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鑒天下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鑒評

作者:足球清單
“平”鑒天下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鑒評

CEO國學智慧管理 世界水準上司力

秦始皇(前259—前210) , 姓嬴名政, 是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 年, 12 歲的嬴政繼位, 當時由丞相呂不韋掌權。10年後, 殺呂不韋親政。 又花了16 年時間, 先後攻滅六國, 于公元前221 年建立起統一的封建王朝。一般認為, 大陸在春秋後期就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但作為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 則開始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 即公元前221 年。 此後的曆史一再表明, 在大陸2000 多年的封建社會裡, 雖然也出現過分裂割據狀态, 但統一始終是曆史的主流。 從這個意義上講, 沒有秦, 也就沒有漢、 唐、 明、 清, 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統一的中國社會, 長期以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敵入侵, 保持國家獨立, 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些與公元前3 世紀秦王嬴政統一中國的開創之功, 當然是有一定曆史聯系的。本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 中, 一代英豪秦王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平”鑒天下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鑒評

在進入“ 議帝号” 的正題之前, 他先曆數六國諸侯的罪過, 而置秦國于 “ 正義之師” 地位, 對于那些 “ 倍約” 、 “ 畔秦” 者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 其得意洋洋之态, 躍然紙上。秦王嬴政也有故作恭謙的一面, “ 寡人以眇眇之身, 興兵誅暴亂, 賴宗廟之靈, 六王鹹伏其辜, 天下大定。” 他把統一六國的巨大勝利僅僅歸功于“ 賴宗廟之靈” 這顯然是不恰當的。 當然我們不能強求始皇作一個曆史唯物論者, 他能順應曆史潮流, 完成曆史使命已不簡單。 至于在他的主觀上則不可能認識到這是曆史發展的規律使然。中國曆史發展到戰國末期, 統一的條件逐漸成熟。 一方面是由于生産力發展、 各地區間的聯系加強, 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 一個擁有共同風俗習慣、 乃至于共同語言文字的華夏民族逐漸形成。 另一方面, 戰國時代的連年戰亂,所造成的損失“ 十年之田而不償也” , 這又從另一面促成統一是人心所向。至于具體為什麼是由秦國來實作統一, 則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 秦的強大是從孝公時代開始的。 公元前361 年秦孝公繼位, 前359 年即任用商鞅變法, 經秦惠文王、 昭王、孝文王、 莊襄王, 直到公元前238 年秦王嬴政親自執政, 共曆六代凡123 年, 其間秦國越戰越強, 累計消滅了六國150 多萬軍隊, 占有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六的财富。 秦王嬴政登基時所繼承的已是一份相當龐大的遺産了。

“平”鑒天下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鑒評

就這方面看, 秦王嬴政說“ 賴宗廟之靈” 倒也是真的。另一方面, 秦王政13 歲即位, 39 歲統一天下, 其個人才能和機遇都是勝人一籌的。 雖然不見得像他自謂的“ 德邁三皇, 功高五帝” 那樣。 但他确能任用賢良、 審時度勢, 運籌帷幄, 終成大業。于是“ 今名号不更, 無以稱成功, 傳後世, 其議帝号。”說到帝号,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 春秋以來, 天上最高神為帝,人間最貴是王。 但戰國時各路諸侯相繼稱“ 王” , “ 王” 就不再尊貴了。 以至于公元前288 年, 秦昭王和齊泯王也曾相約稱帝, 分别為“ 西帝” 和“ 東帝” , 但由于戰争需要、 也是怕成為衆矢之的, 很快又都放棄了帝号。到秦王嬴政一統天下, 于是有必要重新考慮這個問題了。最後議定的帝号, 從字面上至少有兩點意義: 一是把“ 三皇” 、 “ 五帝” 合起來, 稱為“ 皇帝” , 以示蓋世之功, 再配合以“ 朕” 、 “ 玺” 、 “ 制” 、 “ 诏” 等專用稱謂, 皇上與臣下自然就不同了, 而與一般黎民百姓則有了天壤之别; 另一方面, 這個帝号是可以傳諸後世的, 也免去了别人在他身後妄加評議。他作為始皇帝, 後世則為二世、 三世、 十世、 百世、 千世、 萬世……這是多麼可怕的暗示啊!曆史跟始皇開了個小小的玩笑。 始皇有20 多個兒子, 他原想立長子扶蘇。 前210 年他死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後, 趙高等策劃一場政變, 迫扶蘇自殺、 立胡亥, 是為秦二世。 公元前207 年即秦二世三年, 這時的農民起義早已風起雲湧, 起義軍逼近鹹陽, 趙高迫二世自殺, 立王子嬰。 王子嬰殺趙高夷其三族, 但隻當了46 天秦王(不敢稱帝了) 即向劉邦的起義軍投降了, 後死于項羽刀下。 是以, 嚴格地講, 始皇設計的萬世基業, 一代都沒有傳好。曾經叱咤風雲, 卻歎昙花一現。 第一位記述秦帝國曆史的偉大史學家司馬遷認為: 由于僅僅看到秦代曆史的短促, 就不去考察它的來龍去脈, 不敢稱述, 這是很可悲的。 魯迅先生也說: “ 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 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 一般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們去講他的壞話了。”“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 秦始皇确實沒有留下更多的文字。 本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 以君臣對話的形式, 也隻能讓我們窺見中國封建源頭之一斑, 但它記錄的卻是中國曆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轉折點之一。 我們見到的是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的有作為的政治家的傑出代表。 他首創的帝号,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被沿襲。 他所代表的這種封建專制政治體制直到鴉片戰争後才開始動搖解體, 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但1915 年12 月至1916 年3 月袁世凱還作了83 天皇帝; 張勳在1917 年7 月1 日至12 日還企圖“ 力挽狂瀾” , 擁溥儀為帝, 結果鬧了12 天收場。 經“ 五四” 運動到新中國誕生才将它埋葬。 但在今天看來, 要克服封建專制主義在思想文化上根深蒂固的影響, 則仍需一個漫長的過程。青山關不住, 畢竟東流去。 可以相信, 既然始皇發明的這頂桂冠已經吹落江中, 一切也将被曆史的大潮蕩滌無遺。

