”

這次展覽由中國書畫家聯誼會陶藝委員會、湖北省美協、湖北省高教學會藝術設計專委會聯合舉辦,卓爾美術館承辦。将持續展出至5月5日,市民可免費預約參觀。

絹瓷畫、針管筆畫,你見過嗎?

中國畫、油畫、絹瓷畫、針管筆畫……極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七位藝術家運用多種創作材料,藝術表達截然不同。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陳俊作品

藝術家陳俊帶來的油畫作品,很有當代感。《家園系列之盛宴》,将中國畫中的青綠山水,放置在中國傳統的紅木圓桌上,旁邊還有唐代陶俑,以及當代社會中觀看這些文化景觀的人,當代喧嚣的車流。陳俊說:“我們怎麼看待傳統,傳統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傳統受到當代社會生活的沖擊是什麼?在作品中都有所表達,表達出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對話。将多種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畫面的沖擊力。”藝術家陳俊帶來的這個系列還有《家園系列之少年夢》《家園系列之對話》等。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現場

藝術家葉建新的中國畫作品,乍一看像是在老宣紙上所作,可用手一摸,居然是在瓷上創作的,而且瓷面不是傳統的光滑的瓷面,充滿顆粒感、磨砂感。葉建新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說,傳統瓷面畫,時間長了,顔色很容易掉。他在創作中發明了這種用于創作的特殊的瓷面材料,把它叫“絹瓷”,在上面作畫,水墨完全吸附于瓷面以下,着色牢固,而且形成和在宣紙上不太一樣的暈染效果。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展廳實拍蔡漢平針管筆作品.

藝術家蔡漢平帶來的針管筆畫《聖山》等,用細膩的筆墨,描摹他所采風的西藏、新疆等地區的人文自然風貌。《聖山》中,遠處的雪山,光明燦爛,近處的牦牛、馬正在低頭吃草,一片祥和。看這幅畫,仿佛可以想見,畫面之外的牧民和炊煙。蔡漢平說,這幅畫畫了7個月,畫得非常細緻。他曾經到西藏住了28天,去過新疆4次,被當地自然的美所震撼,回來之後創作了一系列相關作品。

7個好朋友繪畫,飽含着對家鄉武漢的感情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展廳實拍葉建新的絹瓷畫作品

藝術家葉建新說,七個人一起辦展覽,七個人也是好朋友,是從小玩到大的。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邵小孟作品

極目新聞記者也看到,邵小孟的國畫自帶一種氣韻。據介紹,其父為中國畫大師邵聲朗,邵小孟自幼承襲家學,并在寫意花鳥領域取得新的突破。作品技法精到、志趣高遠,氣象隽永。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管家慶作品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周傑作品

董繼甯評價周傑為“實力派油畫家”,以其冷峻老練的筆法和溫潤博雅的畫風,日益受到市場的追捧和關注;名門之後邵小孟傳承家學,“與古為徒”、借古開今,以積澱深厚的傳統筆墨,勾勒出時代的人文風貌;管家慶深耕高溫釉彩畫領域,色彩濃烈奔放、用筆縱橫捭阖、大氣天成,個性獨到……

“那提色文”原來是LUCKY SEVEN,幸運七也是兒時玩伴

呂中元作品

藝術家呂中元因為身在日本,沒有來到展覽現場。他的油畫作品,在現場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作品運用西方的色彩和技法,表達東方的情懷和意蘊。呂中元曾經對極目新聞記者談及過他創作這組作品的感受,因為從小生長在長江邊上,故鄉的日出日落、春秋變幻、色彩和光的感覺,都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是以,他的繪畫中飽含着對家鄉武漢的感情。

藝術家簡介:

呂中元

出生于中國江城武漢。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研究所學生部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多年緻力于東西方油畫藝術的融合,展現禅宗理念和精神意境,将形式的寫實與裝飾,色彩的張力與思想的含蓄融為一體,使畫作呈現出充滿東方理想的幽遠意境,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特色。

蔡漢平

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陶藝委員會會員,工藝美術師,武漢美術家協會會員。數十次遠赴新疆、西藏等地采風,創作了大量寫生作品,作品曾多次參加各種美術展。

葉建新

1958年6月26日生于武漢,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泰國東方大學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學位中心博士生論文評審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北京市十傑藝術家,北京市旅遊文化使者。

邵小孟

當代中國畫家,祖籍湖北仙桃,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曆任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藝術學院書記、院長。

周傑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武漢紡織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原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副院長,多次擔任中國時裝周十佳服裝設計師專業評委、湖北省藝術聯考專家。

管家慶

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武漢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博土生導師,泰國東方大學博士生導師,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彩虹學者,中國當代設計百傑。其高溫陶瓷釉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作品多次入選國内外重要藝術展覽并獲獎。

陳俊

湖北武漢人,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國家二級美術師,長江文藝雜志社副社長、美術總監,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陶藝委員會會員、民盟湖北省直文化支委會委員,漢口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