“平”鑒天下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鑒評

初并天下議帝号令

嬴 政

秦初并天下, 令丞相、 禦史曰: “ 異日韓王納地效玺, 請為藩臣, 已而倍約, 與趙、 魏合從畔秦, 故興兵誅之, 虜其王。 寡人以為善, 庶幾息兵革。 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 故歸其質子。 已而倍盟, 反我太原, 故興兵誅之, 得其王。 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 魏王始約服入秦, 已而與韓、 趙謀襲秦, 秦兵吏誅, 遂破之。 荊王獻青陽以西, 已而畔約,擊我南郡, 故發兵誅, 得其王, 遂定其荊地。 燕王昏亂, 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轲為賊, 兵吏誅, 滅其國。 齊王用後勝計, 絕秦使, 欲為亂, 兵吏誅, 虜其王, 平齊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 興兵誅暴亂, 賴宗廟之靈,六王鹹服其辜, 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 無以稱成功,傳後世。 其議帝号。” 丞相绾、 禦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 “ 昔者五帝地方千裡, 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 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興義兵, 誅殘賊, 平定天下, 海内為郡縣, 法令由一統, 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謹與博士議曰: ‘ 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 泰皇最貴。’ 臣等昧死上尊号, 王為‘ 泰皇’ 。 命為‘ 制’ , 令為‘ 诏’ , 天子自稱曰‘ 朕。’ ”王曰: “ 去‘ 泰’ , 著‘ 皇’ , 采上古‘ 帝’ 位号, 号曰‘ 皇帝’ 。 他如議。” 制曰: “ 可。” 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 制曰: “ 朕聞太古有号無谥, 中古有号, 死而以行為谥。 如此, 則子議父, 臣議君也, 甚無謂, 朕弗取焉。 自今以來, 除谥法。 朕為始皇帝。 後世以計數, 二世三世至于萬世, 傳之無窮。”(選自《全秦文》)

“平”鑒天下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鑒評

【譯文】

秦剛剛統一天下, 就對丞相、 禦史下令: “ 從前韓王獻出土地和玺印, 降服稱臣, 後來卻背約, 聯合趙國、 魏國反叛秦國, 是以出兵加以讨伐, 活捉韓王。 我本來不想再用兵。 趙王派其丞相李牧來結盟, 我就把趙國留在秦國的人質送回去。不料趙國背約攻打我們的太原, 于是出兵讨伐, 活捉趙王。 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 是以出兵消滅他。 魏王原本約好降服入秦, 後來又與韓、 趙兩國陰謀襲秦, 于是出兵讨伐, 攻破魏國。 楚王獻青陽以西的土地來求和, 後來卻毀約攻打南郡, 于是出兵加以讨伐, 活捉楚王。 燕王昏庸無道, 太子丹暗中派遣荊轲為刺客, 于是出兵讨伐, 消滅了燕國。 齊王采用後勝的計策, 與秦國斷絕往來, 陰謀作亂, 于是出兵讨伐, 活捉齊王, 平定齊國。”“ 渺小的我出兵讨伐暴亂各國, 全靠祖宗顯靈, 使六國國王都得到應有的懲罰, 天下統一。 現在如果不改變名号, 就與我的功業不相稱, 不能傳之後世。 你們讨論一下帝号的事吧。”丞相王绾、 禦史大夫馮劫、 廷尉李斯等人都說: “ 古代五帝統治地方僅千裡, 千裡之外的諸侯是否來朝, 天子不能決定。 現在陛下出動正義之師, 讨伐殘賊, 平定天下, 四海之内都設定郡縣, 政令統一, 這是自上古以來所不曾有的, 是五帝都比不上的。 我們慎重地與博士們商議說:‘ 古代有天皇、地皇、 泰皇, 其泰皇最為尊貴。’ 臣等冒死給陛下尊号為‘ 泰皇’ , 陛下所頒指令為‘ 制’ 、 “ 诏’ , 天子自稱為‘ 朕’ ” 。 秦王說: “ 去掉‘ 泰’ 字, 保留‘ 皇’ 字, 采用上古時代‘ 帝’的稱号, 合稱為‘ 皇帝’ 。 其他就照你們所議。” 然後正式頒布指令說: “ 可以了” 。 又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 頒令說: “ 我聽說太古時代有稱号而無谥号, 中古時代的帝王生前有稱号,死後則根據生前的作為追封谥号。 照這樣就成了兒子議論父親, 臣下評論君王了, 實在很不妥當, 我不贊成這樣作。 從今以後, 廢除追封谥号的辦法。 我稱為始皇帝。 我的後世則以數計, 二世、 三世……以至萬世, 永遠傳下去。”

“平”鑒天下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并天下議帝号令》鑒評